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马克思资本理论基本问题的当代性再探_马克思的资本运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资本理论基本问题的当代性再探_马克思的资本运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9-07-02 03:52:42 影响了:

  摘 要:资本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范畴,借助这些范畴,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运动规律,建立了资本理论一般。文章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问题出发,就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反映的当代表现、剩余价值占有主体的当代变化、资本运营机理的当代应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当代地位等,探讨其当代性价值,旨在促进资本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理论;当代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8-0044-03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把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有机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把一个特殊形态的社会结构作为说明资本产生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载体的著作,惟有《资本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研究,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创新之后,面对世界性金融动荡,亟待认真研究和创新的应当是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解析马克思资本理论整体结构,它既是一个剖析和描述社会生产方式性质、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学理论,又是一个揭示和阐述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还是一个展示和再现马克思如何去认识以及如何去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实践过程。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全球化的视野认识资本、掌握资本、运作资本,使资本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服务,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话题。自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公开发表至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资本论》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分析,仍然在世界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理论界拥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丰富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广阔视域。本文仅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问题出发,探讨、展现其当代性价值。
  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反映的当代表现
  应该说马克思认定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确实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资本而言的,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并不存在其它生产关系的资本,资本的形态还比较单一。但同样面对资本现实,西方经济学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现代经济学其共同点是都不把资本看作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而基本上把资本看成是一种物,是一种生产要素。正是在这一点上形成了马克思资本理论和西方资本理论的本质区别。否定资本的现实社会关系本质是西方资本理论的根本缺陷;马克思透过资本的物质属性,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正是马克思资本理论深刻性和科学性的体现。因为资本理论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现实生产关系,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才能解释资本为什么会增殖、要增殖,从而才使资本成为一个科学的范畴。因此生产关系的性质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资本所特有的,而是资本的本质,是资本的一般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也不例外,只不过是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而已。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的产生也是以劳动力商品化为前提,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原因和条件与资本主义有所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消除了资本与劳动对立的根本性,劳动力与资本不再分属为两个对立的阶级,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程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使劳动者不能直接支配国家或集体拥有的生产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还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实现自身劳动力和公有生产资料的结合,这是一种劳动者个体与整体之间或劳动者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资本主体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在我国现阶段,资本所有者主要是国家和集体,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资本属于劳动者个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形态的不断增多,将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拥有个人资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与其他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创造出更多样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经济主体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也有一部分资本属于国内外私人资本家,但这部分资本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二是资本体现的利益关系不同。在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内部,资本不再体现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再被少数人无偿占有,而是通过资本收益的形式,表现为“社会必要价值”,直接或间接地返回于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者,尽管当前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有失偏颇,但还是体现了公有制内部劳动者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占从属地位的私有经济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中私人资本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受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及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巨大影响,也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人资本,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是根据剩余价值和使用的不同情况有所不同。从总体上说应属于劳动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之间自愿互利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存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三是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后果不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由于其主体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这就决定了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将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不断地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手段,其结果是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扩大,全体劳动者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资本积累虽然同样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并在一定阶段内增大劳动者就业的困难,但随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日益雄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总的趋势将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智力支持。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能够自保和自救这是根本之所在,同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救市”措施一定要触动或调整现存的生产关系,否则也难以自救。
  二、剩余价值占有主体的当代变化
  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尽管剩余价值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剥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并且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但资本家阶级总是占有剩余价值的唯一主体,因此剩余价值的分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维系和扩大,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但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关系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更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推动,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剩余价值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变化的实质是资本家阶级独占剩余价值的关系被打破,出现了剩余价值占有主体多元化的新趋势。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和才干作为复杂劳动的独立形态获得了一部分剩余价值;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本作为复杂劳动的独立形式,获得了部分剩余价值索取权;经理、工程师、科技人员、律师等“技术结构阶层”掌握着实际的资本权力;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企业的法人财产;“职工持股计划”为普通职工提供了一条分享剩余价值的途径;国家以社会利益代表者的身份占有剩余价值越来越多等。这种剩余价值占有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正改变着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动摇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实际上体现了劳动力资本化的必然趋势,它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使劳动直接成为资本,直接支配物质资本。这种新的趋势是马克思在当年剩余价值理论中不曾预见到的,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提供了新的佐证,而且预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可能成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推动力,直接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