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百家论杂文 杂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议论文和杂文
 

【百家论杂文 杂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议论文和杂文

发布时间:2019-06-25 08:54:31 影响了:

百家论杂文

杂文究竟是什么文体

杂文(essay) 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

20年代已有可观的成就,进而在30、40年代风靡文坛。

在这以后时起时落,80年代又兴盛起来。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

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鲁迅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此外,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弢、聂绀弩、夏衍、巴人、邓拓、林放等人,是中国各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杂文作家。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杂文的由来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文艺理论家刘勰。

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

他一方面总结前人的杂文创作情况,并总括其名为“杂文”,另一方面又历述秦汉以来杂文有三类,以泉玉的《答楚王问》、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等为最早的代表作。

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

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

后来,杂文又有新的发展。

唐代韩愈的《杂说》、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的杂文,明代刘基的《卖柑者言》等,都是有名的代表作品。

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

诚如班固所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比其所长也。

”可见,杂文对于当时社会的作用之大。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写过优秀的杂文。

其中最杰出的当首推鲁迅,他是开创一代杂文新风的大家。

他说:“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是“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也“是在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这就将现代杂文的作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简单讲“杂文”:散文的一种。

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活泼、锋利为特点。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特征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

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

第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

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

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

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

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

第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

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

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

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

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鉴赏杂文,首先要把握杂文的文体特点,从杂文的特点出发,容易理解、欣赏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

欣赏杂文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语言文字的“庄”与“谐”,庄而能谐,庄谐并作。

一般来说,鉴赏杂文,要熟悉杂文的时代背景。

然而,优秀的杂文,它所概括出来的社会“类型”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读者不熟悉时代背景,也可以把握杂文的实质性内容。

名词解释 《汉赋》《论语》《建安文学》《杂文》《谎言派戏剧》

独尊儒术”的口号

论”读音为“轮”,有所谓“风”、“骨”的风格特色,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论语》,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罢黜百家.阿达莫夫、J.热内,从字面上理解,《论语》即为言论的汇编。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论语》者: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系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种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也在某程度上受到汉朝乐府诗的影响。

建安文学的代表有“三曹”: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语.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

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认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

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

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的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

“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漫谈、讽刺小品;从赋的内容上说,针砭时弊,求索真理。

是随感录、短评。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S.贝克特、E.尤内斯库、传汉赋、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杂说、闲话、记,谓之《论语》。

” 建安文学: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七子”和蔡琰等。

杂文,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 “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H,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在汉武帝时期、A...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 (1)先秦散文: (1)叙事散文,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如《论语》《孟子》《庄子》、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孟子》、《墨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庄子》、《韩非子》等。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杂说、箴铭,出现了文学散文、奏议、书说。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法,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

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

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

中国古文体有哪些

古文体算一个小学科或是大课题了,争论不少。

这里就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给你吧。

由于你说的是”文体“,实际上可以不包括诗的,而《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里却都有诗,实际上现在要对古诗歌进行分类,也可以分出好多种。

另外《文心雕龙》里的乐府是诗,《昭明文选》里的”骚“就是楚辞,而我们现在通常是把屈原算作诗人,将《离骚》算作抒情诗的,所以骚也可以算作诗的一种。

至于乐府本身还可以分出清商、鼓吹、横吹、相和等等类别,再加上后来的词、曲,词曲还可以再细分,诗本身也可以再细分,则文体的总数就更多了。

仅供参考吧。

《文心雕龙》中的文体分类,从20篇文体论的篇名来看一共是34类,包括了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讔、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34种不同的文体。

但是,他在有些类里还包含着很多小的文体类型,例如《杂文》中包含了对问、七、连珠3类。

《诏策》一篇中包括先秦的誓、诰、令,汉代的策书、制书、诏书、戒敕等,并附带论及由官方的诏策影响到民间的文章体裁而出现的戒、教、命等文体形式。

《奏启》一篇末后还论到与其相接近的谠言、封事、便宜等3种文体。

《书记》一篇则论及书信、记笺,而记笺中又分记与笺两种,篇末又附带论及书记之各种支流,如谱、簿、录、方、术、占、试、律、令、法、制、符、契、券、疏、关、刺、解、牒、状、列、辞、谚等24种名目。

因此,他在篇目中所列出的文体中,实际上还包括了将近40种小文体,所以,他论到的文体总共有70多种。

而《昭明文选》所列文体则为39类,按次分别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难、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

大约是《文心雕龙》的一半左右。

清代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那些?

散文概述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

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鬼神、灾祥、占卜之事。

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

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

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

《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

孟轲长于辩论,因此书中语言明快,富于鼓动性。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语言朴素,说理明确,逻辑性很强,《兼爱》、《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

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

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善用民间寓言,长于譬喻,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

韩非散文结构严谨,锋芒锐利,说理深刻。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现有32篇,多长篇。

荀子散文特点: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

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过秦》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散文的...

