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国式建筑的乡土化与地区性问题研究]
 

[中国式建筑的乡土化与地区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9 04:00:29 影响了:

  摘要:中国地域广阔,文化类型多样,造就了建筑文学的多样性。本文主要在众多乡土建筑和民居类型中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试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地域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中国式建筑 地域性建筑 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一 近代中国式建筑的反思
  中国近代城市的主导建筑风格为西方的建筑形式,20世纪初也出现了探索带有“中国乡土化和地域性”的建筑形式的创作活动,这种探索最初出自西方的建筑师他们将中国的古典建筑的样式运用于近代教会学校的尝试,为20世纪有中国建筑师倡导的中国式建筑奠定了基础。
  1 近代中国式建筑
  近代最早的中国式建筑并不是中国建筑师的作品,而是西方传教士意识到以中国传统文化迎合中国集体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的教堂和近代教会大学建筑的建筑形式上,首先采用了中国当地乡土的建筑形式,这些建筑的造型并不和谐,是中西式建筑的混杂和拼凑。
  1894年,英国建筑师设计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怀施堂开创了教会校舍建筑中西璧合的先例。建筑主体与当时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一致,为砖木结构,中部为钟楼,建筑外部开设连续的半圆拱券,但屋顶为中国式的大屋顶,铺设传统的蝴蝶瓦,塔楼顶部模仿江南传统建筑,四角高高翘起,这种西方体量组合为日后的中国建筑师进行中国式建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这种西方建筑师设计的似是而非的中国式建筑,是以西方的构成方法组合的中国传统元素。
  20世纪20年代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将纪念性的表达溶于自然环境的塑造中,以象征意义的钟形平面和气势磅礴的山体来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亨殿立面左右对称,屋顶为重檐歇山,下檐左右两边突出墩台,中部的三联拱门向里退进,在建筑结构的组合方式上,使用了披檐、斗拱、坡屋顶的传统元素。在主殿设计中,吕彦直将传统建筑形式同西方古典建筑法则相结合,以现代建筑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来表达中国式陵寝的大气庄重,南京中山陵被看做是中国古典形式与西方现代技术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设计师在中国式建筑探索道路上的第一步。
  2 国民政府时期兴起的中国宫殿式建筑
  国民政府时期的建筑,不论是空间规划还是建筑风格都追求民族性。我们要用一种表现我们民族性和精神性的建筑形式,并且考虑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与古文化,那就是历代历朝的宫殿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的特点是,以整体融合现代性的功能和民族性的外观,大抵以中国式为主,外国式为辅,中国式多用于外部,建筑外观仿照中国传统宫殿式的形态,红柱绿瓦,彩画装饰都依照传统的样式。外国式多用于内部,内部空间设置礼堂、图书室、会议室和办公空间,并在内部设有电梯、扶梯等现代设备。
  民国政府时期的具有宫殿式特征的新建筑,并不是出于功能的高效,它是政府机构意识形态的工具,如1933年董大酉和巫振英设计的上海市政府大楼。为了注重民族情绪的表达,建筑牺牲了结构和功能,使得建筑造价高昂,内部空间使用不便。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得建筑师开始探索建筑形式的改良和转变。
  3 中国元素在近代建筑装饰艺术中的应用
  由于现代建筑的新功能、新材料同古典形式越来越难以调和,而且宫殿式建筑高昂的造价也让政府和民众越来越难以接受。所以,建筑越来越重视主入口的设计,体量呈现几何化的倾向,并且以现代的黄金比例进行分割。通过现代材料对古典构建进行几何化抽象,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传统木结构横梁、斗拱和拱形的门洞。
  装饰艺术与中国古典元素的第一次结合是1932年建成的亚洲文会大楼,建筑共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曾作为博物馆使用。建筑整体上以新古典的纵三横三构图,左右对称,但中央高起,形体上给人高耸现代的感受,底部为基座层。建筑中部为清水红砖,建筑顶部同样以灰色花岗岩压顶,中间端部以几何化了的狮子绣球石雕模仿屋顶的吻兽,两侧低矮的檐部装饰源于中国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
  4 中国式建筑应考虑乡土文化与地区性的特点
  宫殿式装饰化倾向基于摆脱中国固有化的实用和经济上的困境,而建筑装饰化的处理形式,更强调政治意图和民族主义的表达,具有包容性和文化性,与当地文化相结合而表达传统的内容,是装饰艺术派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建筑学的地区性和本土化是建筑或者城市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在某一个特定地区的历史必然性。在中国,最早提出地区性和本土化的观念并指出地区性差异的学者是吴良镛等人,特别是1999年吴良镛主持编写的《北京宪章》将全球地区建筑论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向了世界,并提出了“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的观点。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比较大,传统的文化类型比较丰富,所以中国对建筑的乡土化与地区性的研究会越来越关注。
  二 中国建筑中乡土文化的研究
  建筑与城市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地域性差异,地区性建筑大量表现为乡土建筑,中国地域广阔、地区差异较大,传统地区的文化类型丰富,有大量的传统乡土建筑,也是一些地区突显地区性的主要依据,并对世界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乡土建筑的研究
  乡土建筑是本土建筑,强调乡土建筑的特点,建造者可能是一些移民,如福建地区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了“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乡土建筑是匿名建筑、民间建筑,如贵州地区的民族村寨和山地石构建筑、干阑民居。是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根据地形、居住形式和民族信仰建造的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和风貌的建筑空间。它们没有建筑师设计,是一种自发性的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是无意识行为。
  2 乡土建筑的意义和特征
  通过对乡土建筑设计过程的分析,总结出中国乡土建筑具有的独特性。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不高,气候温暖,盛产木材,所以中国的乡土建筑有其自己的独特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