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爱无边|大爱无边下一句
 

大爱无边|大爱无边下一句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5:30 影响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第二个转型时期,中国文化转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这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和细致分析。论文选取老子以及其《道德经》所体现的思想进行分析,着重从老子思想中的“大爱”即爱民、爱人、爱己三个方面来阐述,得出老子思想对于转型的积极意义。也提出了转型的中国文化并不能忽略这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其应该是批判性的吸收。
  关键词:中国文化转型;中国传统文化;老子思想;爱民;爱人;爱己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45-02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重建现代性,如何在开放的世界格局中不再落后挨打,如何改革自我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中国一直都没有停止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而社会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附属问题,中国文化转型就是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内容。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性质该如何定位,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前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有何功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孔孟之道、老子学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们的分析和阐释也已有多家之言,儒、道两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互补结构也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基于老子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从《老子》这部作品出发,来谈谈老子思想在转型中的中国文化具有哪些意义,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功用也算是一个正面的回答。
  一、老子思想管窥
  读过梁启超这样一句话,颇有感触。他说:“常人多说老子是厌世哲学,我读了一部《老子》,就没有看见一句厌世的语。他若是厌世,也不必著这五千言了。老子是一位最热心肠的人。说他厌世的,只看见‘无为’两个字,把底下的‘无不为’三个字读漏了。”我认为,这是梁启超所说的一句公道话。
  有人说老子的思想唯心,将宇宙的主宰看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可见一斑;也有人说老子的思想消极,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还有人说老子的思想过于自我,仅仅追求“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对此我们不置可否,但是我却十分赞同张岱年先生的观点。他说:“老子所不能超越的局限正是春秋时代平民阶级所不能超越的局限。”所以,也正是这些局限所造成的老子部分思想的有失偏颇还原给我们了一个真实的老子。也正是这些局限才让我们在今天探求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时会更加客观全面。这是一位会有保守思想的老子,也是一位能够提出光彩熠熠的辩证法思想的老子,更是一位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最热心肠的人。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最为后人称道的。从最简单的“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阐述,再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表达,他不偏不倚、全面透彻而又深入浅出的和我们谈宇宙、谈政治、聊人生。但是当我读完整本《老子》,却并不想过多的去考察其处世的有为或无为,深究其思想的唯心或辨证。我最大的感受是,老子在我心中牢牢的树立起了一个大爱无边的形象,这种爱是爱民、爱人、以及爱己。
  二、治国之道中的爱民意识
  当今时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被摆在了至高的位置上,曾经的老子也用心的阐述过这样的主题。他的很多篇章中都阐述了自己对政治的看法和对为政的建议。
  《老子》第五十七章是政治论中较经典的一篇。他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老子的意思大约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治理不能由统治者任意妄为,不能用残酷奸诈的手段**百姓,而应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天生万物、人人平等。统治者应该让百姓生存幸福,而不是被施以残暴的对待。很多人将此看做是老子对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劝诫和慰告。而从反面来看,这同样也包含着处于战争及权利横暴社会大背景下的一名智者对人民的爱。同样的例子还体现于第五十八章中。“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说明执政者应该有忧民之心,尊重社会自身的发展,施行总大纲的宽松政治,人民向化淳厚。社会自然趋于安宁。第四十九章中,老子更是开篇点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只可惜的是,几乎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位统治者都宣称自己是代表民众意志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而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实在是寥寥。老子也曾忧心的告诫“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共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第七十五章中,老子更是说出了人民的心声。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和鲁迅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是“吃人”的社会可谓不谋而合。
  可以说,老子在治国理论中的爱民意识是超前的,更是完全正确的,但却无法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而在当代,老子的理论可谓正合事宜。不说远的,就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非典、雪灾、地震、金融危机,每一个重大的时刻和关头,每一次事件的抉择和处理,若不是将“民”字放在首位,又怎会有之后的成功和继续的发展。这种民本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固有思想,不能随着文化的转型而被忽略,而是应该更加浓墨重彩的提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为人处事里的爱人思想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老子的爱人思想正是一种和谐的体现。这里的爱人,是爱身边的人,爱那些对自己好的人,也爱那些和自己有冲突的人。
  《老子》第十三章中即有对这种爱的表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可见,人不能只顾一己之利,而应尽自身力量以为天下,爱身边的人。这种“爱人”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对身边的人宽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