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三毛地理 三毛流浪记
 

三毛地理 三毛流浪记

发布时间:2018-12-28 04:58:04 影响了:

  三毛,一个别样的女子,揣着别样的精神,走过了别样的一生。   一切尘世的束缚,都没有成为她的羁绊,世俗之上,她特立独行。   她是如此细腻地营造了一个本我的世界。读她,就是被她的娓娓道来慢慢渗透又豁然震慑的时候;读她,就是感受她甜美的凄苦凄苦的甜美的时候。
  在自己的限度里流浪,三毛领略了东方和西方、现代与传统、心灵与世界、偏见与宽容。行行走走中,她以纤纤细指将凡世的点点尘埃,化为行者的哲学。三毛,成为一个时代人的青春导师。
  来过了,走过了,又绝不屈从于仅仅是心灵的流放,于是注定了三毛别样的最后的出走。她以自杀道别,告诉我们,一定还有一个世界,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永久地等待着一个个浪子的归来。
  三毛还有故事,在彼岸。
  
  牵挂徘徊――台湾
  
  她从不掩饰自己对台湾的依恋:但愿在台湾的年年月月,就这么永远地过下去(三毛《闹学记》)。对台湾的依恋让三毛在流浪行走与居停台湾中徘徊。
  台湾保存着三毛的梦想她曾在小学作文里写“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最初的拾荒始于每日往返的田间小路,当她穿着学生装忙碌地分辨和收集路边的纽扣和玻璃瓶时,也许已经预见到她今生的拾荒历程。一路走一路拣,从撒哈拉沙漠的棺材箱剑aslslas Canaras的石头从西班牙的大胡子荷西到东柏林的英气军人,她用拾拣丰富一生。
  台湾关照着她的孤独,当她在学校被疏远的时候,何哑巴“吹兵”陪伴,那个老实木讷的军人带着最淳朴的对孩子的关爱,走进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女孩的心灵世界。她在这里发表第一篇作品《惑》走出自闭。她在这里成名,1991年1月4日凌晨,她的灵魂从这里出走。
  台湾对于三毛来说,又是一个伤心地,这里曾带给她最艰难的少年时光,还有初恋的苦涩、甚至29岁恋爱的那场背叛,还有与45多德国教师没有来得及发出的结婚卡片……
  
  台湾书市:买书寻宝
  
  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的父亲陈嗣庆曾说:“在她20岁以前,无论健康、脾气、观念以及敏感、任性和自弃,都是少见的。她少年的时候,她的母亲和我这个做父亲的……过的是心灵上备受欺凌的苦日子。那些年,三毛常常要出事,使得我们日日夜夜生活在恐惧里。”尽管如此,他们给予三毛的仍然是无尽的关爱。
  而如果没有读书这惟一的“玩乐”和“游戏”,迷失与痛苦可能会占据她童年生活的全部。三毛一生爱书成痴,多年后她在《逃学为读书》一文中写道:望着架上又在逐渐加多的书籍,一丝甜蜜和些微的怅然交错地流过我的全身……是多少年的书本,才化为今日这份顿悟和宁静。我的心里,悄悄的有声音在对我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一切了。”
  她的作品还多次提到当时在家旁边有间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商店――建国书店。这家租书店令三毛如痴如醉,一度“跌入这一道洪流里去,痴迷忘返。”
  也许天生她就是一个思想者。尚是童年,便开始将自己高悬在这个尘世的上空,冷眼看生命之轻,看芸芸众生如何舍家弃子而追逐名利,执拗着不肯“入乡随俗”,打下一点一滴的文学底子。
  这样猛看课外书,她最后还是考上了省立女中。
  数学课受辱事件以后,她经常逃学。父母不知,每天一样给饭钱。三毛把钱存起来,或者到省立图书馆看一整天的书,或者到牯岭街当时的旧书店买书。
  爱书之人到台湾一定会对书市留恋不舍。牯岭街是台湾最早让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当年日本人把一些带不走的古董、字画和书籍拿到那里去卖,后来渐渐成风,成了台湾人买书寻宝的好地方,几十年长盛不衰。后来,新式书店越来越多,牯岭街也就变得门前冷落了。1973年,因此街拓宽,58家书摊大迁移,搬到了八德路一段的光华商场集中营业。这里的藏书不仅包罗万象,而且书价低廉,只要肯花时间,常能淘到需要的旧书。
  在台北,无论哪条商业街上都少不了书店。位于老城的重庆南路,更是一条闻名的书店街。你可以把台大附近的古原轩作为逛书店的起点。古原轩是一家二手书店,店主乃台大历史系毕业,搜书精准,店面虽小,藏书颇丰,旧书铺内常有珍宝藏匿其中,引得不少淘书客频频光顾。出了古原轩,顺道就进了台湾第一家生活文学书店――“我的文学斗房”。这是金石堂旗下加盟的生活文学专门店,除出大量的文学书籍及杂志外,书房内还附设了文学咖啡馆值得一提的是,咖啡馆内有一道作家咖啡杯墙,陈列了五十余位台湾作家的咖啡杯,细看下来,蔡康永居然也在其中。幸运的话,还会遇有作家驻店与读者共享阅读时光。这条书店街一直是全台湾爱书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国外爱书的观光客指定必游的重要观光区。
  新生南路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书店街。有专营女性主义书籍及女性相关出版物的女子书店,经营及出版英文书籍的书林书店,诚品儿童书店,坚持理想和人文精神的唐山书店,经营绝版书旧书为主的小高书店,提供宗教性灵阅读的校园书房,以及茉莉二手书店等等。
  不能不提的是位于敦化南路一段的诚品书局敦南店。据说是全世界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大型连锁书店,所谓“知识无终点,读书不打烊”。诚品书局并没多大,远比不上北京的图书大厦,但布局的确精致,在其他书店里经常闲置不用的角落,这里总安排了一些喝咖啡和聊天的地方。一进门就是优美的轻音乐,富有弹性的木地板,和摆放得体的书架,连鹅黄灯管散发出的光也是柔柔淡淡的,让人觉得特别自在、安逸,就像到了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朋友家。在这里,书店不仅是报刊亭,而且还成了阅览室。可以坐下来喝咖啡,没有钱也没关系,坐在地上看书,很慵懒,也很舒适。
  台湾人爱读书闻名,除了出版业发达,书店多,图书馆也多。台湾的各高校也十分重视图书馆,他们认为: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的心脏,一个大学文化环境的营造,唯以图书馆为中心方显其本。
  
