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谈话记录 > 与机关干部集体谈心谈话:在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与机关干部集体谈心谈话:在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9-09-26 11:34:19 影响了:
  与机关干部集体谈心谈话:在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主要是针对机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怎样上传下达,二是如何抓好落实,三是如何接待来访,四是怎样防止扯皮。

  一、怎样上传下达

  把领导的要求传下去,把下面的情况报上来,是机关的重要职责。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造成上下误会,重则可能引发矛盾。岳飞被十二道诏书强令召回,不就是因为秦桧提供假消息吗?当然,不能说有人想当“秦桧”,但如果上传下达的事做不好,可不就无意中成了“秦桧”了?上传下达中常见的问题:

  一是只畏上不畏下。就是只怕领导不高兴,不怕基层受委屈。主要体现在,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面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全面客观看待、分析原因、倾听解释,而是机械套搬领导指示和制度规定,桌子一拍,“按规定你就是错了”,让基层感到,工作组不是亲人而是敌人,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找茬的。还有,有的同志害怕领导说自己没水平或者不认真,吹毛求疵,真正的问题发现不了,还常干些鸡蛋里挑骨头的事,让基层的同志无所适从;一些同志尤其是一些年轻同志,在机关规规矩矩,对领导毕恭毕敬,但一到基层,就感觉自己高人一等,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看哪儿都不顺眼,让基层的同志目瞪口呆。此类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官僚主义。带来的后果,不仅让基层的同志心里憋屈,口服心不服,还容易激化矛盾,形成机关基层的对立,损害党委、领导和机关在基层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二是看脸色顺杆爬。主要指在汇报问题时“看天气”,不敢大胆、真实、完整地汇报事情的全过程,而是根据领导的好恶、看领导的表情,有选择地汇报,领导喜欢听什么讲什么。尤其严重的是,当领导有异议或有不同看法,需要你把问题讲清楚时,不敢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不能把真话讲实,把实话讲清,而是话锋一转,昩着良心,睁着眼睛说瞎话,说领导爱听的话,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话,造成领导误判、错判。这是典型的见风使舵,典型的机会主义,在机关也比较普遍。表面上看,你是在维护领导的尊严,实际上你是在给领导挖坑。因为,领导在掌握基层情况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掌握所有信息,如果机关提供错误信息,他就可能作出错误决策,这样只会损害他的威信。在这个问题上,暂时获利的可能是汇报者,因为你汇报的正是领导爱听的,但一旦真相大白,领导清醒过来,最大的受害者可能也就是你了。

  三是怕担责上下推。这是目前各级机关的通病。表现在:要么是扫楼梯式的负责,这主要指在对上负责上,有了任务不好好研究就马上安排,先干起来再说;上级发文了就抓紧转发,先通知了再说,根本不管是不是符合下情,能不能抓出效果,只是为了表明:我该尽的责都尽到了,该提的要求都提到了,出了问题,板子应该打到下级身上。要么是武大郎式的担当,这主要指在对下负责上,好事全是自己干的,坏事全是上级干的,主意全是领导拿的,尤其是遇到难办的事,不提意见、不肯出头、不愿担责,总是扯大旗当“挡箭牌”,言必称“领导就是这么讲的”,“这都是上级和领导的意图,我也没办法”,把自己的责任摘得一干二净。要么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式的处理问题,比如,把有问题的人,放到远离机关、远离领导的地方,似乎如此一来,问题就不存在了。难道这些地方是古代的流放地、发配地吗?这些地方就不是我们管的地方吗?其实,越不放心的人,越要放到自己眼皮子底下。每个孩子都要抱,有本事就干,没本事就腾位置。

  二、如何抓好落实

  把党委明确的、领导同意并交办的事,尽快承办好、落实好,是机关干部的基本职责。这也是机关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当下存在的问题:

  一是急不起来。再急的事,哪怕是领导反复叮嘱的事,在他哪里也有个先来后到,必须要按他的节奏办。孰不知,你和领导的站立点不同,领导看到的是一个面、是大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决策的;而你看到的是一个点、是小局,是站在你的立场和角度看待问题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说你没有服从意识,不执行命令。关键在于大局观不强,对逐级负责的内涵认识不深。你觉得落实领导指示,可能会对你的工作造成冲击和影响,所以行动迟缓,以图自己一时的负责,但一时的工作让领导满意了,基层满意吗?老百姓满意吗?不能让基层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能让领导满意吗?对于领导而言,他追求的是全局的满意,基层和群众都满意了,他才能满意。退一步讲,全局上满意了,局部不满意,也是总体满意。所以,这种为了局部的负责,从根本上讲还是不负责,还是让领导不满意。这一点大家都要切记。真正的负责,就是对上逐级负责,安排什么马上干什么,别讲自己的道理。

