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读图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读图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7:59 影响了:

  摘要 分析图像确定读图目的,从简化原因、突出特点、以图析文、类比识图、以图化题等方法,加工图像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读图有效性。   关键词 图像教学 生物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现象一:教材发到学生手中,学生首先一页页翻看书中的彩色插图,极少有学生关注表格、曲线图以及文字,甚至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开小差儿,不跟随教师活动,往往也是翻看书中的彩色插图。这说明即使紧张的课堂气氛,仍然没法完全抑制图像对学生的吸引力。
  现象二:教材中各种类型的图片明显增多,仅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有直观形象的各种图片、照片、表格、曲线图等共180多幅,这说明图像在生物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象三:近年来,中考、高考试题中,关于识图的题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又明确了综合分析能力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
  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个观点:“一切真知均始于感官,提倡运用实物和图形改变单纯的书本教学,让学生提高从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在学生兴趣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通过摸索与尝试,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分析图像确立:读什么和怎么读
  
  1.1 确定读图目的,明确读图方向
  读图目的明确能提高读图质量,同时避免盲目性。每一幅图像都展示了不同的色彩、线条、形状等,揭示了结构、生理等不同内容。有些图像既有结构又含生理过程,综合性强信息量大,那么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呢?如“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这一名称中,关键词有三个“食物”、“消化”、“吸收”,图中将展现“食物在哪里被消化、消化后是什么物质”、“物质在哪里被吸收”的内容;确立的读图目的是重点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及消化的具体部位以及物质的吸收过程,其余的虚线、背景色不是主要的。因此,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读图的名称,分析其观察目的。
  
  1.2 认识构成图像的各元素的含义,打读图的基础
  生物图像一般是由色彩、图形、符号、指示线或箭头和说明文字,用实(虚)线条等元素组合而成。学生观察图像时,根据以前学习、生活经验能够认识有些元素的含义;如箭头在“血液循环示意图”中表示方向、在“克隆羊‘多利’产生过程示意图”中表示时间顺序等;而有些元素的含义,学生不能较快地认识,如“血液循环示意图”、“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中血管的颜色的含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先探知元素的含义,启发学生思考未知的并指出难以理解的,如图中的色彩变化、线条的粗细(虚实)、箭头方向、相对位置关系、比例关系等。
  
  1.3 选择适当的读图顺序,明确图像内涵
  每一幅都有鲜明的主题及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读图顺序。生物教材中的插图多为形态、结构图和生理过程示意图。生物形态这类示意图主要是显示生物事物的外部特点,说明“是什么样”,应以先整体后局部,自上而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结构图主要说明空间位置关系、比例大小关系,应以由外而内、由点至面的顺序进行;生理过程示意图的阅读主要是表示生物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即说明“为什么”,阅读时要利用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生物事物的相互关系,包括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此类图应遵循过程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进行。
  
  2 加工图像。提高读图有效性
  
  2.1 简化原图,突出重点
  《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掌握生物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教学应严格控制深度,牢牢把握重点,把图像进行简化正是体现了《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生物的结构是立体的,而图像反映的是平面的,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结构,会造成学生认识模糊,教师适当地简化原图能够解决这个矛盾。如“心脏的内部结构”不能清晰地表示主动脉与左心室相通、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通等。教师可把此模拟图简化成示意图,形象地呈示了心脏的形状、四腔壁的厚薄、所连血管的名称、瓣膜及血液方向,再配合使用模型教学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以图析文
  文字叙述是对图形的解释,图形是对文字叙述的概括。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图化文”和“文化图”的互译过程,实现二种语言的转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图解释成文字,把文字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体血液循环”一节教学时,学生若看文字描述循环路径,会如坠入云里,若对照模型,虽直观但难以建立整体概念。这时“循环系统模式图”的优越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一看,便对循环系统的大致过程心中有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3 类比识图。加深印象
  教材上有许多表现“具有相同或相近结构或功能,,的图,如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理解、掌握细胞结构;又如介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不同方式的模式图,找出两者的不同点,达到明确概念、巩固知识的目的。如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各图像的变化和特点,明确其本质差异,这样看、比、想、说结合,使学生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一些相互间有联系的图,教师可让学生加以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识图能力。
  
  2.4 以图化题,提供变式
  读图教学,不能就图说图,必须伴随一些启发性问题,化图为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图像,变教为导。然后教师再结合针对性阅读教材,认真析图,索理于文,索像于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及时进行矫正。整个教学活动“学有目的,学有重点”,使知识内容更具体,课堂结构更严谨,才能达到图像应有的教学效果,如讲授人体内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一节时,如果单纯让学生地看“有机物消化过程图”,收效甚微,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将知识要点化为思考题,学生利用图解决问题,既掌握了图中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5 展示过程、变静为动
  生物现象都有发生发展的运动过程,其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是学习的难点。“受精过程示意图”未能显示花粉管的生长、受精的过程,教师运用板图板画,边口述、边有层次地展示动态过程,使直观图像具有演示动态的性质。在讲、画同步进程中,生物现象可以更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2.6 训练绘图
  绘图能力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的要求,且通过绘图带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抓住了图形特征要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训练绘图能力的原则是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教师讲课时最好先示范。如:讲光合作用过程时,教师边讲边绘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层层深入,把教材知识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深奥的知识简单地集中到一张图上,使学生轻松接受。在绘图训练中,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图的正确性,即图形的比例,外形要正确,不能失真,例如细胞中的核的大小、位置,叶绿体、线粒体的形状,大小等比例要适中。其次是图要精细,细胞质、细胞核要用点的细密程度来表示,而不用阴影或其他方式表示。
  
  3 运用的体会
  
  (1)运用图像教学时,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牢牢抓住学生对插图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的特点,进行正确引导,适时地启发,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十分活跃的积极思维状态,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搜寻知识。
  (2)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像优势,精心备课,因图利导,层层启发,步步深入,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绘图能力、想象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3)教师利用图像教学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数学生欠缺学习主动性,读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实践证明,利用教材中的图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最经济、现实、有效的教学手段,适合学情的薄弱学校。
  培养学生使用生物图像是一个经常的、长期的渐进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及作业中,坚持用图来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生物,必然会有较大的收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