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戴望舒_雨巷_的意象美新论_张建锋】 雨巷 戴望舒意象分析
 

【戴望舒_雨巷_的意象美新论_张建锋】 雨巷 戴望舒意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31 09:40:17 影响了:

第6期No . 6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

  

2005年12月Dec . 2005

戴望舒《雨巷》的意象美新论

张建锋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雨巷》的意象既饱含着民族文化的意蕴, 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既具有古典美, 又具有现代性。其艺术魅力在于现代意识的表现与古典诗词原型意象的创化运用有机结合, 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纯熟境地。

关键词:油纸伞; 雨巷; 丁香姑娘; 意象美

中图分类号:I 22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05) 06-0045-03

Imago Beauty in Dai Wangshu s Rainy Lane

ZHANG Jian -feng

(Shoool of Humanities , Xihua University , Chengdu , Sichuan , 610039)

A bstract :T he imago in “Rainy Lane ”contains no t only national culture , but affection of present people ; it also conveys bo th classical and modern beauty . Its ar tistic appeal lies in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of modern wo rld and pro to ty pe of classical poetry .

Key words :oilpaper umpella ; Rainy Lane ; Lady Ding xiang ; imag o beauty   《雨巷》当年投寄《小说月报》时, 代理编辑叶圣陶称许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确, 《雨巷》象一首轻柔、低回、杳渺的小夜曲, 优美动听, 悦耳迷人。但是, 我们把首节诗改为:“撑着自动伞, 独自/徜徉在宽敞、宽敞/又热闹的街上/我希望逢着/一个喇叭花一样/结着欢乐的姑娘。”情况会怎么样呢? 节奏、音韵几乎没有改变, 与原诗相比, 境界全无, 是何种原因呢? 意象变了! 那么,《雨巷》的意象美体现在哪里呢?

戴望舒在《论诗零札》中说, 可以在“旧的事物”中寻找新的诗情, 用“旧的古典”来表现新的情绪。他大量采用那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原型意象”来构造自己诗歌的意境。他把“原型意象”作为诗歌的审美信息载体, 注入新的思想、情感, 使之演变为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特征的现代意象, 从而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性。《雨巷》并没有多少写实的环境描摹, 也没有多少浪漫的感情直露, 而是只呈现“油纸伞”、“悠长”、“雨声”、“小巷”、“我”、“丁香”、“姑娘”等几个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着江南的地域文化韵味、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

诗人张口就是“油纸伞”, 改为自动伞、大花伞……为何不好呢? 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尤其是江南的梅雨季

节, 或者在“天无三日晴”的西南地区, 出门人必带雨具。俗话说:“晴带雨伞, 饱带路粮。”有雨, 无雨, 上路总要带伞, 出门就得带伞, 带了千百年了! 也许在偏远之地油纸伞还未绝迹呢, 绝迹了也还是让人难忘, 不是有工艺品油纸伞吗? 诗中的“油纸伞”不只是雨具, 它是暗示雨中的人和雨中人的习俗。由伞而人, 由人而人的习俗和心态, 表现了江南的文化风情。紧接出现的“雨”是江南梅雨时节的细雨, “巷”是江南市镇的标志性景观,“雨巷”及后边“颓圮的篱墙”构成鲜明的江南地理背景。“丁香”的地域性稍不及“油纸伞”、“雨巷”那么强, 但“丁香”牵动读书人的愁情, 牵动民族文化的血脉。“油纸伞”、“雨声”、“小巷”、“丁香”, 简洁的意象渗透着江南文化风情和古典文化韵味。开篇就要让你进入鲜明的地域文化中, 去领略浓浓的民族文化之美。

“雨巷”之前是“悠长”, 短一点不好吗? 宽一点不好吗? 为什么非得“长”呢? 还要“悠长”呢? 一个“悠长”不够还要反复一次呢? 千百年来, 出门的人, 上路的人, 远行的人, 多半是读书人, 他们的心态就如此了。“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蒹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 各在天

  收稿日期:2005-09-03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中国新诗意象研究》。1965) , 男, 。