  二是落不下去。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表态调门很高,“马上就办,首长放心”,但扭过头就抛在脑后,没了下文,领导都催办了还没结果,你这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阳奉阴违吗?有的明明是你自己提的建议,领导也都同意了,但最后不了了之了,你这不是在给领导开玩笑吗?做不到为什么要说出来?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特别是一些工作,一旦牵扯到两个以上部门,更是你靠我、我靠你,谁也不愿当主攻,谁也不愿多出力,不沟通、不对接、不协调,两个和尚没水吃,让领导的话打水漂,一问起来还故作惊讶、装痴卖傻,“对不起,首长,我以为他们去办了”。这个问题,大会小会讲,还是涛声依旧。我们不应该说的比做的好,而应该是做的比说的好。如果光耍嘴皮子功夫,机关要一个领导就够了。

  三是标准不高。就是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更别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摸索方法、把握规律、总结经验了。一批评还有很多理由,听起来还冠冕堂皇,挺有道理。比如有的人就说:领导,都像你这水平,我们都当领导了。还有的人会说:领导,工作任务这么重、压力这么大,干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样的人在我们机关大有人在。按我的理解,这些理由背后的潜台词就是:领导,我已经功劳大大的了,你应该感恩戴德才是,怎么还对我过高要求啊。好像我还错了!那我要反问一句:当初你任职时怎么不说你就这水平啊,怎么不说你完不了任务、担不起压力啊?没有一个人说自己能力水平一般、胜任不了,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吃不苦、受不了累!都说想挑重一点的担子,想砺炼砺炼。所以,把工作干好是天经地义的事,干不了、怕吃苦,你当干部干什么?今后我们的各类表彰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正常的、本职的、份内的、该干的事干了,就要表彰吗?我认为可以肯定,但不能表彰。评选这样那样的先进,就要把名额全用完吗?我认为不一定要用完。真正要表彰的,应该是工作真正干得好的、出色的,这样才能端正导向,也不至于让大家产生错觉,好像只要把工作干了,只要工作中没出大的问题,就是成绩,就能受表彰。

  三、怎样对待上访

  处理接待来信来访,是机关干部必然面对的重要任务。处理好了,和谐安宁,否则就可能影响稳定、影响大局,也影响自己的成长进步,因为这说明你不具备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这个“差评”是很丢分的。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熟悉政策规定。处理来信来访问题,首先要懂政策,这也是基本的依据。我们现在最要命的问题是,一些业务部门对来信来访涉及的情况,不仅不熟知相关的政策规定,甚至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的法规文件,找都找不到,让人哭笑不得。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不知道人家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于是也就出现了来了人不敢接访、拿到信不会提建议的现象。很多同志更是一听说有信访问题,先是手足无措心发慌,尔后六神无主直挠头,最后跑来找领导。领导一问政策,摇摇头不知道。什么事都指望领导,可领导哪有那么多精力?再者,领导也不是万能的,他能把所有的规定都记住吗?所以,大家有必要认真学一学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规定,最起码要做到,遇事一下能想到、马上能查到。把政策规定搞清楚了,问题不就好解决了吗?

  二是不会急事缓办。这和刚才讲的“急不起来”是两回事。“急不起来”,面对的是现实问题,“急事缓办”,面对的是来信来访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所谓急事缓办,就是要给自己处理问题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处理解决来信来访问题也是一个道理。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来信来访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处理起来也要有个过程,特别是要有一个了解情况、掌握全盘的过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急中出错、忙中生乱。而一旦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就会让心术不正的人找出漏洞、钻空子,让自己陷入被动,后果难以预料,也难以弥补。因为很多人说白了,就是专门找茬的。具体怎么办?核心就是用时间换空间。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先把情况搞清楚,再作定夺也来得及。对来访的,态度要好,多听少说,也可以跟他拉拉家常,除非你对政策规定非常熟悉,否则第一次见面不要轻易表态;对来信的,先给涉及的单位和人打电话问问情况,然后拿出意见,不能一问三不知。尤其是年轻同志,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因为跟你斗法的大都是江湖老手,弄不好就把自己砸进去了。

