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猪肉产业工业化猜想_中国工业化进程
 

猪肉产业工业化猜想_中国工业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9-02-17 04:41:16 影响了:

  编者按:在H1N1流感及瘦肉精事件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的猪肉产业脆弱性尽显。行业低潮时正是收购最佳时,国内外资本对这一行业正在伺机而动。甚至有观点认为,这跟CPI联系最紧密的基础产业,重要性无异于石油这样的能源产业。
  从去年艾格菲养猪惹争议到今年初丁磊的高调进军猪行业,都使这个行业保持一种持续的受关注状态。而养猪的商业模式,正从散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向工业化、集约化养殖迅速转型,从温氏养猪的“公司+农户”模式,到丁磊们的现代化养猪模式的转变,将是一个质的变化,因为养猪户将从普通的农户蜕变为真正的产业工人,靠养猪来得到薪酬。
  当整个行业向工业化转型后,目前猪价暴涨暴跌的现象将不再,食品安全监管也将上一个新的水平。但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各种力量在博弈,投资者、养殖户、政府……谁将在这场角力中胜出呢?
  
  针对被强烈关注的流行病、有毒添加剂等涉及安全话题;成本增加、农民增收困难的民生话题;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否定说:“这都不是影响猪产业商业模式革命和变化的根本问题,”他说,“我们一直把目光放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事实上标准化生产就是行业安全和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们一直在赞扬中国养猪业标准化的成就:广东温氏集团2008年上市肉猪254万头,所占全国份额0.43%。温氏总经理曾在北京的两会期间,受到总理的称赞;河南牧源的猪老板秦英林在河南南阳一个县养猪规模达到50万头,也得到总理的接见;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打算斥资数十亿,计划在全国建立2000万头生猪的养殖规模,建立国内最大的生猪产业群,构建一个饲料、育种、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一体的养猪体系,每年为市场提供2000万头名牌猪,要让“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名牌,形成一个‘名牌猪肉产业链’。”
  
  猪肉补贴普惠难持久
  
  其实国家每年花费巨额资金进行猪肉补贴制度。但国家可能一直普惠下去吗?大型企业的优惠,似乎对社会稳定起一定的作用,但并非未来养猪业普惠的首选。
  像温氏等能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农业龙头企业,享受了政府各种优惠政策,还得到大批纳税人资金的支持。因此,也有人责难说,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应像上市公司那样公布财务状况及收益分配情况。“如果国家能立法规定这样做,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质疑和批评就会少很多,农业龙头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会得到认可。”
  以这些巨头为代表的成就,一旦和全国的总供给、总消费对比,就显得微不足道:我国这个生猪消费大国,每年消费生猪约六亿头,4900万吨。这越发凸显了中国猪产业的空间巨大。
  
  猪肉产业工业化空间
  
  猪产业对国家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能源产业”。上述分析者认为,“没有哪个国家的C PI指数的高低,会和一种肉类产品这么敏感地联系在一起。”
  按照他的观点,目前中国猪产业的商业化模式,一定要遭受到国外成熟的模式冲击才能得到改变。“温氏模式尽管现在是好的模式,但是他们也需要改变,农民作为代工者的局面将会被产业农民替代,也就是,农民不再是依靠卖猪获利,而把养猪作为一个拿薪酬的工作。”
  2008年,全国养猪散户比例已经下降到35%以下,而生猪生产却显著增产。农村城镇化、土地流转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将会加快散户消失的步伐。
  土地流转和农村产业格局的变化,为大规模新农业公司和大型养猪企业,腾出了大量的土地,这为养猪大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外资的大规模进入,这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方面。
  当不再把目光放在农民通过养猪来增收方面时,新的商业模式就呼之欲出: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大型养猪企业获得土地资源。如此,农民的非耕地低价上扬,而没有了养猪所遭遇的成本、流行疾病等压力,让农民做大型猪产业的产业工人,是符合国家新农村政策的做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