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能力】柱子上的母鸡丰富语言积累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能力】柱子上的母鸡丰富语言积累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5:13 影响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调动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语言。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留心别人的丰富语言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很强。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二字,《词典》上解释为“柔软细长”,联系翩翩起舞的少女的苗条的体态,迎风婆娑摆动的杨柳枝,神话中的仙子的飘带等,“袅娜”便有了具体生动、真切形象的感受了。所以调动了生活经验,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变化,少年的气概等等,有说不尽的意趣。见到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有说不尽的意味。
  入情入境,感受语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还要从字词积累着手,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语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层次每周布置一定的抄写和背诵任务促使学生阅读积累词语。例如在上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季歌”之前,可挑选布置配套读本“绿”这个单元的阅读积累工作。有了这个铺垫,上《散文两篇》时,学生会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不仅展现了小草的活力更写活了草的机灵劲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的“闹”展现了春的生机和希望;更用“无论什么季节也赶不上春天,因为春天给一切注入了生命”(克・罗塞蒂)诠释了两文作者对春的喜爱。而这些感知都是在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 引导学生去入情入境地感受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要使学生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披文以入情,也就是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感受语气、情感、韵味。
  强调诵读,重视感悟。课堂上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能通过声音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表现出来。学生朗读有个过程,读到一定时间,一定数量,就能悟出一些道理来。如《春》的第一段叠音词的连用,对偶、排比叠出,长短句错落有致,跌宕起伏,情随景生,景以情美,字里行间流动着丰腴醇厚的情韵。通过反复吟诵,情趣和韵味自然产生。但也不是机械的无目的的一遍又一遍地读,朗读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根据初中生特点和教材特点,常用的朗读形式有(1)齐读(2)范读(3)指名读(4)引读(5)自由读(6)分角色读(7)串读(8)分合读(9)互读(10)创设情景读(11)欣赏读。教师还必须对所教课文做合理分析,按教学目标,做科学设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到新鲜,读有所获。如示范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七年级下册中朱自清的《春》、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课文,教学时完全可以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触发联想,感悟语言。阅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读书的时候只限于文字所及的范围,所得的是肤浅的有限的,因为文学语言除字词的基本义之外,还有丰富的“潜台词”,还产生理性、形象、感情等等隐含的信息。如果能采用触发联想法就能进入高一层的境界了。如读《白雪歌》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诗句,就会立刻借助想象和联想展示景象,仿佛看到了疾风席卷大地的情景和大雪纷飞随风飘舞的情状,又仿佛听到了激荡于耳际的狂风怒吼声。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带有色彩的词语,能触发视觉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语言美感。“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色彩鲜明,给人带来满眼的春意。表现动作性强的词语,描摹状态的形容词能触发场面联想,形成动态的画面。在阅读教学中一定不能让学生“死于言下”,要使他们能够“视通千里”、“思接千载”、深入浅出,从而触发联想,使课文的语言叩之有声,嗅之有味,视之有形,触之有感,品之有趣。
  整体合成,审美赏析。整体合成一般是指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中的“轮””字等。学生只要走进了课文的整体情境中则无论是走马观花还是驻足玩赏总都不会失去整体观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语感积累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又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做培养语感的有心人,寻找多种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方法,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迅速提高语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21世纪这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里,用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王文,教师,现居湖北郧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