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魂牵梦萦那片绿|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魂牵梦萦那片绿|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发布时间:2019-02-16 04:31:38 影响了:

  沙漠是大自然博物馆里的一个主馆,我进去、出来,又进去、又出来。走过了一段人生之后,置身于此地,遐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己:是她老了还是我年轻?是我老了还是她年轻?我顿时有所感悟:你要是爱她、亲近她、呵护她,它还会年轻;你要是冷落她、作践她、摧残她,她就会衰老,继而露出狰狞的面孔,阴森森地向你逼过来……而我,若是得到关爱和呵护,我也会很年轻。
  ――摘自丁荣吾先生2003年6月写于新疆库尔勒沙漠之中的日记
  
  57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准备退休的年龄,而对于丁先生来说,他的事业才真正开始。到今年已是65岁且满头银丝,8年的艰苦努力,他所致力的高效多功能节水生态与环保技术趋于完美。2008年11月28日在福建泉州召开的“根灌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鉴定会”上,专家对丁先生及其团队研发的根灌系列技术给出的鉴定意见是:“该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力度和产业化进程。”鉴定会结束后,丁先生面对鉴定结果风趣地说”都8年了,大地生态公司才拿的这张‘毕业证书’不易啊!”是啊,外界有谁会知道,这位年逾花甲老人的“节水环保、沙漠披绿”之梦做了多久,为实现这个梦想已经付出了过去的和现在的,包括还将要付出多大的未来。
  
  成功源于积淀
  
  “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西部大开发的决议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在《西部大开发》一书亲题的序言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朱�基指出了当时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而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序共219字。”当记者问及丁先生是如何走上现在的根灌技术研究之路时,丁先生向记者面述自己的经历。
  解放前,丁氏家族在泉州是一个大家族,文人。商贾辈出。也许是受到家庭的熏陶,家教的传统养成他从小就喜爱读书和爱动脑筋的习惯。
  此前的几十年,丁先生走过充满了辛酸与坎坷的历程。他度过了艰苦的童年、饱经挫折的青少年和近乎传奇的辛苦创业的中年时代。生存的需要使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下过海、放过牛、种过田、当过钳工,从事过纺织、电镀、机械,食品产业,还曾多次担任厂长老总,漫漫人生过半之后,才认识了自己,猛然的感悟之后,走进了技术研发创新的领域。
  时光飞逝,眼看国家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大目标制定了、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也要开始实施了。年近花甲的丁先生再一次热血沸腾了,他决心集过去的经验和累积,将其归纳整合,提炼升格,转化为可应用的关键技术,为生态。恢复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删繁就简出发明
  
  认准了方向,丁先生义无反顾,付诸行动。1999年到2001年,丁先生一口气读研了近百本关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书籍,认定恢复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关键要点,但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但解决水的问题是关键中的关键。
  世界上,回顾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浇灌、喷灌、滴灌、渗灌等。一般认为,以色列科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滴灌技术,代表了节水灌溉的最先进技术,这一技术在当前中国已有一定面积的推广,但这一技术最需改革的本质就是地面灌溉,加之滴孔小、容易堵塞,易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需加压,需大片区使用等弱点,因此,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巨大。
  总结前人关于节水灌溉方面的技术,认真细致的调研是前提。为了对大西北有一个最为真实的了解,丁先生开始了自费实地考察。他多次考察了内蒙古和新疆的草原、沙漠。此后,他访问了阿联酋、沙特、也门诸国,实地考察了中东地区荒漠改造节水工程和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他走过大漠,感受到的是一种苍茫的悲壮和无奈,凸现的是积淀了万年的黄沙。生态急需修复,荒漠植被更需保育,而这些目标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气慨去面对。
  他开始应用数学原理,把众多灌溉技术和生态地理现状与生态恢复的目标进行比对,排列组合,约分化简。终于,选定使用地下灌溉的技术作为切入点,直接给植物根部灌溉施肥供气――根灌!多好听的名字啊!为大地埋设了管道,把水分直接输到植物的根部,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特别是棵间蒸发。
  对丁先生来说,有了思路,就不愁没有发明。为了解决水分在管道里均匀出水和排水的双向功能、且出水孔不被堵塞的难题,必须先研究结构,创新的管体外壁设有凸台,凸台上开设沟槽,管壁两侧开设有出水孔,沟槽内还设有挡板、出水口与挡板之间有平行于管道的流道,管内出水孔流出的水被挡板挡住改变流向,从挡板与凸台的间隙渗出,形成线状二次出水形式。这样既能让水分渗出,又不使泥沙堵塞出水口。这是一个巧妙的结构发明,经2年试验后,于2003年1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此后,丁先生围绕这一核心技术,又把该技术不断延伸,先后发明了双组份盐碱地改良剂以及污水资源化等多项专利技术,形成了他此后几年来进行大面积试验的根灌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在我国西北和东南很多地方进行了大量的扩大实验,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丁先生围绕这些技术先后申请了10余项专利,核心技术已经申请PCT专利,进入了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菲律宾以及中东地区。在美国已公开、在澳大利亚已获专利证书。
  
