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孔子“廉政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孔子“廉政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发布时间:2019-07-02 04:00:33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034-01  摘要:我国春秋末期,诸侯争霸,为逃避战乱,孔子看到了“仁爱”的缺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廉政教育”的思想。主张注重官员的修为、爱岗敬业。在对孔子提倡的勤劳、廉洁、尚礼的“廉政教育”思想特点的评价时,指出了它的历史的局限性和当代的合理因素。
  关键词:“廉政教育”;“仁爱”;德育;知荣明耻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都在追求德育养性的人生发展理念,。他的“为政以德”的廉政教育思,想虽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局限性,但在当今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孔子“廉政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孔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诸侯争霸,西周奴隶制风雨飘摇,按他所说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为寻求改变战乱的疾苦,孔子找到了 “仁爱”、“复礼”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础,在反思西周动乱是由国君不以德感召教化百姓,对诸侯的管控系于血缘而导致皇权无法掌控地方诸侯纷争的结果。因此,在“仁爱”的伦理基础上构建了他的廉政教育的理论基础。
  首先,孔子认为:“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篇第十四·第七章》)意思是:爱一个人就要鼓励他勤劳,要让他忠诚,就应当让他听从教诲。在我国不论行政官员,还是政治官员都是有一定的权力者,他们对权力掌控的能力,关系着社会民生的安定和团结,因此行政官员或政治官员应重视“个人影响力”。虽然“个人影响力”是权力作用于对象的外化派生,与职位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否运用合理,能否被群众所接受,这些不仅取决于执政官员的个人的思想道德、执政能力的素养;还取决于同组织人员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沟通;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理解、信赖与支持[1]。所以,加强对执政官员的廉政教育,目的是保持人公仆的廉洁奉公的情操,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然后才能被人民爱之。
  其次,孔子认为:“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篇第十五·第三十八章》)意思是:为君主办事,应该是尽心尽力去完成,然后获得应有的俸禄。折射出孔子对廉政的教育应当注重爱岗敬业,以廉洁执政,奉公守法为荣,做到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上做到勤政爱民。
  二、孔子廉政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孔子的“廉政教育”思想是他的“仁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幻想着恢复西周稳定的“礼治”后对国家官员的治理 。
  首先,强调执政官员的个人修为。孔子极为重视“士”阶层的道德教育塑造成“君子”。例如,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宪问篇第十四·第二十二章》)意思是,宁可犯颜谏争也不能欺骗上级。道德修养在孔子的廉政教育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廉政的养成必须通过言传身教,让执政官员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内化自身的性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指个人的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繁荣和太平。也就是在这种道德的基础之上,孔子力图把廉政的思想贯穿于执政官员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深刻的启发了当今的廉政教育。
  其次,突出执政官员的身教示范教育。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焉。”(论语《宪问》)说明执政官员不仅是向下发号施令的实施者,更应,像长者和老师一样,不自觉散发出德行魅力,给老百姓默声化的身教示范。我国这种“上行下效”的教育传统,启示我们在廉政教育中应加大对领导者注意的个人执政的形象,养成亲廉、奉公,群众认可度好的官员形象[2]。
  三、对孔子廉政教育思想的评价
  从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看,孔子的“廉政教育”思想与他的理论来源“仁爱”思想一样,都是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因此他的“廉政教育”思想,必然有其局限性,当然,他的“廉政教育”也不乏合理的因素。
  (一)孔子“廉政教育”思想局限性表现。
  首先,“廉政教育”在奴隶制衰落的西周不具有现实性。尽管孔子周游诸多侯国游说诸侯王,但是,只要在西周王室无力平息诸侯自动退出争端,那么任何“廉政教育”思想都将难以付诸实践。正如“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其次,“廉政教育”尚需时日。虽然孔子提倡恢复“周礼”,可各诸侯国能仍受无义务的朝贡,担心周室上台后对各诸侯国更加严厉的控制。再后来鲁国缔结同盟关系,突出的表明了霸权争夺实际剥夺了“廉政教育”的需求。
  第三,孔子“廉政教育”的思想在各诸侯王没有无共识。不但在周皇室和鲁国之间没有共识,就在鲁国内部也没有达成共识。在宋、鲁之间,齐、魏之间,联系的仍然是姻亲关系。不管是后来的连横还是合纵,都是他们之间联合的对象。他们之间也有形成统一的“廉政教育”文化。
  (二)孔子“廉政教育”思想的合理性表现。
  首先,自我教育法。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主张通过人们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教育,使提升道德境界成为人们的内在自我要求。在廉政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执政官员始终牢记廉洁奉公的职业美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说明了自我教育的方法法是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
  其次,“廉洁教育”应该循序渐进。孔子向来主张德育是潜移默化的。他认为“欲速则不达”,因为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的形成,发展和转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孔子弟子颜回曾说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这恰恰说明了廉政教育能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灌输。
  第三,知荣明耻。孔子大力提倡知荣明耻,将此视为做人的内在要求,始终强调要成为品德高尚的“士”或“君子”他说:“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在廉政教育中明确了要以贪污为耻,滥权为耻,失职为耻,才能促使从政人员增高巩固自己的道德防线。
  参考文献:
  [1]刘新科,栗洪武.《中外教育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
  [3]崔钟雷.《大学 中庸 尚书》[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