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一例新生儿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椎管内肿瘤能活多久
 

一例新生儿椎管内肿瘤的护理 椎管内肿瘤能活多久

发布时间:2019-05-13 03:47:06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75-02  【摘要】介绍了一例新生儿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儿的护理体会。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皮肤护理,加强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合理喂养,有效功能锻炼,和周密细致的心理护理。患儿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 新生儿; 护理
  椎管内肿瘤是指椎管内各种组织的原生和继发性肿瘤,包括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硬膜外肿瘤。临床表现为肿瘤所在部位神经组织及其以下平面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椎管内脂肪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2%,可见于硬膜内和硬膜外纵向生长,有时可达近十节脊椎,好发于胸段。发病年龄为20-30岁[1],以手术切除为佳。此病例出生后即发病,主要在颈段,体积大,表现出脊髓压迫症状,甚为少见。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2天,足月剖宫产第2胎,生后发现双上肢活动差,在我院儿科输液加高压氧治疗一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去省级医院检查。于2011年12月14日入住我科。查体:体温 36.5oc,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81/50mmHg。神清,哭闹,哺乳正常,右上肢颜色稍深,呈青紫色,无自主活动,右手有自主抓握活动。双下肢肌力低。核磁共振检查报告:颈2—胸2水平,椎管内可见条形短T1长T2异常信号,信号不均匀,压缩后呈低信号,边缘欠光整,最大横截面约1.3*0.7cm大小,病变前缘可见窄条形稍长T1,短T2信号。肿块位于脊髓后方,相应水平脊髓受压变形前移,信号欠均匀。考虑脂肪瘤或畸胎瘤。做好术前准备于12月16日10:30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黄韧带较厚,剪开硬膜,见椎管内硬膜下有4cm长,黄褐色`条索状脂肪样占位,占据颈1到胸1整椎管。颈段脊髓被压迫变扁。病理诊断:纤维血管脂肪瘤。17:30术毕安回病房,术后患儿已清醒。哭声有力,肤色红润,右手可至口旁,其它如前。第二天可吸吮双手指,双下肢活动范围亦较前增大。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能量等药物静点。于2011年12月29日出院。出院时一般情况好,哺乳及哭闹正常,四肢活动灵活,抓握有利,皮肤颜色正常,颈部切口拆线,愈合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1日备皮,清洁皮肤。告知患儿家长:晚0:00后停止哺乳,5:00后停止喂水。
  2.1.2 术晨患儿体温36.7OC,脉搏118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81/50mmHg,下尿管并保留。安慰家长,给于心理支持。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取平卧或侧卧位,沙袋固定头部,定时轴式翻身并按摩骨突处。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高颈段肿瘤压迫使膈神经受损可出现呼吸困难[2],故严密呼吸次数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并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1L/min。每两小时轴式翻身一次,轻叩背部。观察是否有痰而出现呼吸不畅等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等治疗。在对患儿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下对病室进行紫外线照射日两次,每次30分钟,预防肺部感染。
  2.2.3 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发现立即通知医生。
  2.2.4 观察患儿四肢活动情况,是否存在活动能力减退,切口敷料是否渗血,以早期发现脊髓术后脊髓水肿,血肿等压迫症状。
  2.2.5 注意体温变化:小儿体重低,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超过38.5oC时给予小冰块物理降温,体温低时给予保暖。并防止烫伤和冻伤。
  2.2.6 注意引流管内颜色及引流量,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调整引流管位置。妥善固定引流管,防脱出。
  2.2.7 大小便护理:观察有无尿失禁或便秘、尿潴留。患儿留置尿管一天,第二天拔尿管后自行排尿,排便。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给予腹部轻按摩,保持大便通。
  2.2.8 纯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患儿体重正常增长,由入院时4千克增至4.5千克。
  2.2.9 对患儿给予皮肤抚摩,增加其安全感,促进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1999年五月第二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592
  [2] 段杰,王庆珍,金颖. 神经外科护理[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15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