  专利技术挺进沙漠
  
  2001年,他的第一个集根灌、盐碱地改良及污水资源化技术的试验是在福建泉州进行的。为了模拟沙地环境,把几十吨海沙先后运到泉州市洛江与惠安县黄塘镇的试验地点,然后,把他发明的根灌管埋入到海沙地下40cm深。并种植各种植物,认真观察并作好记录。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根灌管里的肥水和盐碱改良剂开始像母乳一样滋润着海沙地的幼苗。丁先生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振。他决心开始携带这一技术向沙漠挺进。
  新疆库尔勒是丁先生第一个完成技术储备的试验点。此后的几年,又连续在策勒,克拉玛依,哈密,吐鲁番、阿克苏等地展开试验,都留下了大地生态公司团队与沙漠抗争的足迹。沙漠深处,相对湿度几乎接近于零,有时地面温度高达70℃,高温严寒,风暴沙尘,这些都没有阻止他们的步伐。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的团队每年至少要呆8个月时间。
  技术的成功并不等于可产业化推广应用。几年来,他们团队的试验并不只停留在荒漠绿化之上,他们还同时进行了盐碱地改良、污水资源化、大棚种植等多项试验。而试验的目标开始转向如何降低成本、根灌管产品的标准化和施工规范化之上。试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由于试验的进展和延伸,他花光了多年积攒下来的那些资金。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位颇具眼光的年轻企业家林章利先生挺身而出,2004年7月**注资与丁先生成立了福建大地生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2006年3月,他们又在新疆注册成立了具有**法人资 格的全资子公司――新疆大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信心在增加,力度在加大。几年来,林章利先生为此项研究与开发已投入资金几千万元。而资金的有力支撑是科技成功转化的基础。
  成果终于诞生了,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所有在新疆的试验地,仅几年时间,荒芜的沙漠均披上了绿装,玉米、棉花、西红柿等农作物均喜获丰收,2年树龄的青杨已经成林,根系生长发达,土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一系列用汗水换来的数据显示,在干旱地区,在根灌方式下,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用水只需250-300m3/亩,比以色列人发明人滴灌技术节水10%以上。且根灌设施每亩综合成本只需1600元。使用寿命20年以上。另外,试验证实,根灌系统技术可有效改良盐碱地、可应用于大棚种植,种养结合及公路绿化等广泛领域。
  
  世人为之倾倒
  
  2003年,一位在中国做服装生意的阿拉伯商人以敏锐的目光了解到了根灌技术,在参观了丁先生在福建泉州洛江的试验基地之后,诚邀丁先生去了中东诸国考察。也门与阿联酋的官员接见丁先生后非常高兴,并许以赠送10平方千米的土地挽留丁先生为该国服务,而丁先生对此婉言谢之。丁先生说,这是中国人的原创技术,中国的荒漠不比别人少,理所当然在中国首先得到推广应用,况且这一技术还有待于不断完善。
  5年之后的2008年10月9日,丁先生在中国发明协会的推荐下再一次来到了中东,参加了在科威特举办的“第二届中东地区国际发明展览会”,展会上,这一技术再一次吸引了阿拉伯人的目光。科威特科学院、沙特国立大学主动提出了与福建大地公司双方各出资一半在科威特先做试验,后推广应用的方案。
  在国内,丁先生发明的根灌技术同样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5月13日,新疆科技厅主持成果鉴定会,鉴定专家给出的鉴定结果是“该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认为其应用前景特别重大的结论。并对试验工作提出了继续深化研究和完善的意见,针对这一宝贵的建议,大地生态公司又经一年半的努力和提高。2008年11月28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与福建省环保局联合再一次在福建泉州主持了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评定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2007年之前,该技术在福建泉州以及新疆各地的试验示范面积已达几百亩。2007年4月,大地生态公司参与中国科学院,克拉玛依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辐射面积达15万亩,各项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之中。2008年,新疆和田策勒县的“2万亩营造林与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协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有关领导对这一技术的推广工作及产业化应用定位非常重视,纷纷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和支持。鉴于丁先生在环境绿化与生态保护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中国发明协会于2006年11月授予全国第二届“发明创业奖”,2007年7月17日,中国发明协会将其列为节能减排发明项目进行重点推介,2007年9月30日,他发明的“管道及包含该管道的多功能节水灌溉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杰出专利工程技术项目”,并在中国科技馆展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亲临观看。此后,中国发明协会主动联系世界银行,将根灌系列技术作为重点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向世界银行推介并备选。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邢胜才认真了解了这一项目之后,更是站在对国家土地资源优化整合利用与耕地有效保护的高度,开始思索这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推广,邢副局长认为,如果能将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开发与西部荒漠化治理用经济扛杆联接起来,将会极大缓解我国耕地面积日益缩减的压力。具体地说,就是要政策配套,开发商每开发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必然会向国家交纳一定的资源费用,如将一部分资源费用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治理,非但不会减少我国的耕地面积,还能使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与经济建设用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境界,实现土地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人物档案
  
  丁荣吾,男,回族。1945年12月出生于泉州市,1962年毕业于泉州七中,之后入行纺织、食品、电镀、机械等行业。20世纪80年代起热衷于钻研动力、农业、中医学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专注于资源与环保技术的研发。2005年应阿拉伯友人之邀访问了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也门诸国,谢绝了国外的挽留,并于2008年11月再访科威特并参加国际发明展。近10年来,他多次往返西部沙漠与草原,逐点考察了新疆的东、西、南、北各典型区域,并主持进行了大量荒漠绿化和生态保护试验,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研发出了一整套根灌系列新技术,并显示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先后获得泉州市、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第二届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发明创业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