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树古棠阴在译文_棠阴访古
 

树古棠阴在译文_棠阴访古

发布时间:2019-06-26 04:10:42 影响了:

  棠阴是个古镇,坐落在江西省宜黄县的东南角上。  还在当知青的年代,就听过“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的传闻。那个时候似乎整个社会“谈古色变”,谁会寻旧访古?  年初应邀撰写有关棠阴名人、古迹以及历史的一本书,这就意外得到了一次入住棠阴,参观棠阴古代建筑,探访棠阴古代物事,追寻棠阴古代名人,了解棠阴古代习俗的机会。
  早在初唐时期,棠阴就人烟甚密。多处墓葬出土的瓦罐、泥壶、瓷碗、陶缽等物件,增添了当今棠阴人对于祖先生活场景的想象。
  棠阴水秀山青,物产丰富。其夏布工艺精美,质地优良,名扬海内外。明末清初,民间就有“药不到樟树不灵,夏布不到棠阴不白”的传言。
  棠阴的薯粉皮薄而均匀,薯粉丝白而透明,这除了其原料薯粉不含杂质以外,从古至今,祖传的工艺也别处难比。
  依山傍水,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古代的棠阴镇农业兴旺,商业发达。至清代末期、民国初年,沿水路前来棠阴做夏布、笋干、香菇木耳、薯粉粉丝以及竹木制品生意的客商,远的来自上海、苏州、杭州,近的来自九江、南昌、抚州,真可谓商贾云集。
  棠阴老街五里,长短八条巷子贯穿其间。外来客商开的店铺,办的货栈,当地工匠开的作坊,郎中开的诊所,教书先生办的私塾,遍布城中。晚上,大街小巷灯烛辉映,真有山乡不夜城之象。
  棠阴自古辟有码头。运货和载客而来的竹排、木船停靠在岸边,数量多的日子,站在岸上一眼望不到头。
  春光明媚时节,常有县里和县外的富家千金携丫环包船前来棠阴小住。船快靠岸的那一刻,偶见小姐带丫环钻出船舱,站在船头观望,其衣着的闪亮和随风而飘的香水味道,使岸边洗衣女举起棒槌忘了落下;使河中渔翁撒下渔网不记得捞鱼。
  棠阴圩日不稀也不密。每逢赶集,头一天夜里就有不少外地小贩和本地山民前来抢占摊位。当天一大早,街头巷尾随市声醒来,把一幅并不逊色于《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画款款铺开。
  据棠阴吴氏族谱记载,明初棠阴人吴余庆任教京城,教朱棣读书。朱棣登基以后,对棠阴这个地方非常重视,关心,赐花灯于此,谓之“甘棠”。打那以后,每年正月初四至元宵后七天,棠阴都打甘棠花灯,习俗延续至今。花灯的第一排为四个灯笼,上面分别贴有国、泰、民、安四个金字。
  棠阴的古建筑多得令人意想不到。古牌坊、关帝殿、古钱庄、古祠堂数不胜数。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承恩坊和建于明崇祯元年的迎恩塔,一直保存完好。
  都说棠阴古镇有遗风。无论过路人、观光客还是考古专家,镇里那些古建筑的梁、柱、门、窗,楼阁、亭台,留在他们眼中的只是风雨和岁月的刻痕,并没有人为造成的损毁和破坏。
  住在镇上的夏布工匠的后代,目前还有30多户,其中有近20户保存着他们祖辈使用过的夏布织布机。有几台清朝末年的和民国初期的,外地收藏家愿用高价购买,竟无一户出手。
  用上自来水以后,许多地方的老井或被填平,或被闲置,而棠阴街上的60多口古井,与压水井、与自来水龙头展开竞争,为镇上住户的浇花、种菜、洗衣和饮用作贡献。
  这些年招商引资,镇上的企业多了起来,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五里老街容纳不下,一条新街傍省道应时而建,恰好也是五里。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棠阴“厚”今却不“薄”古:一边是新街繁荣,另一边是老街发展,而且是以留存古迹、保护文物为前提的发展。
  采访棠阴,许多媒体记者看法一致,说棠阴虽然古老,但是棠阴人心态不老,观念不老。正因为如此,棠阴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快。棠阴的生产力水平和棠阴人的科学发展理念,对外界唱响了优美动听的古镇新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