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校历史教学|建构主义理论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校历史教学|建构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19-06-19 04:47:42 影响了: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高校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来创设历史情境、尊重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性的点拨下帮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意义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历史教学;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6-02
  根据国家在中长期和2011年教育改革的部署,各地高校面临着“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改革任务。探索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在我国备受关注和推崇,它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启示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影响和改变着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高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继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之后提出来的最具革新性的理论,是目前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和最具前景的教学理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因其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而被看作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在他之后,科尔伯格、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尽管建构主义流派众多,异彩纷呈,但其核心理念和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颠覆,是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的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
  1.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是客观现实和主体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且真实的反映,它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而且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它还会处于不断的修正和变化之中。因此,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真正的知识是个性化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像一个实际物体一样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体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促使学习者因为新知识经验的介入而导致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和改变。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是个性化的理解,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3.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像是一个有待被填满的容器,学生的头脑里已经储备了相关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学生才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积极主动的唯一学习主体。
  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要摈弃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要转变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而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要变传统的被动意义上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起到辅助者和合作伙伴的作用。
  5.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1]
  总而言之,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理论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指导理论,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种教学理论。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它启示着我们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二、在历史课堂上体现建构主义的指导作用
  完成一节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课并非易事,它对师生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再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才能创设、打造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创设历史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因而,“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适合学习者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2]在课堂伊始就要把学生带进所讲述的历史氛围中,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历史,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以便更准确地探索和理解历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有多种。如:惟妙惟肖的图片描述、声情并茂的影视资料或同学们自编自演的历史短剧等。在讲地理大发现的内容时,笔者就采用了历史短剧的方式,事先同学们在教师的帮助下就编排好了一幕关于哥伦布航抵美洲的历史短剧。在班级正式表演前,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欣赏短剧的同时思考哥伦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出航远洋的,使学生带着问题迅速地进入到历史情境当中去,并感受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提供了前提。
  2.尊重并有效利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是其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观念总是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和缺乏自律性的对象,需要对之加以管束并给他们灌输现成的知识。从而一味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心理感受。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学生们都有愿望而且也有能力自主的展开建构知识的学习。当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需要的只是教师引导性的点拨,而不是权威性的答案告知。要尊重并利用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当具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可以从已有的相关经验出发,依靠他们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假设,从而建构了新知识,丰富发展了个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