  三是不敢讲大话真话。从诸多实践看,之所以很多信访问题难以解决,尽管原因很多,但有一条却不可忽视,就是在当事人头脑发昏、无理取闹时,我们的机关干部往往不是给他们泼冷水,帮助他们清醒头脑,而是在言行中展现出同情的姿态,看似感情安抚,实则是添油加醋、推波助澜,更容易让来访者误认为自己的要求是正当的,致使其邪火越烧越旺,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坑了单位,害了自己,苦了他人。反之,假如我们面对来访者,能够理直气壮地讲讲大道理,说些大实话,尤其在原则性问题上一脸正气、义正言辞、毫不让步,让来访者一接触就尝到“闭门羹”的滋味,我们首先在气势上就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问题也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所以,我们的机关干部接访时,尤其是面对看起来满腹委屈、楚楚可怜或者怒火中烧、不碰就跳的来访者,一定要敢讲大话、真话,绝不能小家子气,绝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站偏立场。

  刚才这三条实际上也是个方法问题。遇事,第一拿政策规定来说事,不要糊里糊涂;第二给自己留足时间空间,不要急于表态;第三敢于脸红脖子粗,理直气壮讲大道理。

  四、怎样防止扯皮

  何谓扯皮?就是有利时都想沾光,有害时都想推责。这是人性使然。在机关,面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扯皮的事自然多。但如何防止扯皮,我们想的太少,做的更少。当下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不会先当小人后当君子。过去我们经常讲先君子后小人,但处理问题,尤其是处理涉及责任和利益的问题时,应当先小人后君子。其实,我们的祖先也是提倡“先小人后君子”的,这个词本身也就是“先小人后君子”,而不是“先君子后小人”,出处就在《醒世姻缘传》,意思就是,一开始就要斤斤计较,把丑话说在前面,把该注意的事项和责任后果都讲清楚,免得出问题后伤和气,损人不利己。而过去我们很多同志在工作中,尽管预测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但碍于面子和虚荣,总感觉一开始就谈责任讲后果,好像不信任对方,所以该讲清的话不好意思讲,该签的字不好意思签,结果出现问题对方不认帐,让你有口难言,反而感觉对方是小人。比如清理档案发现缺件,机关不认帐,基层也不认帐,如果当时履行个交接手续签个字不就好了吗?很多扯皮的事就是这么扯起来的。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打交道的是人不是神,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出了问题都会马上裹起盔甲以求自保,手术同意书白纸黑字放着,尚且还有很多医闹,何况我们空口无凭呢?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先小人后君子,规避扯皮的事发生。如果觉得先当小人不大气、不帅气、不美气,问题一出就光剩生气、呕气了。

  二是不会拉开距离,创造解决问题的空间。遇到扯皮的事,如果针尖对麦芒,永远无休止,扯来扯去只会误了工作,伤了感情。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主动退让一步,就拉开了距离,可以更加清楚和完整地看清自己,看清对方,找准问题的所在,找到解决的办法。过去,我们不是不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但总是讲“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都想让对方先退一步,你先退,我再退,结果就是大家都站着不动。所以,面对扯皮的问题,一定要树立一个积极的态度,以宽容之心,大气大量的主动退让一步,你退了,相当于对方也退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以退为进”,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身边同志的理解,以及对方的尊重,何乐而不为?

  三是不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处理。世间万事,纷纷扰扰,皆为名、利二字而生。所有扯皮的事,更是都围着名、利二字转。所以,面对复杂的扯皮事,如果你让名让利,抽身而退,主动放弃,马上就会迎刃而解。看起来好像当下吃亏了,但有失必有得,问题解决了,不用争斗了,避免生气了,大家和谐了,换来一身轻松,你说是吃亏还是占便宜?再者说,老天是公平的,不可能今天吃亏了,明天还让你吃亏。因为对你而言,这次吃点亏,下次就长心眼了,警觉了,对方就不会得逞了;对于对方而言,这次你主动放弃了,他反而不好意思,这次让你担责,他心里像明镜,下次再也不会了。更何况,名和利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到的都带不走,争来争去,有何意义?因此,我们对待复杂的扯皮,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要学会示弱,要学会吃亏,要学会大度,要学会“难得糊涂”。尤其是上级与下级、机关与基层出现扯皮的事,上级要主动担责,机关要主动担责,本来站的就不是一个高度,何必争执呢?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