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以笔搭桥,海峡一似通途 权路通途全文阅读
 

以笔搭桥,海峡一似通途 权路通途全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8:33 影响了:

  2012年5月29日,历时三天的海峡两岸作家论坛在福州落幕。作为海峡文学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作家论坛由福建省文联与中国作家协会港澳台办公室共同主办,由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作家协会、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福建省文学艺术对外交流中心承办,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杂志社、台湾东华大学华文系联办,并被国台办列为重点交流项目。从5月27日至29日,郑愁予、陈若曦、亮轩、吕正惠、简政珍、詹澈、龚鹏程、鸿鸿、吴钧尧、陈建功、孙绍振、刘登翰、何镇邦、傅溪鹏、阎晶明、南帆、杨少衡、项小米、赵玫等两岸知名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界人士,在本次论坛“传承和创新”的主题下,在广阔的文学范围内,围绕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乡野记忆与城市经验、社会责任与创作个性、闽文化与台湾文学等议题展开研讨,就母语的漫游与延伸,文化与文学的辩证互动等话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在开幕式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张健,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分别致辞。张健指出:继承与创新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内在动力,也是新世纪两岸作家繁荣中华文化的共同话题。两岸作家汲取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光大五四新文化的传统,创造了不同的文学格局。台湾文学底蕴深厚、富于创新、追求多元,大陆文学气势磅礴、长于叙事、精益求精。两岸作家以不同的文学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袁荣祥指出:“一脉相承的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连接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闽台两地作家传承和发展闽台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创作出一大批各具特色、广受欢迎的文学精品佳作,涌现了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作家,为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张胜友和台湾东华大学华文系主任须文蔚,分别代表大陆和台湾作家在开幕式上讲话,表示将通过本届论坛,共同促进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深入研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红,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张帆,省级老领导何少川、叶家松,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马照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龚守栋,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维山,中国作家协会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王巧华,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林江玲以及福建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文学是一座桥梁
  台湾诗人郑愁予,曾经以一首充满乡愁情调的《错误》而蜚声两岸诗坛。他在发言中首先自诵了写于金门的短诗《桥》、《烟火是战火的女儿》等,希望金门成为一座两岸交流的桥梁。他认为文学交流是一切交流的基础,其影响最为长远;对于两岸来说,搭建文学的桥梁更为必要。郑愁予并强调作家的性灵、人道主义的关怀、文化的关怀,认为不可即称文人为文化人,文化永远是正面的。陈建功强调两岸文学要互相学习,特别分析了台湾作家蓝博洲先生所著的报告文学《幌马车之歌》,他说:该作的成功,除了作家的立场、情感及素朴平凡的人物观等因素以外,冷静的叙述、白描的笔法和文体的自觉也是关键。该作中受访者轮番的陈述、疏理和日记与作品的摘引、报章的记叙以及文书档案的引用,直至每一章节后面的注释,无不昭示着历史现场的真实与严谨。这种以完成题旨和以艺术征服为原则的文体探索,对大陆作家具有启发意义。
  大陆作家项小米认为:真正的好小说是藏在纸面下的东西,它不是作家说出来的,而是作品背后传达出来的。所以她在写作时,遵循尽量保持客观描述的方法,而不是去做过多评判。她还通过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与故事,对作家与时代以及对时代精神的理解进行了阐述。她还说:即使是赶上了蒙昧的时代,美依然是不可抗拒的,尤其是在畸形社会中依然存在着纯洁的爱,朴素的情怀。无论今天的人觉得多么可笑,但那却是真实的,是我们青春岁月的全部。她还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引起了与会者兴趣。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台湾诗人、评论家简政珍。他认为:从诗歌看,也有两种书写。一种是宣告式的现实书写。诗作与现实太近,没有书写的转化。现代诗简化成了目的论的产品,诗作变成宣泄情绪的工具。其做告白引发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有限,所谓诗可能已经类同口号或是陈情书,“诗”已经不是诗。另一种是营造生命情境的书写。诗人在社会良心与想象力的拉扯中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既不玩弄文字游戏,也不让诗作沦落成简单的社会服务的工具,透过艺术的营造,使诗充满生命感与哲思的意涵。写作动机的似有似无是最高的技巧,应在沉默的语境中展现生命的情境。对于台湾诗歌,简政珍评论道:现在的诗人很喜欢“说”,其实一说,诗就毁了。诗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说,而不是自己说,尤其不能在诗里说。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台湾诗坛多年来的欠缺,不过这种状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步有所改变。
  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传统?
  台湾评论家吕正惠表示,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台湾也有些人在很多方面藐视中华文化传统。因为从五四运动起就批判传统,好像传统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这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而现在是要重新发现传统魅力的时候了。很多人都崇拜西方文化,认为西洋人很了不起,但其实是误读了西洋文化。西方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侵略文化、掠夺文化,拿他们的民主来说,很多事实都证明那个自由民主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所谓“人权、人本”,不包括弱小民族。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民族自信心,只有具有自信心的民族,才能重建自己的民族文化。大陆作家赵玫的发言印证了吕正惠的说法,她充分肯定了地域所呈现的城市记忆、东西方传统文化在自己写作中的特殊地位,并着重向台湾作家们介绍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多元历史积淀和她的地域写作。
  台湾小说家陈若曦,通过台湾官方用语的争论,讲述了坚持中华文化传统的必要性。她说,台湾甚至有人提出要设立四种官方语言,即台语(闽南语)、国语(汉语)、英语、客家语,提倡台语文写作,其实是要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这是很可笑的。美国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的时候,基本上是脱离英国而来,但也没有创造所谓的国语,而是就使用英语。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对台湾官方语言问题,我们还是要举起传统文化的大旗,坚持传统,反对台独,恪尽中华知识分子的职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