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关于中国的诗词 有趣的中国诗词
 

关于中国的诗词 有趣的中国诗词

发布时间:2019-02-14 03:52:22 影响了:

  图画诗   下面是一幅图画似的文字(里面有一些是繁体字,不认识的可以请教父母或老师),里面隐藏了一首七言诗。请你仔细看看想想,根据这些字的形体变化摆放的位置,以及残缺不全的字的特点,把这首诗译出来。你能行吗?试试看!(提示:前三个字可译成“日圆山高路口长”。)
  
  答案:后三句为:云横雨细倒斜阳,扁舟横渡无人过,风卷残花半日香。
  
  “辘轳”诗
  相传宋人秦小游创造了一种辘轳诗,也就是可以像辘轳一样旋转的诗。下图中的13个字就可以辘轳成诗。请你先不配要着急看结果,自己试着读一读,能读几首呢?
  
  答案:三言诗:《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一痕秋。
  四言诗:月曲如钩,钩上画楼,楼帘半卷,卷一痕秋。
  五言诗:秋月曲如钩,如钩上画楼,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七言诗:一痕秋月曲如钩,月曲如钩上画楼。钩上画楼帘半卷,楼帘半卷一痕秋。
  反读:秋痕一卷进半帘楼,卷半帘半卷楼画如钩,楼画上钩如曲月,秋。
  十六字令:秋,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阶梯诗
  阶梯诗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宝塔诗”。早在唐朝以前,这种诗体就出现了。不过,流传最广的阶梯诗据说就是唐代诗人张南史写的《竹》:
        竹,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庚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大意是说,那漫山遍野的竹产自东南方,不是一般的草木。它那细细的叶坚劲的枝,能承受寒霜夜露。竹竿如林,新笋如玉。轻风吹过,声音悦耳动听,倒映池趾,更加翠色欲滴。我想寻找文学家庚信提到的那个小园,像他那样悠适地数数那些竹子,我的心就满足。全诗明白如话,多角度地刻画了竹子的气质和美丽。一时间,争相传诵,广为流传。
  这阶梯诗和我们平时读的古诗截然不同。一看便知,下句比上句多出两个字,排列而成宝塔状,形式独特,不愧是古诗园中的一朵奇葩!
  
  七体诗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这首诗上小下大,从上往下每两行为一层,且字数相等逐层变化。其外形就像宝塔一样。这类诗有个名称,叫“一七体诗”。意思是指它从一字两句发展到七字两句,很有规律。上面的“一七体诗”为唐代诗人张南史所作,题目叫《花》。
  
  回文诗
  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送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
  儒达乃儒,
  医明是医。
  这个字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都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之为“回文”,又名“回环”。如果用于诗词联语中,便称为回文诗回文联。苏东坡创作了一首回文诗,叫:《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欧轻。
  无独有偶,王安石的《泊雁》诗也属此类: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底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燃。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这两首诗顺读倒读,文通字顺,音韵和谐,章法合理,意境优美,是很典型的回文诗。
  
  十字诗
  从前,有几个富贵人家合着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可几个富家子弟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读起书来,脑袋像铁板,就是用木工师傅的钻子钻,也钻不出一个孔来。教书先生再怎么勤恳严厉,也不管用。端人家的碗,得服人家管。弟子冥顽不灵,先生们的书还是要教的。这天,先生想感化众弟子,便写了一首十字诗:
     才
     秀
     成
  理达通径教学开
     有
     路
     来
  写罢,先生充满期待地对学生们说:“这是一首七言四句诗,你们谁能读懂并念出来?”
  众弟子呆如木鸡。忽然有个学生举手,先生大喜,忙点他站起来念。那个学生说:“先生啊,这诗横读坚读也就两句,您怎么说是四句呢?您有没有搞错啊?”
  先生啼笑皆非,长叹了一口气说:“这诗叫十字回环诗。读法要从才秀开始,又回到秀才落脚。”先生说完,便把全诗念了出来:
  才秀成径教学开,
  开学教径有路来。
  来路有径通达理,
  理达通径成秀才。
  念完,先生告诫众弟子,要登科取仕,必先知书达理,考上秀才,逐步登上仕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