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数学思维导图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向纵深发展|数学思维导图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4:29 影响了:

  摘 要:课堂知识的延伸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触类旁通,灵活地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理清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触类旁通;学会思考;发散思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学生在数学思维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是数学教师共同的话题,很多老师投入的精力与收到的效益并不完全一样,教学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有几个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意面上的教学,就事论事,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面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我们在教学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延伸。
  例:在研究a(b+c)=ab+ac时,可以把公式拓展成为 a(b+c+d)=ab+ac+ad;在研究相似比时,可以把公式■=■=…=■=■进一步拓展成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书中的例题可做改换,让学生去研究,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二、注重对例题的分析
  对教材上例题的研究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就不能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教师只有对例题研究透,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注意知识点的纵横交错
  一道例题,教师要深入挖掘其所应用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即如何从题中把有用条件挖掘出来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好的事。
  例:图1,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D,EF经过点D,且EF∥BC.求证:EF=BE+CF.
  ■
  思路分析:①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挖掘已知条件的作用;②也可以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挖掘需要的条件;③也可两面同时进行,找出架在他们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应与图形紧密地结合,把已知条件标在图形上,比较直观,便于思考。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解决本题的思路:BD、CD在这里有什么作用、EF有什么作用,并且找出联结它们之间的纽带,这样学生就会发现EF与BE、CF之间的关系,做到水到渠成。证明中,可将综合法与分析法同时应用,能比较快地找到解题的思路。
  方法的点拨:在探究出如何解这道题后,有必要对数学思想以及所用的方法给学生提出来,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本例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抽象思维
  如图2,图3,通过该图形,我们可以对重要部分进行强调,让学生对常见部分、典型部分加深理解,增加印象。
  ■
  图2 图3
  强调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组合作用:
  ∵BD是角平分线
  ∴∠1=∠2
  又∵EF∥BC
  ∴∠2=∠3
  ∴∠1=∠3
  2.分解图形
  对较复杂的图形,会影响学生的视觉,扰乱学生的思维,思此,教师在分析问题结合图形时,除了要强调整体感知效应的同时,也应注意图形的分析,让学生有直观、明了的效应。例如:如图4,图5,△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D=BE.
  ■
  本例中除了要结合原图形之外,还把△ADC和△ABE从图形中分解出来,便于学生探究∠1+∠2=∠2+∠3,这样除了这道题会解外,对相关如图5的问题,今后都将迎刃而解。
  3.线段的和差
  所采用的方法是截取、拼接等,把它作为一种方法提升到重要的启发地位。
  知识点的延伸:
  例1:如图6,角平分线BO、CO交于点O,过点O作MN∥BC,若AB=12,BC=16,AC=8,则△AMN的周长是多少?
  提示:将MN分成两段MO+ON,由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作用得
  BM=MO,CN=NO
  ∴MN=BM+CN
  例2 如图7,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求证:AE=CF.
  ■
  图7
  关键点:∵AF=CE
  ∴AF-EF=CE-EF
  ∴AE=CF
  图形的延伸:
  通过图形的延伸,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加强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
  ■
  (二)能做到触类旁通
  一道例题,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要找出题中的内在联系,分类研究,一通百通。在研究一道例题时,教师应准备好另一道类似题,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抛出,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巩固所学方法,还能让其加深理解,对这类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明确,从而能应用自如,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图8,已知矩形ABED,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2AD.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保持图8中△ABC固定不变,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9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
  (3)保持图9中△ABC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10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异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
  ■
  之后马上抛出:如图11,梯形ABCD中,AD∥BC,AB=AD=CD,∠BAD=120°,∠MAN=60°,将图11中的∠MAN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120°),边AM、AN分别交直线BC、CD于E、F两点.
  (1)当0°<α≤60°时,其他条件不变,如图12、如图13所示.
  ①如图12,判断线段BE、DF、EF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结论;
  ②如图13,①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13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2)当60°<α<120°时,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14中画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图形,直接写出所画图形中线段BE、DF、EF的数量关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