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征兵要求视力多少 征兵的散文 征兵的视力要求
 

征兵要求视力多少 征兵的散文 征兵的视力要求

发布时间:2019-06-24 17:54:33 影响了:

征兵的散文

关于母亲的散文.诗歌

关于母亲的诗歌 写给母亲的诗 作者:冰心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母亲 作者: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

求歌颂祖国的散文、有关祖国建设新成就的影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

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

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

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

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

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

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

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

其他大臣或已投降。

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

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

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

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

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

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

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

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

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

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

赵随即被杀。

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

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

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

”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

”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

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

”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

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

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

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

秋天的散文

请给我一些关于秋天的散文,谢谢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5-10-28 17:58 谢谢大家 提问者: cuiyaoli4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一、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

描写教师节的散文,500字

教师节作文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用他那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老师,我崇拜您,我也说不自己为何有这种崇拜之情,看着您在黑板上留下的一行行整齐而漂亮的字迹,我却不能掂量出这中间蕴藏着多少的奥妙和辛勤的汗水,只知道这是您对社会教育事业的无私的奉献。

听着您在讲台上所讲的每一个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是大自然清翠的鸟叫声?是古典乐器发出来的和谐的旋律声?不,都不是,那是一种天外之音,蕴含着世间动听的音调,听起来让我们感触深刻,因为那种声音不是普通的声音,而是一种知识的信号声,一听到这种声音,就知道有许多的知识要从远方飞驰而来,走进你智慧大脑的驿站。

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回家的路途。

还记得在您刚接我的时候,把我从一个充满着天真的孩子变成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小学生时,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在享受着自己的成功,享受自己的快乐时,却不能忘掉老师,您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您用您的博学多才让我们了解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大,您就像是我们的望远镜,让我们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就像山泉水一样,清晰得能让你看到底层。

老师,你教我们要勇于与困难做斗争,不要被困难压倒,我还记得你常说的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是啊,成功与困难是相对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困难,成功又何从谈起呢。

老师,您是茂盛的叶子,您用您强有力的身躯和护着我们这些未来的花骨朵儿。

您从不为你很委倔,你总是默默的奉献你的一身,为了你的学生,为了你的使命,您甘愿做绿叶也不愿做红花,您想用自己的能力擦亮这世间的曙光,让生生学子们的梦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老师,您用您的一生教我们懂得为何要有追求,为何要有理想,为何要超越自己。

老师,您把最美的笑容留给这精彩的世界,您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神话。

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作是什么,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诗歌代表作品:咏怀诗,《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田园诗,《归园田居》等;2、散文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散文网 乡村的池塘的阅读答案

间的荷塘钟文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

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

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

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

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

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

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

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

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

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

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

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散文百家》2012年第1期)1. 孩提时“我”在荷塘里玩耍,除了放纸船之外,还有( ) 、( ) 、( ) 等游戏。

2.. 有人说,第④段文章显得多余,可以删去。

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 这篇散文以荷塘为线索,按 顺序,先描写了童年在荷塘玩耍的情形,后描绘了家乡荷塘的( ) ,给我们展现了风雨荷叶、( ) 、( ) 三幅荷塘美景图。

4. 第⑦段从哪两方面描写风雨荷叶的?画线的句子描写十分优美,请简要分析原因。

5. 第⑧段写景详略得当,它重点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6. 从内容上看,这篇散文通过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 捉鱼虾、捏泥人投掷取乐、捉迷藏 2. 不能删。

1分 因为这一段从侧面衬托了荷塘是村童的乐园,在荷塘里玩耍忘记了一切,竟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如果删去,就不能充分反映荷塘玩耍乐趣之浓。

3. 时间 自然风光 雨后风光 荷塘月色 4. 从雨打荷叶的声音、姿态两方面描写风雨中的荷叶。

(抓住要点:声音 姿态 )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雨中荷叶摇曳的姿势形象化、人格化,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增强了生动性与感染力。

5. 文章重点描写的是荷叶上的水珠 1分 这样安排突出重点,充分凸显了雨后荷叶的风致优美,荷塘景致迷人。

6. 这篇散文热情赞美了家乡荷塘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深情留恋,抒发了热爱家乡、不忘乡情的思想情感。

100~200字的名人事迹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贝多芬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等等。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使他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保尔 柯察金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

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

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害出命来干。

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

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

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

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高中语文问题!!关于《荷花淀》的呦

孙犁的文学观与其代表作《荷花淀》 ——郭文富 李子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在较有成就的作家群之中,孙犁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作家。

我们说他有特点,一是说,他在文学创作生涯中,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那就是他是先有理论而后有创作的‘二是说,他的有成就的作品,多是以农村青年妇女为创作对象,又多是放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之中。

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他自己的风格。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孙犁的文学观做粗略的阐释。

并通过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荷花淀》,对其文学观在实际创作中的具体体现做以分析和概要的说明,以求批评指正。

一、孙犁的文学观 孙犁的小说和散文的声誉是很高的,而这些声誉多少有些掩盖了他在理论上的成绩。

在他纯净优美的作品中,绝少说理的成分,然而,他的作品又都闪烁着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的光华。

孙犁理论文字的写作虽不很多,但也积有了一部又 103篇( 1941年由编辑心得构成的《文艺学习》和 103篇文论),虽非企图构建一个理论体系,但对文学理论却颇有深刻的见地。

1937年冬,在冀中发表的《现实主义文论》、《鲁迅论》,标示着作者初上文学征途,即服膺于我国“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师承于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奠基者,是所谓的“渊源有自,追求先贤”。

文中也清楚地体现出鲁迅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由于这种师承和影响,也由于 40余年的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实践,就形成并发展了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我们说,文学观上的现实主义,并不是指一些具体的创作手法,它的主要之点,是文学反映现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文学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的社会功用的看法。

