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带回家的“文化气象”] 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带回家的“文化气象”] 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发布时间:2019-04-13 03:59:27 影响了:

  参观了纪念馆、艺术馆、博物馆后,总会带着对这些场馆的感觉回家。除了对一些展品的印象、对馆主的记忆,还有很重要的方面是,场馆接待人员的言行中传达的文化品位、场馆内纪念品的品质和销售方式所表露的文化内涵。这些细节的弥合,我把它称为一个场馆的文化气象。
  我们现在能带回家的,究竟是怎样的文化气象?
  那天,去盐官的王国维先生故居参观。时值春天晌午,故居的农家小屋在一片田园之侧,显得平静自然,没有一些名人故居的假气派。
  跨入天井,是一座先生的黑色头像,眼镜后一对忧郁的目光注视着什么。上了二楼,有先生幼时的卧室,一屋子明末清初的家具,红中泛白,静默中显出岁月的沧桑。有一位工作人员模样的男青年,倚在墙边玩手机,我便问他:“这些家具也是原件吧?”他头也不回地说:“打包的。”我一头雾水,又问:“什么叫打包的?”他不耐烦了:“王国维故居多了,哪有那么多原件!”我仍不解,但不敢再问了。他的游戏大战正酣。
  这是一座普通农家小屋,就一幢房、一个天井,楼上仅有他一个管理人员。那些前来参拜他同乡的外客,他该热情接待才对得起先辈啊。我在堂前柜台买了《王国维传》后,挟着书离开时,又在先生头像前站了一会儿。当年先生投湖自尽,就是忧于国之不兴,民之不觉。现在,在故居的同乡后人,如此不知礼、不敬业,先生的双眉更是要紧锁了。
  回望这座田园小屋,对名人故居的文化感受,确是被男青年的不屑眼神和“打包的”不解语言打散了,本该有的文人纪念地的文化气象被破坏了。
  参观这样的文化居所,是参观者的一次文化浸润和文化洗礼,只有在一种纯文化的氛围中徜徉,感受这种文化气象对自己心智的引导,才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行走。现在,这样的文化意愿已变得难以实现了。这不仅仅出现在王国维故居。不久前,在参观一处博物馆时,馆门未见,先听到商家叫卖,所卖东西,与博物馆主题相去甚远。当地管理者想的是,只要有客流,便要设摊赚钱,搞活经济,却不知如此一来,搞坏了参观者的心绪,文化的品位就降格了。
  在中国,把文化馆所的文化气象营造得最好的,要数台湾故宫博物院。不消说展厅的设计、展品的布局令人心绪沉静,工作人员的温文言行,更让你深知,这里展现的是文化场所的儒雅,你会有身处于文化宫殿的舒适。他们提供的纪念商品也大多与展品相关,没有吆喝,文化纪念品就摆在那里静静地吸引你。这样的商品提供,成了一个文化场馆营造的文化气象的一部分。如果是没有文化品位的商品,摆在文化场馆,就会对那里的文化气象造成破坏。新任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谈到故宫纪念品时说:“我们有一个理想是,参观故宫的观众能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不知道实现单院长理想的路会有多远。
  不管文化场馆是不是什么产业,它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如果它不能给参观者提供文化的氛围,不能让参观者带回一种浸润于心的文化气象,那么,这样的文化场馆便是没有文化价值的。
  题图/埋葬传统文化/海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