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通读懂读活教材的感悟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通读懂读活教材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9-06-29 04:02:23 影响了: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三个保证。面对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内容,教师又该如何研读,如何实施,如何分析呢?   一、读懂教材、触摸教材灵魂所在
  以往的复习课呈现的课题内容是《复习》,现在的课题是《整理与复习》。虽然课题只加了三个字,但折射出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巨大转变。以往的复习只强调了巩固已学知识,整个过程往往是教师包办代替,将某部分知识整理成一定的结构,让学生记住,并通过习题的练习,达到技能的熟练、提升,忽略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忽略了不同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生成和心智的成长。现在,强调“整理”并将整理放置于“复习”之前,就是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建构,突出的是学生个体的参与,突出的是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学生的成长。
  二、读懂学生,贴近学生思维脉搏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关系性与逻辑性,但是由于数学学习总是分散进行,学生难以自觉地从整体上贯穿这些知识。因此,在整理复习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忆、联想、交流、讨论等活动,走进学生思维的殿堂,采用有效方式完善自身的知识建构,达成其能力的内化。
  例如,在学习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把握状况,贴近学生思维跳动的脉搏:
  ⒈回忆、联想———把握学生思维现状
  近两周的单元学习,学生对圆的知识究竟认识多少、理解多少、掌握多少,教师肯定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缺失和遗忘也是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控的。留给学生时间,让其自己从记忆的深处挖掘一个一个的点,确定自己在该单元学习的“位置”是建构知识网络的前提和必需。
  ⒉讨论、交流———唤醒学生记忆和思维深处的觉醒
  通过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教师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圆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那么,接下来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讨论就让学生不断地聆听、搜索、获取到自己在识记方面缺失之处,不断地纠正偏差、加深印象,唤醒学生记忆和思维深处圆各知识点零散状态的觉醒。
  ⒊分类、整理———梳理归类知识点
  梳理各个知识点,将其分类整理,为搭建知识框架做准备。纵观整个分类整理过程,也是让学生温故、界定、明辨、理顺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严谨、有序思维的有效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学生以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点为导线,引出圆的周长、面积的概念,基本公式和变式,再次内化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等等。
  ⒋网络、建构———搭建知识的结构框架
  合理地分类和条理清楚地整理,为建构知识网络形成了一袭脉络,学生沿着这一思路,就能搭建本单元的网络。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讲解并不能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只能通过合理的引导,创设一个个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学生才能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桥梁。因此,在整理复习活动中,我们要读懂学生每一次举手、读懂学生眼睛中闪烁的智慧,读懂学生的语言和动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走进学生思维的殿堂。
  三、读懂课堂,渗透数学原有滋味
  整理复习的课堂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但教师很容易将整理、复习设计成练习活动,成了技能技巧训练课;学生容易对已学知识的重复说教产生疲惫情绪,课堂上更容易产生出一些平时课堂上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面临的是预测和实施脱节的现象。
  因此,在整理复习课上,教师应做到课前回顾、课中观察、课后留心。课前回顾前期课堂上学生探索、建立新知识的情形;回顾学生在操作、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回顾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疑惑。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态;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语言,分析学生思维偏差。课后处处留心学生的表现;留心学生对综合问题的思考解决等等,充分发挥整理复习课知识构建的社会性,促进学生在整理复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让课堂更加充满数学的滋味。
  总之,整理复习课堂上的三个读懂,形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效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