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铸剑]赏析】铸剑赏析
 

【[铸剑]赏析】铸剑赏析

发布时间:2019-07-30 09:23:16 影响了:

《铸剑》赏析

一代铸剑大师的后人眉间尺为了给父亲报仇,便提着父亲生前亲自铸好的宝剑准备刺杀王上。但是却因为他犹豫的性格而耽误了时间,并暴露了行踪,不得不逃往城外以寻找更好的机会。这时宴之敖对他说愿以眉间尺的头颅和宝剑为代价为他报仇。眉间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宴之敖便以向王上献头颅玩把戏为由,靠近了王上并砍了他的头颅,最后无赖之下只得看下自己的头颅,在金鼎中和王对战。最终宴之敖和眉间尺合力杀死了王,报了仇,并和王上葬在了一起。

在这个故事中,鲁迅用深刻的幽默和宏伟的悲壮的语言来完成整个作品的刻画,在某些本来很庄严的场合却使人物显得幽默可笑,从而显得人物的虚伪和做作。

大师鲁迅的文笔实在是高超。从一开始就描写眉间尺在戏耍老鼠的场面,把眉间尺描写的幼稚又不温不火,这样的人注定在后面的行刺中会失败。所以当眉间尺独自一人去报仇而错失机会,这也是预料中的事了。但仿佛鲁迅又不忍心这眉间尺大仇未报就死去,所以就请出一位宴之敖。此人性格和眉间尺迥然不同,冷酷,果敢,洞察力强似乎天生就是杀手,他额出现定会扭转局面。但是宴之敖却提出了一个条件,看似眉间尺不可能接受的条件——那就是要用眉间尺的头颅和他父亲的宝剑为代价。为了报仇,眉间尺毫不犹豫的割下了自己的头颅,献与宴之敖,一个人若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却一时无计可施的时候,假使有一个人给他一丝希望,哪怕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他也会当做真理来信奉。但是对于眉间尺似乎还有另一个解释,那就是这样一个懦弱的性格,让他去杀别人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倒不如他用自己的性命来让别人承担着分仇恨。如果真能报仇,也算有他的功劳,如果不能报仇,他把性命都给了别人了,他还能怎么办呢?这样的结局他才能接受。 当眉间尺的头被割下以后,鲁迅便描述了一群来啃食眉间尺尸首的场景。“第一口撕尽了眉间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以这样悲壮的场景来描述一群狼的凶残和食人的特性。似乎让我想起了眉间尺的仇人——大王——他或许背着群狼还要凶残许多吧。接着又写到“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就向黑色人扑过来。他用青剑一挥,狼头便坠在地面的青苔上。别的狼们第一口撕尽了它的皮,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这也暗示了宴之敖最后是战胜了大王。鲁迅就是以埋下伏笔的方式让读者知道这一点,但只是一个虚幻额结果,这个结果被蒙上了一层纱帐,等着读者去揭开。

本书中有许多精彩的部分,让人难忘,让人思索。

第一个部分就是眉间尺逗老鼠的场景。“ 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上来,还是抓着瓮壁转圈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随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

这段生动仔细的描写把眉间尺的不温不火的性格表露无遗。他的反复逗耍老鼠表现了的毫无立场,没有坚定的目标,为后文行刺失败埋下伏笔。

第二个精彩部分是眉间尺行刺时的可笑场景。“但他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因为有人突然捏住了他的一只脚。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他正怕剑尖伤了他,吃惊地起来看的时候,肋下就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路旁的一切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8〕,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随的。”

这些幽默的描写表现了眉间尺的无能,连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都不能应对,他怎么能报仇雪恨,他一去必死无疑。但鲁迅却故意要这个仇能报,所以安排一个人“突然抓住了他的脚”让他能活到现在,给下面宴之敖为他报仇留下了空间。

当然,本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如几个人头相互撕咬的场面了。“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他的敌人的后面去。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宴之敖看情形不对,便砍下自己的头,“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

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到底是一声不响,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这样的精彩的动作描写,把几个在水里较量的情形描绘的活灵活现,使读者就像是亲眼所见一样。“迎”是眉间尺见王的头掉到了水中,“奔”是宴之敖的头掉到了水中的态度。“迎”使眉间尺的失败成了必然,他只是消极应对,但“奔”却是主动攻击,最终宴之敖帮眉间尺报了仇。

这个经过改动的故事有太多的新奇的地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