要一些中国著名文学家的个人简历,代表作以及代表作中经典或著名的...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的作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

他曾在北大、北女师大任教。

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转变。

鲁迅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7本、小说集3部、散文和散文诗集各1部。

先后选入教材的有: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倡导“闲适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很大。

曾在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工作。

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诗集《扬鞭集》和《回声实验记录》等专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燮林,字巽甫。

物理学家、戏剧家。

英国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

他热心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出版了《丁西林剧作选》。

散文《三块钱国币》入选教材。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

著名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提倡小品文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

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与郭沫若等组织了创造社。

1945年在印尼被日本宪兵杀害。

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性质。

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散文《故都的秋》被选入教材。

\ 【徐志摩】(1896—1931)笔名诗哲、南湖等,浙江海宁人。

新月派诗人。

曾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再别康桥》入选教材。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现代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曾留学英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从事创作与学术研究,最后成为一名坚强的民主战士。

其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

散文名篇《背影》、《春》、《绿》、《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选入教材。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满族,北京人。

现代作家。

五四时期开始白话创作。

曾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

1951年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济南的冬天》、《小麻雀》、《在烈日和暴雨下》、《茶馆》(节选)被选入教材。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文物学家。

1926年起先后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其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讴歌下层人民的淳厚性格以及人情美和风俗美。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边城》(节选)被选入教材。

【丁玲】(1904—1986)现代女作家,原名蒋冰之,湖南澧县人。

主要著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萧军】(1907—1988),辽宁义县人,现代作家,原名刘鸿霖。

主要作品有《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过去的年代》等。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玉,湖北潜江人。

现代戏剧家。

学生时期就经常参加戏剧演出,大学毕业前写成话剧《雷雨》,轰动剧坛。

此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

曹禺在话剧艺术上的成就,使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戏剧家之一。

《雷雨》(节选)被选入教材。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现代作家、著名学者。

他博学多能,学贯中西,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和《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

散文《读〈伊索寓言〉》入选教材。

【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主要著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镇海人。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30年代曾在鲁迅影响下写作散文和杂文。

鲁...

丹姓的来源

丹[丹,读音作dān(ㄉㄢ)]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尹祁姓,出自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以血缘背景论,丹氏追本溯源,源头乃尧子丹朱。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尧帝。

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

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

史载,尧帝的儿子子名朱者,居于丹水(今湖北清江支流),其后以其氏为姓,丹朱傲慢荒淫,因而没有得到传位,大家都一致推荐了舜。

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巴蜀土著,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远古大巴山东段,土著有古巴蜀人的一个分支,其得名传说有二,一说是在很早以前巫姓和丹姓两少数民族住于此地,后人为了纪念巫、丹两姓原居地,故而取谐音武当而记之。

这之中的丹氏族人,即为原古巴蜀人中中居于丹顶山区人群。

第三个渊源:源于台湾土著“邵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丹氏为台湾省日月潭“邵族”中著名七大姓之一,“邵族”人的七大姓分别是毛、石、袁、陈、高、白、丹氏。

日月潭的“邵族”人数不多,族人分属七大姓家族,除昔日居住在水里乡的白姓,与族人较疏离外,其余姓氏家族都在部落或祭仪中有专属工作,颇为特殊。

事实上,“邵族”人的姓氏不只七个,但其中有几个姓因人数较少,因此就被分派到七大姓中,对外以依附的大姓为称。

第四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二 历史名人:丹保安:(公元1943~今),回族,山西翼城人。

著名社会科学专家。

山西大学毕业。

现任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山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书法协会理事。

很长时间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组织工作,为本省社会科学各学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省主联主要创建人之一。

他在民族宗教问题上的调研论文曾产生过显著社会效益,协助统战部领导在宗教界开展“双五好”活动受到过中央重视并在全国推广。

到省社院工作后,对学院行政、后勤、基本建设等方面创建全国一流的统战学院表现有突出成绩。

主要著作、论文有:《经济师必备》、《农村实用大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毛泽东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思想》、《山西伊斯兰教和回族志》等。

其《长治市引导和帮助宗教团体兴办自养事业清查报告》一文被山西社科界在1992年评为入选佳作。

本人业绩被收入《山西社科人物辑览》、《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回放大族大辞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大文化卷》、《天南地北回族人》等书籍。

丹 增:(公元1950~今),西藏日喀则人。

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现任西藏拉萨军分区政委。

主要业绩:在部队历任排长。

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政治委员等职务。

任现职以来,大胆改革,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他注重社会调研,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撰写的腮想政治工作要掌握人的思想规律》、《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工作》、《一部难得的历史教科书》、《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和带头人》等二十余篇理论文章先后在《政工通讯》、《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文被收入《高举伟大旗帜,推进宏伟事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被载人恍辉的历程》,《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一文被载人《中国改革先锋》。

丹 赤:(公元1940~今),原名王建家;山东黄县人。

著名杂文作家。

1958年因公负伤,被迫高中辍学,自学成才。

1970年从事新闻工作,1979年调入黑龙江日报社作专职杂文编辑,现为高级编辑,兼任黑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曾主编黑龙江日报的《龙江笔汇》、《海天文谭》等杂文专栏、专版,被列入“全国报刊主要杂文栏”并于1989、1996年两度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编辑。

自1965年起始,在省内外各大报刊、香港《大公报》,发表杂文、随笔、评论文章一吉五百余篇。

1989年出版了自选集《丹赤杂文选》、1998年出版了杂文集《刘姥姥开店》,其代表作品分别被载入《中国杂文鉴赏辞典》、《中国杂文大观》、《中国二十世纪杂文大观》、《中学生杂文读本》等二十三本杂文集中。

先后发表较有影响的杂文创作理论文章,文艺评论五十余篇,载入《杂文创作百家谈》、《中国当代杂文百家百论》等专著。

1978年6月2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艺评论《寄语育花人》在当时对于拨乱反正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影响极佳。

创作情况被载入《杂文百家专访》、《当代杂文五十家》以及“杂文选刊”的《当代杂文五十家特辑》之中 丹 亭:(公元...

唐宋八大家是那八位?他们的名、字、号及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

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

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名言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10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

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

……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②西方读书名言10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

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 ——坎耶里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 ——惠普尔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 ——德伯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 ——托尔斯泰 “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 ——弥尔顿 “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 ——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 ——赫尔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