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村官2018年政策
 

【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村官2018年政策

发布时间:2019-06-19 04:12:46 影响了:

  摘 要:大学生“村官”是在我国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群体。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且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详细剖析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制度问题,深入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提升大学生“村官”能力以及完善、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现状;制度;对策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正是应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出世”的。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若能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才能,势必能使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来保证,而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有利于大大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村官”,大学生需要新农村。
  一、大学生“村官”问题现状
  大学生“村官”是指政府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在高校中公开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派驻到农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担任村官,协助处理农村工作,故又称选聘生。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着吸引人才进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城市就业压力等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村官”存在自身缺陷
  1、思想认识欠缺,扎根农村决心不够
  担任大学生“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而做出的选择,有的则是被大学生“村官”的相关优惠政策所吸,而非大学生自身的理想发展方向。不少大学生本身就来自农村,向往在大城市发展,他们选择“村官”到农村工作,大多是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一旦有机会,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会选择离开农村,往城市或更高职位靠拢。在缺乏良好、有效政策的引导下,大学生“村官”能够很好地融进农村,干出点“名堂”的人还是少数,反而有不少人陷入了工作和生活的困境:在农村无法发挥力量,离开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去处,进退两难。大学生本身思想认识的欠缺或错位,扎根农村的决心不够,使他们本身并未对大学生“村官”制度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2、工作职责不清,出现“水土不服”
  由于人际关系难处理、利益纠葛较多和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大学生进村第一年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在选拔分配大学生“村官”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是否对口问题,难以对乡村管理“对症下药”,导致大学生到农村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只是作为村支书和主任的助理,整理资料等等。另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岗位设置不清楚,职责不明确,角度很模糊,工作难开展。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缺陷
  1、东西部农村地区差距大
  由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尤其是边缘地区农村和发达地区农村,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待遇福利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在理论上按照国家制定的待遇标准,实际上,在地方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财力限制,在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后能发到手中的数额已经很少。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东西部差距明显,而且社会医疗福利保障等政策不健全等导致落后地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
  2、缺乏相关保障措施
  除了少数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留任外,其余的大学生的去向成了一道难题。合同期满后,大学生成了过期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困难重重。虽然大学生“村官”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考,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等,但基层工作琐碎而复杂,大学生“村官”鲜有充裕的时间专注学习。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到底如何管理,期满后出路在哪里等相关保障措施的不完善和缺乏导致大学生工作难安心。这也使得村干部、村民觉得大学生“村官”是“临时工”,不会长久在本村工作,不愿也不敢把本村重要工作安排给大学生去做,使得双方难以进一步沟通、融合。
  二、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一)大学生“村官”问题现状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村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对“村官”工作思想上存在误区。相当多的大学生为逃避就业的压力而选择当“村官”,把当“村官”作为一种更好发展的跳板,心态没有摆正,因而无法真正服务农村、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此外,不少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指导、培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大学生“村官”问题现状的客观原因
  农村内部情况复杂、问题矛盾多。农村村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封建思想还较浓厚,家族观念,宗族利益往往放在首位,加上大学生与村民存在生长环境不同、语言差异等原因,交流、沟通起来不是那么顺畅。此外,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处事能力相对有限,而大学生“村官”是直接面对群众,当面解决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甚至非常棘手,连经验丰富的村干部都难以招架,更何况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更有甚者,由于大学生“村官”并不属于公务员,也不是真正的村干部,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往往只把大学生当做秘书或文员来对待,总是安排大学生“村官” 打字、送材料等琐碎之事,并不让大学生干实事,埋没大学生的才能。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
  (一) 重视大学生“村官”
  政府应把好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录用、培训、上岗、就业专业等各个关卡,同时做好与各个村组织的协调沟通,使基层干部重视大学生“村官”,确实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社会各界知道大学生“村官”这一集体的存在,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大学生“村官”;企业等有关方面可以给予大学生“村官”就业、创业等各方面更多的关注;学校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各方面都积极配合、支持大学生“村官”,才能让大学生“村官”当得放心、当得安心,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基层建设,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服务农村,促进农村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