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激励语言的研究_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研究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激励语言的研究_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语言研究案例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6:58 影响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魅力,激励孩子更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励要选准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教师的激励不能泛滥成灾,掌声泛滥,鼓励成灾。长期以往,让孩子对“被鼓励”失去兴趣,教师的激励不是廉价的语言,也不是装腔作势的摆设,而是说到孩子的心坎里,在孩子最需要鼓励的地方及时给予春风般的温暖。
  1.孩子缺少勇气时
  在课堂中,孩子难免遇到困难,有的孩子还特别胆怯,生怕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这时候教师的一句激励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拥抱,就有如荒漠中的一剂甘霖,给孩子带来信心,增进学习的兴趣。
  2.孩子需要点拨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创造过程,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要善于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有创造力有价值的东西。有的课堂孩子思维灵动,一个又一个亮点不断闪现,得益于教师的恰当鼓励。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时机,在孩子创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和鼓励,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3.孩子学习受阻时
  学习的过程永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这时候孩子最容易产生挫败和厌学心理,老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沮丧,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想办法客服当前的难题。
  (二)激励方法多样化
  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犹如一阵阵春风拂面,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当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廉价的赞语时,那又如何呢?不仅学生渐渐地失去了对“被称赞”的追求,而且教师长时间地以称赞代替评价,使得课堂上该纠正的地方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时的引导,该深化的地方得不到切实的深化,该训练的地方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最终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导致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难以得到实质的提高。通过不断实践发现: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运用激励语应该形式多样,恰如其分。
  1.教师的语言具有激励性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数学课虽然是和数字打交道,但是教师的语言魅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孩子遇到困难时,说一声“没问题,你能行!”让孩子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孩子取得成绩时说“你真棒,老师为你骄傲!”孩子做得不够好时说“争取下次努力做得更好!”或者“别泄气,相信你能行!”总之,教师的语言就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掌握好教师的语言,就能让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2.合理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孩子们天性好动,试想,沉闷呆板的课堂如何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孩子沮丧了,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能超过十句鼓励的话语。孩子调皮了,摸摸他的小脑袋。干得好,竖起大拇指,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都能激发孩子的潜力,并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3.编儿歌顺口溜等方式
  小学低段的孩子,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儿歌、猜谜深受低年级孩子的喜欢,它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易读好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广泛使用。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教材的内容编成儿歌谜语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同时也能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体差异
  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经常表扬和鼓励某几个学生,这样不仅对这几个学生造成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自傲自满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使未受到表扬的同学失去信心,盲目崇拜那几个同学;有的引发逆反心理,与那几位同学在心理上产生隔膜;还有的则对教师产生不满,认为教师这样做不公平,只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分化。
  1.注重性格差异
  儿童既有好奇、好玩、好胜的共性,又有心理性格方面不同的个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要求,分层次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对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涉猎一些课外知识,向更高目标努力;对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前提下适时适当拔高;对于基础较差,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般而言,那些能力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恐惧畏难心理,不知如何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常表现出回避和不愿学的情绪。
  2.注意年龄特征
  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分层激励,分析学生客观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要以精神鼓励为主,适当结合物质鼓励。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奖给学生小红花、小金星、小贴画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式;赞许的目光、会意的微笑、信任的点头、热情的握手、亲切的抚摸、善意的沉默、关注的语言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力。对于中年级学生,我们更强调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和舞台,使其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积极心态中找到自信。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诚挚的语言,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似乎比其他方面更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对物质上的奖励不屑一顾,以至出现课后乱扔奖品现象等。针对这种现象,关键是要求教师找准激励评价的切入点(可以是能引发学习动机的兴趣点、兴奋点,也可以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疑问点、变化点),更好地引导、启发、鼓励学生。
  教师的语言艺术就像美的事物一样引领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语言艺术的话,它能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