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怎样应对高三瓶颈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及应对】
 

怎样应对高三瓶颈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9-06-21 04:12:51 影响了: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融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简要介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包括外部经营环境不规范、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拉动不足、产业集聚协调效应不明显、市场化力度不够、关键人才稀缺、创新动力不足等。提出了促进行业规范、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加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与融合、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培育企业创新环境等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制约因素  对策
  一、生产性服务与生产性服务业简析
  (一)生产性服务与生产性服务业概念解析
  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s,也称之为生产者服务)指那些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即它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消费服务。对应地,生产性服务业则指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合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林菲尔德(H.Greenfield)于1966年提出的,1975年,布朗宁和辛格曼(Browning and Singelman)对这一概念的外延进一步阐释,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二)生产性服务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者服务业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它对生产者的非物质服务,其无形的产出体现为产业结构软化程度,用产业结构软化系数(服务投入/商品和服务总值)来衡量;二是它的产出是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服务,由于在新经济中产业链拉长和知识投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生产性服务体现为被服务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成本;三是其产出中含有大量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是把这些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飞轮,是现代产业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刘志彪,2006)
  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
  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伴随经济进步而产生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演进规律,即“劳动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转向商业和服务业”。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发展规律验证了这一规律,表现为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超过了制造业。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也存在着由低到高的发展规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简称APS)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很多发达国家APS占服务业比重已经超过50%。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分析也对这一规律进行了证实。
  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生产性服务业,会随着经济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它有以下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深化分工,提高效率,它还是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对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和升级具有关键意义。生产服务业还为制造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制造业提供的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还有服务产品,后者因为包含了知识与技术的投入能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康莉莹,2009)。生产性服务业还是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存在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就业格局,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APS,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余东华等,2011)。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这一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物流业为例,物流总额由2005年的48.2万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度的125万亿元,增长了约2.6倍。201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城镇就业人数达到3778.8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比重28.95% 。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固定投资总额为35073亿元,占全国总投资比例为11.5%。在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化进程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软化、产业集聚效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我国服务业的产业贡献率,却由2005年的43.3%降到了2010年的38.5%,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明显的体现。与之相对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总量仍然不足,吸纳高素质人才就业比例偏低,造成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加剧。生产性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虽然2010年度京沪穗深四城市服务业占地区增加值比重均已超过50%(上海最高75%),但15个主要城市中比重最低的大连仅占32.7%。行业投资不足,2011年度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投资35073.51亿元,仅占整体投资比重11.5%,其中9%用于投资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业,只有2.5%投向APS。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进入仍有种种壁垒和限制,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86.4亿美元,只占全部外资的16.08%。
  四、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国内学者对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做了定性、定量的研究。影响因素有人均GDP、市场化程度、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化水平、服务外包环境、人力资源因素等等(杨玉英,2010;程大中,2006)。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生产性服务业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市场化、产业联动效应、专业人才供给、创新机制、法规政策等五个主要因素分析当前制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合理,竞争秩序不规范
  由于体制、政策的原因,APS如金融、信息等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较高,外资、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市场化程度偏低。2011年度金融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仅占1.65%,较高的进入门槛和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造成我国APS国有独大,高度垄断,市场竞争力弱化。其结果是供给的服务产品有限,质次价高,企业经营效率低下,服务供给能力受到制约。交通运输、仓储业虽然市场化程度较高,但由于进入门槛过低,法律法规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监管乏力,导致市场竞争无序。市场化程度过低或过度竞争导致生产性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抬高了市场交易成本,抑制和削弱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