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课堂风波之我见_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之我见
 

课堂风波之我见_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6:44 影响了:

  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细致的考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这样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效率自然高。
  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之后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备,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的接受情况。重要的是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以便上课时结合具体情形加以调整。
  二、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物质条件,知识铺垫和方法指导。组织好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形成规律。适时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向量具有很好的“数形结合”特性。一是“数”的形式,即利用一对实数对既可表示向量大小,又可以表示向量的方向;二是“形”的形式,即利用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一个向量。而且这两种形式又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可以利用简单的运算进行相互转化。可以说向量是联系代数关系与几何图形的最佳纽带。它可以使图形量化,使图形间关系代数化,使我们从复杂的图形分析中解脱出来,只需要研究这些图形间存在的向量关系,就可以得出精确的最终结论。使分析思路和解题步骤变得简洁流畅,又不失严密。
  我的做法是着重向量在解题中的应用思想,让学生自己在做题的同时发现向量解题的优势,特别是平面几何应用和解析几何的应用,培养学生做图动手能力,分析创造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学会寻求建造数学模型。可以看到向量解题的优势就在于只运用了向量公式的简单变形就解决了一个通过繁琐解析几何分析才能解决的问题。而采用这样一种单纯得只需代入公式,并在解题过程中无需任何几何分析甚至连图都可不画的解法,对学生又怎能算得上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中知识的联系整合,解题时的的严谨做图,分析思路,总结规律,还有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就尤其重要了。
  三、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我以为要引导学生做的最重要的是“知识框架的预建立”,这只需看课本便可以的,在纸上列出本节的知识框架,待老师上课时将这些“一一填实”即可,非常省事,再就是课本上的题,看完课本后便可以做了,也一定要做!这些都是将来挑战压轴题的基础,也是高考命题的核心指向标。需注意的是,数学的学习重在12载之积累,若想在短期内思维有所升华,不太现实!
  四、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性
  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首先必须具备适时性,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周义仓,赫孝良编.数学建模实验[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李心灿,姚金华,邵鸿飞.高等数学应用205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