   46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一涯。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古诗十九首》)“美人在云端, 天路隔无期。”(枚乘《杂诗》)“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 摧心肝。”(李白《长相思》)“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求索”、“远游”, 那是多么长的路啊! 多么难走的路啊! 再长, 再难走也得走啊, 走啊, 走不尽啊! 这不就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吗? 走长路, 路难行, 暗示的是人的孤独、寂寞和痛苦,“远游无处不销魂”! 岁月无声, 现代的读书人也是这样的心态。20来岁的大学生冰心写过:“黄昏了———/湖波欲睡了———/走不尽的长廊呵! ”(《春水》)古代读书人行走在山路、水路、天路, 冰心行走在校园的长廊, 戴望舒行走在江南的雨巷, 都是长啊, 长啊, 走不到尽头的长路啊! 1928年, 徐志摩在异国的康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伊人宛在水中央, 也是一条长长的水路。这是“呐喊”之后的“彷徨”,“追求”之后的“幻灭”, “兴奋”之后的“惆怅”, 不是几首诗、几个人的心情, 而是二十年代中后期一部份青年知识分子共同的心情。岂止是二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 恐怕很多人都如此吧? 一曲《忘情水》, 流行开来, 不就是唱出了现代人的心声吗? “曾经年少爱追梦, 一心只想往前飞, 寻遍千山和万水, 一路走来不曾回。蓦然回首情已远, 身不由已在天边, 才明白, 爱恨情仇, 最伤最痛是后悔! ”一路狂奔, 风雨兼程去“追梦”, 蓦然回首, 古道西风, 人在天涯, 真的后悔吗? 不会的! 为什么? 因为“雨巷”中有“丁香姑娘”, 梦在天尽头!

“雨巷”意象, 看似写实, 其实隐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为什么是“雨”? 天晴不好吗? 为什么是“巷”? 马路不好吗? 大街不好吗? 高速公路不好吗? 诗人开口就说“油纸伞”, 告诉你天下着雨, 而雨始终伴随着人, 不时闪现。在全诗里,“雨巷”出现4次, “油纸伞”出现3次,“雨”出现2次, 合在一起9次,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这雨是暴风雨吗? 是雷阵雨吗? 是“偏东雨”吗? 不是的。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 连绵不绝的, 无穷无尽的, 丝丝缕缕的, 迷迷蒙蒙的, 晦暗不明的, 不知要下多久啊———烦死人! 这是江南的小巷, 石板铺地, 墙壁灰暗, 房舍歪斜, 弯弯曲曲的, 坑坑洼洼的, 平常都不好走路, 下雨天就更不好走路了———烦死人! 天在下雨, 本来该呆在家里休闲娱乐的, 而今非得出门———“身不由已”, 而路又不好走, 心情能好吗———糟透了! 人在雨巷, 雨中的活动暗示雨中人的心情和心态。这种心情、心态是古典诗词中反复表现的, 可以说是中国读书人的心情和心态。

美国汉学家华生、詹玛丽和中国学者陈植锷分别对《唐诗三百首》(孙洙编) 、《唐诗别裁》(沈德潜编) 和李白、杜甫、孟浩然、柳宗元、李商隐诗歌的意象作过统计, 结论是季节意象“春秋”远远多于“夏冬”, 气候意象“风雨”远远多于“晴

