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问题研究]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问题研究]核算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8:15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3  摘 要 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使企业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资产,所以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也占据着中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中,而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过程中总是存在很多的变数的。所以本文就首先介绍了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重点阐述了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措施来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后续支出 核算问题 协调措施
  一、企业固定资产以及其后续支出相关内容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而所谓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周后,为了达成迎合最新技术的发展或者为了保证和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用的目的,对于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维护、改造、改建以及改良的措施,所以这一部分的核算问题是企业成本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整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1]
  所谓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实际上就是指企业如果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时候,对于能够进行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对于其原价已经计提的累计折旧以及简直因为简直而准备进行转销的部分资产,做到其账面价值真正转入正在建设的工程,而且要停止相应的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实际上是对在建工程的账面科目进行的核算。然后在企业进行的更新改造等过程切实完成之后,并且按照标准达到目的的时候,就可以再从在建工程上把符合条件的一部分重新转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而且就当前的形式根据当前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以及这就方法来重新进行计提折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实际上是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的确定,如果发生这一部分的支出,实际上就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为企业带来一部分的经济效益,同时这部分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进入企业的利益当中的;除此之外,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还能够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可靠的计量,所以在判断固定资产是否能够成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主要的判断标准是它能否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符合的就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相反的情况就属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所以费用化的后续支出简单的说就是指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中不能够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一部分固定资产。通常情况下,形成这一后续支出的原因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会普遍存在其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的不同,这就势必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局部破损,而为了有效摆脱这一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情况下的运转和使用,并能够最大程度的开发其使用的效益,企业就会对其进行相应并且是必须的维护和保护,而这一维护并不能够满足固定资产得到确认的条件,所以无法计入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仅仅只能把其计入管理费用或者销售费用,从而也不能进行任何预提或是待摊方式的具体核算与处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费用化后续支出核算问题
  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依据能够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标准来进行相相应的分类和核算的具体方法,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会计经济信息造成更趋于谨慎的积极影响,但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在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这些问题:
  (一)首先,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处理模糊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划分界限。我们都了解生产费用是指在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其费用相应的也是由产品或者劳务来负担,其成本的发生也要归于生产产品或者是提供劳务的成本;而期间费用则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进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的费用,所以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之间存在归属关系的归类,从而也就无法进行计算产品和劳务的成本。[2] 两者可以说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企业中固定资产的费用化支出中同时存在能够进行归属的对象和不能进行归属的对象,但是都会统一的计入期间费用,这就严重违背了成本核算中配比性的原则。
  (二)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相协调。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的正常运行中所能够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固定资产的持有费用和固定资产的使用费用,持有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保险费用,而使用费用则具体指固定资产的能耗费用与修理费用,如果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租赁使用时,这个用于租赁的费用也属于使用费用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些费用的处理方面,在现实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不能进行对象化的分类,而是直接就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到管理费用的范围内,这就势必造成与固定资产其他费用的处理不相协调。
  (三)不能真实的反应产品或者劳务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固定资产的费用化后续支出存在着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固定资产发生的所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完全的排出在产品或劳务成本之外了,根本没有办法再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使用情况和消耗情况都会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成本信息的实用价值也就相应的大幅度的降低。这种现象在像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中更为突出。
  (四)不利于企业控制与管理成本费用。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水平,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管理、使用以及维修都是要归于生产部门负责的,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并不能依据对象来进行管理,这样就无法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耗费进行切实的反应,从而对企业相应的生产部门这一部分的控制与管理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