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产业发展研究】 循环经济 钢铁企业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产业发展研究】 循环经济 钢铁企业

发布时间:2019-02-28 03:53:47 影响了:

  摘要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目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现实背景下,以钢铁产业这个具有巨大发展循环经济潜力的产业为切入点,研究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解决钢铁产业资源、环境约束和水能源的利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循环经济;钢铁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54-02
  1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掩盖不了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目前,国内长材市场呈饱和或过剩状态,利润低、市场竞争激烈,虽然我省钢铁工业有一定能源优势,但60%以上精矿粉依赖进口,国家发布钢铁产业政策后,随着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的转移,我省相当一批钢铁企业将面临生存与发展压力。
  我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形势是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钢铁总规模就目前的市场需求而言,已属相对过剩,在长材上表现尤为突出,但在部分品种上仍然紧张,如:不锈钢、冷轧硅钢、冷轧薄板、新型建筑结构钢、汽车钢、船板钢等。技术含量高、品质优、附加值高的钢材品种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国家有关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指出: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上述政策规定,对我国钢铁产业如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2 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2.1 模式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本文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框架下,借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出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原则和目标。
  2.1.1 模式构建的原则
  钢铁产业构建循环经济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3R原则。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按照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生态规律,通过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物质闭合循环、产品与服务的低物质化以及能源效率最大化等措施来构建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结构。
  二是坚持生态性原则。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根据钢铁产业物质、能量流的输入、输出特点,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藕合,仿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方式规划生产过程。通过资源和能源的总体规划配置,是物质和能量得到多级利用和高效产出,从而使钢铁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达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最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是分层构建原则。依据钢铁产业循环经系统的功能,从大、中、小3个层面构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企业层面注重铁素资源、水资源和废钢的利用;区域层面注重能源、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以及构建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社会层面注重社会大宗垃圾的处理,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2.1.2 模式构建的目标
  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目标主要有两个:对钢铁企业来说,降低企业成本,从长远看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社会来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降低企业成本
  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实现资源和能源在钢铁企业内部和钢铁企业之间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相对减少企业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解决钢铁企业“资源生命线”和“成本生命线”的重大问题。如果钢铁企业不充分
  2)保护社会环境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包括煤炭、各种矿产、水等,更严重的是伴随生产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和各种固体废弃物。其中烟尘、污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各行业之首,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钢铁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已是社会各方面的共识。构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如何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甚至吸纳废弃物,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根据前面的论述,构建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原则之一是分层构建,即从企业、园区和社会3个层面构建,但笔者认为山西省目前构建循环经济的关键应放在企业和园区层面。
  2.2 钢铁企业内部的小循环模式
  2.2.1 清洁生产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主体,从单个钢铁企业的角度出发,循环经济主要表现为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策略,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简言之,就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降污染物的排放。钢铁生产中要消耗的原材料包括主要有铁矿石、煤炭、电力和水几种。
  2.2.2 固体废弃物的循环使用
  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侵占大量土地,还会对大气、水、土壤及地表水资源造成污染,危害企业周边环境。固体废弃物循环使用主要是加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充分了解固体废物的性能和用途,解决工业废物的升值利用和粉煤灰,钢渣等的资源化问题。
  2.2.3 太钢的清洁生产模式
  太钢的清洁生产理念: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使用清洁的原燃料,为用户提供清洁的服务,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太钢运用高新和适用技术,推进全流程清洁生产。近年来,通过淘汰横列式轧机和叠板式轧机等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能力110万t;投入12亿多元,建成冶炼废水处理、焦炉除尘、发电锅炉除尘等30项重点环保项目;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实施了“OG”法回收转炉煤气等一批节能新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膜法水处理回用工程,年节约新水355万t。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太钢将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企业。
  3 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支撑体系
  3.1 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必须用政策来为自身的发展保驾护航。发展钢铁产业循环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目前山西钢铁产业的发展状况,迫切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以下3个方面:
  1)完善钢铁企业重组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
  制定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对大型企业跨省(区、市)重组后的改扩建等项目优先予以核准。落实好鼓励钢铁企业重组的税收政策。把生产基地建设与总量控制、淘汰落后、产能置换、产业升级和联合重组相结合,各基地的新增产能必须以淘汰相应的落后产能为前提,产能置换项目必须向生产基地集中布局。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冶金生产基地建设,在规划选址、土地征用、环境评价、取水许可、电力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倾斜。有关部门要尽快编制基地建设规划,制订配套支持政策。
  2)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完善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对提前淘汰落后产能的钢铁企业可适当加大补偿范围和力度,新建、改建项目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其中炼铁高炉容积3 20Om3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m及以上,炼钢转炉容量200t及以上、电炉容量100t及以上。所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用地、环保、能耗、水耗等准入条件。
  3)实施有保有压的金融政策
  加大对钢铁重点骨干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循环经济规定的项目,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银行贷款、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防范大型骨干企业资金断链风险,必要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违法违规建设、越权审批的项目和产能落后企业,继续实施融资限制等措施。同时,要加强对现有法律贯彻执行的力度,并且逐步完善,政府应做到监督严格、执行有力、奖惩分明;还要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3.2 经济支撑体系
  在制定资源价格方面,山西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运用经济手段,完善资源的合理定价政策。相关部门可以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公平负担”的原则,理顺自然资源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积极调整水、热、电等的价格政策,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在资源有偿使用方面,山西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补偿政策,但在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的机制上还比较欠缺。钢铁企业要进入循环体系,面临着技术、资金等障碍,在现有经济核算体系下,初期会引起成本的上涨,尽管国内外实践表明,成本变化呈抛物线形状,在经历短暂上升后会下滑至比原来更低的水平,但这种进入成本的表象阻碍了企业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和扶持钢铁企业进入循环经济体系,政府应该本着“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有偿使用机制,通过财政、税收、技术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进入工业循环体系的初始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扩展企业的经营范围,补充产业结构的缺陷,促进山西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
  3.3 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以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重点的钢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把淘汰落后,节约资源、回收再利用作为钢铁企业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健全钢铁企业内部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管理、项目招标、对外合作、绩效奖励等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设备和工艺。把节能、环保作为钢铁产业固定资产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的重要评估内容,限制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鼓励支持低能耗环保项目建设。
  钢铁企业要积极与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机构联合,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方面的信息,开展宣传、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工作。有关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引导我省钢铁企业引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发和推广五大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新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节技术,大宗钢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钢铁产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1]周黎,江燕.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8):23-37.
  [2]周欣华,赵旭.西方工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1(2):89-92.
  [3]龚勤林.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研究[J].理论与政策,2004.
  [4]李森辉.构建循环产业链促进企业良性发展[J].能源与环境,2005(4).
  [5]郭亚军.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