[1]天”。《诗经》就开始“刮风下雨”了。“我徂东山, 滔滔不归。

诗花香。“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皇甫松《梦江南》)“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飞絮, 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这雨呀, 一下就是上千年! “他们的兴趣与其说是呈现在眼前的景物, 倒不如说是约定俗成的比喻和象征。”[2]“雨”成为古代诗人表现心情、心境的一个稳定的意象, 具有“递相沿袭性”(陈植锷语) 。不管天是否下雨, 只要心情不好, 那就让诗下雨吧! 诗也是水做的!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上,“丁香姑娘”出现了, 她是《雨巷》的核心意象, 为什么是丁香呢? 梅兰竹菊四君子不好吗? 国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吗? 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不好吗? 桂花芙蓉月季不好吗? 桃花李花梨花不好吗? 杏花茉莉白兰花不好吗? “杏花春雨江南”, 这是千古绝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这又是江南神韵! 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 叶卵状长椭圆形, 夏季开花, 枝顶着花, 圆锥花序, 长10~20cm , 花冠筒细, 长1cm , 细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黄花, 一簇一簇的。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 圆圆的, 鼓鼓的, 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就是“丁香结”。雨巷长长的, 窄窄的, 弯弯的, 灰蒙蒙的, 一条一条的, 小小巧巧的, 硕大的牡丹般配吗? 鲜艳的牡丹相称吗? 牡丹太大、太鲜艳, 与雨巷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相配。那茉莉、桂花挺小的,“门当户对”, 又为何不用呢? 这里就有意象的民族文化意蕴问题。“丁香”与“愁”相结, 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 这是读书人的习惯和心态。“丁香体柔弱, 乱结枝犹垫。”(杜甫《江头五咏》)“绣领任垂蓬髻, 丁香开结春梢。”(杜牧《代人寄远》)“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风中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李“相思只在: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王

《浣溪沙》)

《秋波媚》)“欲知方

寸, 共有几许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慢》)“丁香露泣残枝, 算未比, 愁肠寸结。”(蔡伸《柳梢春》)每个人都有许多烦心的事、忧愁的事和感伤的事, 一件完了又有一件; 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 愁更是永远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结, 结是解不完的, 结是解不开的。“丁香结”负载着解不完、解不开的愁, 已经很久远了! 音乐人陈小奇“盗版”《枫桥夜泊》《巴山夜雨》, 弄成一个“涛声依旧”, 那叫“改你没商量”。戴望舒“重复昨天的故事”, 却传承了古典诗词意象的文化意蕴, 并“锦上添花”, 把“丁香”与“姑娘”两个意象组合成了全新的意象“丁香姑娘”。

为什么与“姑娘”意象组合呢? 从《诗经》开始, 相思、求索主题就与“伊人”意象联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 都是用来表现爱而生思, 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楚辞》借“香草美人”、, 。

我来自东, 零雨其蒙。”(《东山》)“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 。, ”

第6期张建锋:戴望舒《雨巷》的意象美新论   47

后世文人每每借相思之苦来诉说追求、出仕和求取功名之难。李白所谓“美人如花隔云端”, 承枚乘“美人在云端, 天路隔无期”, 是说政治理想、人生价值和事业功名远在天边, 可望而不可即!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追求之路长啊, 远啊, 难啊, 苦啊! 戴望舒彷徨在悠长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不就是“寻梦”吗? 不就是寻理想吗?

戴望舒沿袭古典诗词的意象, 使他的诗歌意象内蕴传统的比喻性和象征性意义。但他不是原样照搬, 而是赋予这些“古典意象”以“现代情绪”, 从而具有现代意味, 生成现代美。戴望舒反复咏唱的“现代情绪”与时代、社会及个人生活相关。作为二、三十年代的“寻梦者”, 戴望舒曾经执着于理想、事业和爱情的追求, 但屡屡受挫, 他感伤、悲哀、烦忧、彷徨、寂寞、孤独、哀怨、抑郁、幻灭、虚无……从《雨巷》经《寻梦者》《乐园鸟》到《致萤火》, 戴望舒在古典意象的基础上拓展开来, 表现人生中理想、事业和爱情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绪, 甚至是绝望情绪。在幻灭中继续追求, 在痛苦中寻找出路, 在失望中渴求理想, 在灰暗中盼望云霞, 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丁香姑娘”只是戴望舒诗歌中“少女”意象系列之一。这以后有“路上姑娘”、“林下姑娘”、“百合子”、“八重子”、“梦都子”、“单恋女”、“恋人”、“村姑”……这些意象都不同程度具有象征色彩, 包含更为普遍的社会人生意义, 隐喻着戴望舒所追寻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与其说《雨巷》是爱的私语, 不如说《雨巷》是理想恋曲。那么,“丁香姑娘”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意象的现代美何在呢?

