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原则及有效途径研究】 素养的三守原则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原则及有效途径研究】 素养的三守原则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2:40 影响了:

   [摘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属于科学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它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原则和有效途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对数学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有效途径 原则
  
  一、引言
  数学活动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的文化活动,兼有“科学”和“素养”的双重基因。但是,传统的数学课程往往偏重于数学活动结论的传授,忽视甚至忽略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很少或没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在对学生思想情操的熏陶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数学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理性精神诸方面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以致常常陷入呆板的定理、公式及其演绎结构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大大降低了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主要从学生数学素养这个问题加以讨论。
  二、培养数学素养的原则
  1.发展性教育原则
  数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这种发展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教育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即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谐性和特长性;第二,数学教育应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即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身的发展,即数学教育应支持学生的发展体验;第三,数学教育应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应该使每个学生在他天赋的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发展性原则的调控下,数学教育应承认学生个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教育应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他们按照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找到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另一方面,个性发展需要个性来培养,教师的个性化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个性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的个性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教师个性的痕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2.主体性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主体教育观念的体现,提高数学素养的教育活动中都要围绕这一宗旨来组建。所谓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着,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自觉地、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能自由自觉地把握学习对象,而且也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教育原则主要表现出下面三个特征:(1)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2)自主性,是指主体具有不依赖外在的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学习活动的意志和能力。(3)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表现的最高形式。
  3.开放性教育原则
  人的素质的整体完善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基点,由于数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数学教育内容涉及面广,要求相应的宽阔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特别是针对这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特点,更要求数学教育应注重开放性。数学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即数学教育应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教育力量的开放性。即数学教育应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箭目结合的教育网络;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即数学教育应建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结构。数学教育开放性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教育使自然人变为社会化主体性的人,通过教育的开放性养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使学生从繁重的“应试教育”负担中摆脱出来。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根本性原则。
  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地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
  (1)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求本源以不变应万变。
  (2)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四、小结
  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源与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1-1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