孙犁对现实主义的论述,所着重的是这些方面,并且具有独到的见地。

孙犁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一个基本点是:强调文学必须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时代生活孕育和决定作家的作品,作家应与时代相结合,表现时代精神。

孙犁把社会实践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看作是文学的源泉和动力。

他说:“群众的斗争和生活,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才是文艺的真正源泉。

”“文艺的自然土壤,只能是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斗争。

植根于这种土壤,文艺才能有饱满的生机。

”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学观。

他在回顾自己的文学道路时说:“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写作竟出乎意料地成为我后半生的主要职业。

”“因为我有机会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我才能写出一些反映这两个时期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

” 文学的反映生活,是渗透了作家的主观情绪和对生活的认识的。

它要求作家的是,必须首先有对待生活的真实感情。

孙犁把对文学作品的真诚与作家思想感情的真诚,向来是联系在一起看待的。

这是孙犁突出的艺术要求,反映了他的人格特点。

他提出,“创作的命脉在于真实”,“是生活的真实和作家意态的真实”。

关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孙犁有两点突出的见解。

其一是要着力于表现时代精神;其二是要在创作中实现个人与时代的完满结合。

他说,“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他的种种特点。

因此,每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作家群,也都有他们特殊的标志。

”这才决定了这些作家既不同于前,又有异于后的文学生涯。

“反映这一时代(指抗日战争)人民精神风貌的作品,在我的创作中占绝大多数。

”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我的“思想、感情,和我所处的时代,或人民对作者的要求,不会有任何不符拍节之处。

”实现了“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忠诚于时代、忠诚于人民,其感情与时代和人民相通,创作与时代契合。

又可看到,作家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反映时代的脉搏,并在作品中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真诚地“表现自我”,使作品“反过来作用于时代”。

孙犁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另一个,也是核心内容是:提倡为人生进步、幸福、健康、美好的文学艺术。

主张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

孙犁一贯主张文学是为人生的,要求文学作品要具有一种理想的力量、人情与人性的力量、美与善的力量,也就是人道主义的精神。

他说:文艺这个东西,应该是为人生的,应该使生活美好、进步、幸福。

我们要提倡。

“我们所追求的文学,它是给我们人民以前途、以希望的,它是要使我们的民族繁荣兴旺的,充满光明的”。

他的创作实践和作品都有力的证明了他的理论不是空的。

文学的为人生,是以它特有的方式和魅力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文学作品不只要深刻地反映现实,还要“改善人类的道德观念”。

文学艺术,“除去给人以美的感受外,”还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教育手段。

”孙犁的作品从实践上对他的文学观做了深一层次的诠释。

他的作品,向以诗意优美浓郁、情意深婉动人著称。

这除了题材描写、语言等原因外,更深一层的是得力于作者在人物身上倾注的深情、对人物美好善良品质的发掘和由此而形成的崇高的生活境界与思想境界。

孙犁说过,“即使是风景画吧,抒情诗吧,也应该是和现实生活现时斗争作者的思想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

美,绝不是抽象的东西,也绝不是孤立的东西。

必须在深刻反映现实并鲜明表现着作者的思想...

求荷花淀的简介 快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孙犁小说风格的优秀短篇小说。

孙犁是一位以写冀中农村人民抗日斗争而著名的小说家。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气息,在艺术上,独有一种清新、真挚、自然而又明丽的风格,其作品素有“诗体小说”的称誉。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

男人们参军才走几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们,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着深切真挚的爱。

当然,她们又是乐观的。

在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但却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孙犁的小说之所以具有“诗体小说”的美誉,主要是因为无论写人、记事、写景都总是充满了诗情。

《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充满诗的美感的作品。

首先,《荷花淀》在写人方面非常注意揭示人情美、人性美,从而使作品有了一种抒情美。

小说的一个中心任务当然是写人,《荷花淀》的成功也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

然而《荷花淀》的写人又有自己的特色。

作者写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现人性美、人情美的场面,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现人物的可贵品质。

作品写水生嫂等妇女如何组织队伍,练兵习武,如何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等场面、情节,采用的是粗线条勾勒,而对于那些最能表现水生嫂等妇女内心深处感情世界的细节、举止、言谈、场面等,则采用工笔细描。

如水生嫂与丈夫话别那个片断,就写得很精彩。

深夜,水生归来,告诉妻子自己“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疼爱丈夫的水生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个细节非常传神,其中“震”、“吮”两个动作,把一个钟爱自己丈夫的妻子,不忍与他分离,又极力克制自己感情的复杂内心准确地表现了出来。

接着,作品继续写人物神态、语言:“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简短的话语,似有对丈夫的赞许,又似有依依不舍的嗔怪,同时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后的自尊。

“低着头”,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此时特有的心态。

接着,丈夫一番劝慰后,“女人没有说话”。

这片刻的沉默,同样准确地传达出了水生嫂此刻内心既痛苦,又强压痛苦的复杂心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其次,注重写景的抒情性。

如作品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再有,作品写荷花淀伏击战时,也有一段景物描写:“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红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深切之爱。

第三,《荷花淀》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结构简洁、灵活。

从全篇结构看,作品力避平铺直叙地串联故事情节,而是采用了把“生活的碎块”连成一体的结构方法,以水生参军为开端,以水生嫂性格发展为...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写作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归去来”写诗人辞官归隐,“于官曰归去,于家曰归来,故曰归去来”(毛庆蕃评《古文学余》),现今一般说法认为“来”是助词,兮,语气词。

归去来兮,类似现代汉语“归去吧”“归去啊”之类。

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三、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