  台湾旧建筑:老厝
  
  “十三岁到二十岁这七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三毛在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北一女)念初二,由于数学老师一次体罚,她“一进教室,看到桌椅就昏倒,从此我就得了自闭症。”
  受教于顾福生之前,三毛已经在家关了三年多,外界如何春去秋来,已是全然不想知觉了。“我的天地,只是那幢日式的房子,父亲母亲。放学时归来的姐弟。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对我,街上没有可走的路。”
  十六岁时,三毛只跟三个人讲话,爸爸、妈妈和画家顾福生,每星期出门两 次,跟顾福生学画。
  顾福生是“五月画会”的画家。他安静、诚恳,为人可亲善良。学画的短短十个月时间,竟是三毛一生的重要转折期,“在直觉上,我便接受了他,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半生流逝之后,三毛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因为这次机缘,她告别自卑和封闭,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走向自我的开放。顾福生肯定三毛的人格,尊重她的个人选择,引领她走向了文学道路。由于顾福生向白先勇的推荐,1962年12月号《现代文学》上,三毛平生第一篇小说《惑》发表了。
  顾福生出国后,画家韩湘宁、彭万墀先后做过三毛的老师。从三位艺术家老师到白先勇、陈若曦这些亦师亦友的写作同行,三毛这样一个失学少年,成为最有才华的一批人所教出来的作家,这是命运的安排!
  “当年的那间画室,将一个不愿开口,不会走路,也不能握笔,更不关心自己是否美丽的少年,滋润灌溉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
  当年三毛随父母去台湾住在台北市松江路的日式平房里。后来搬到合江街36巷32号,住的也是日式房屋,那时的台北城内全是低矮的日式木造平房。随着台北成为台湾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如今的松江路满是写字楼。当年三毛住的松江路的家已改建成四层楼的公寓。
  三毛曾说她住过的房子叫“朱仑厝”。学画和走出白闭的日子,三毛来回于台北的老式建筑中。三毛后来经常开车去郊区,去看“乡间红瓦黑墙的台湾老厝零零落落地隐在竹林田野的远处。”
  三毛所说的老厝是台湾的传统建筑。坐落于台北新生公园旁的林安泰古厝,是台北市现存古厝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为仿明清时代的闽南单层二进四合院建筑,前面有月眉池,池前广场铺设压船舱用的红普石,防滑又防苔;正屋采用前低后高的燕尾式屋脊,不但冬暖夏凉、日晒诵风良好,而且象征步步高升。整座大宅格局严谨,主从分明、配置均齐,以祭祀祖先的正厅为中轴,对称延展,左右各有两层护龙,前有垂门花厅(又称加冠晋禄门),两旁各设一耳房,左侧还有一丛书房,全部共34间。整幢建物的选料及做工都极为考究,充分展现二百年前台湾富商家庭的生活状态,深得探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