《雨巷》二、三、四、五、六节诗都是在写“丁香姑娘”。“她”有什么特征呢? “她”有高雅的外表, “丁香一样的颜色”, 纯洁的白、高贵的紫或富丽的黄; “她”有迷人的本性, “丁香一样的芬芳”, 香气扑鼻, 沁人肺腑; “她”有忧伤的气质,“丁香一样的忧愁”, 这是从古典诗词沿袭下来的, 由中国文人赋予的特质。“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其实是中国读书人自我的对象化。中国文人向来积极“入世”, 不懈追求理想, 却求之不得; 求之不得, 又锲而不舍,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只好“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原来不叫这个名字,

叫戴朝, 别名戴梦鸥、戴望舒。为何取名“望舒”呢? 源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在戴望舒的血液中流淌着。“丁香姑娘”被赋予了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是这个意象最具现代气息的地方。三、四、五、六节诗是费解的。“丁香姑娘”为何“象我一样”彷徨彳亍, 冷漠、凄清、惆怅? 为何“象梦一般”凄婉、迷茫? 为何走近之后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然后飘然而去? 为何她的颜色、芬芳、眼光和惆怅全都随风而逝? 我们不禁要问, “丁香姑娘”从哪儿来的? 为何而来? 最后到哪儿去了? 为何而去?

“丁香姑娘”是美丽的, 理想也是美丽的; “丁香姑娘”是

脆弱的, 如花一样容易凋谢, 理想的梦也是脆弱的, 也容易随风而逝; “丁香姑娘”结着愁怨, 显然经受了命运的打击, 沸腾的理想也会遭遇突来的“风雪”。但“丁香姑娘”没有颓唐、绝望, 没有被沉重的悲哀压倒, 面对世俗的目光, 她是“冷漠”的, 她不屑与俗人为伍, 世人也不理解她的追求, 她只好一个人“凄清”、“默默”地忍受磨难, 顽强地继续追求着。她是一面旗子, 在风雨中飘扬。

在长久的期待中,“丁香姑娘”终于“飘”来。“她静默地走近”, 两颗心刚要碰出“爱”的火花, 旋即拉开了距离。理想靠近了“我”, 却转瞬而逝。“丁香姑娘”失望了, “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然后从身旁飘过去了,“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人归来, 相逢相知如梦里, “沙扬娜拉”在雨巷。两个彷徨的人, 寻找那个飘过的梦。两人同病相怜, 说好不分手, 但病症相同, 不能互相拯救, 只好说分手。他们是彷徨者, 更是在彷徨中继续追求的寻梦者。

“丁香姑娘”来了, 但只在眼前一闪, 转眼间消失了, 她的颜色、芬芳, 连同她的“太息一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空留下“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雨打油纸伞, 淅淅沥沥, 烟雨迷蒙, 透人心脾的是寂寥。“我”已经不再对“逢着”丁香姑娘抱什么希望了, 只愿“飘过”一个身影, 得一点心灵的安慰。全世界我都可以忘记, 就是不能没有你———丁香姑娘! 这是诗人“想你想到梦里头”的“梦中情人”, 是诗人的人生信念和精神支柱———“我的心里只有你”!

如果说《旧锦囊》里的诗歌多半还停留在古典诗词意象的沿用上, 那么, 进入《雨巷》时期戴望舒已经开始古今融合, 推陈出新。“丁香”在古典诗词中始终与愁怨连在一起, 构成单纯的“丁香结”意象。而《雨巷》将“丁香结”拓展为“丁香姑娘”, 寓意更为丰富, 更具时代性和个人性。如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所说:“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望舒草》以后, 戴望舒在意象的运用上不仅“点铁成金”, 而且“夺胎换骨”, 创造出“秋天”、“游子”、“秋蝇”、“旅人”、“五月的园子”、“梦”、“灯”、“秋夜”、“离离野草”、“萤火”、“古神祠”、“乐园鸟”等等新颖的意象。它们既蕴含着民族文化的韵味, 又饱含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既具有古典美, 又具有现代性。《雨巷》意象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戴望舒把现代意识的表现与古典诗词原型意象的创化运用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纯熟境地。参考文献:

[1] 周发祥《意象统计》[J ]. 《文学遗产》. 1982(2) . 陈植锷《诗歌意

象论》[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2] 周发祥《意象统计》[J ]. 《文学遗产》. 1982(2) .

[责任编辑 陈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