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河南土地谋变 河南土地
 

河南土地谋变 河南土地

发布时间:2019-06-20 04:14:06 影响了:

  M一项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为核心的土地政策试点,正在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河南省酝酿。  6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政府在郑州签署《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
  协议提出,河南省将在国土部指导和支持下,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在省域范围内,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进入城市定居的人口规模相挂钩,推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破解用地矛盾。而相关的试点方案,已由河南省国土厅呈报国土部审批。
  这套“人地挂钩”政策,是将土地指标与吸纳农村人口定居挂钩,以此鼓励城市接纳农村人口,实现人口城镇化聚集,同时通过农民进城释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意在一举两得。
  作为中央给予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人地挂钩”一旦落地,将突破现行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只能在县域内流动的政策限制,实现用地指标在全省范围内跨区域流转。
  此前,在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试点,比如重庆、成都等地,对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多有尝试。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认为,人地挂钩制度和城乡统筹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就是通过空间的腾挪,在增加建设用地的同时,不减少耕地面积。
  河南用地扩张
  “好好搞农业”一直是河南的一项政治任务。
  河南的粮食总产量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的产量超过四分之一。按照“十二五”规划,至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需要增加1000亿斤,分配给河南的增产任务就达到300亿斤。
  为此,河南的建设用地指标受到中央最为严格的控制。“近年来每年平均也就20万亩,最少一年是11万亩,最多一年给过30万亩,但其中包括了国家的重点项目用地。”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说。
  据河南省政府人士透露,河南省倾十年之力打造的郑东新区,多次邀请中央领导参观,但未能实现,“这表明了中央要求河南保粮的强硬态度”。
  在河南方面看来,正是由于对于农业的过分投入。
  河南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大受影响。数年来,河南省会郑州规模几乎未见增长,城区人口一直徘徊在300多万人,与邻省的省会城市武汉、西安等差距甚远。
  直至2010年,河南城镇化率只有37.7%,远低于全国49.68%的水平,居全国倒数第五位。而体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第三产业,在其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倒数第一位。
  因此,渴望提高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河南急于求变。
  直到2011年,中央对河南的呼声才有实际的回应。这一年9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据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介绍,《指导意见》即包括允许河南探索开展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等土改内容。
  2010年起,在中国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背景下,河南展开大规模的招商引资行动。
  当年8月,规划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计划用工30万人的富士康工业园落户郑州,其面积超过了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4倍多。
  富士康之后,河南省又引入百威英博、迅达、和记黄埔、NTN等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在河南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2家。
  工业化、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河南的土地缺口日益扩大。
  2011年,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用地大约需要60万亩,但实际获批的用地指标只有20万-25万亩左右,用地缺口接近三分之二。而河南的城市规模普遍偏小,通过盘活城市存量用地满足用地需求的路子并不可行。作为农业大省,其未利用地也寥寥无几。
  在河南政学两界人士认为,在耕地面积硬约束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农村大量的建设用地储备。
  
  收拾旧农村
  与安徽、重庆等地相比,坐拥6000万农民的河南省,其农村建设用地更为可观。在中国农民住房实行的“一户一宅”的宅基地分配制度的情况下,6000万农民每户都拥有一处无法流转的宅基地。
  据王永苏介绍,河南省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48平方米。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报告称,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以盘活约900万亩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河南目前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的主要措施。即是由若干行政村(按规定最少为三个)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的新型社区。
  这种备受争议的方式,因意在土地指标,现实操作中往往异化为另一种征地,农民在其中的话语权并无体制性保障,外界称之为“农民被上楼”。此前,农民集中居住在山东、安徽等地已有施行,且招致不少批评。
  不同于其他地方,河南省政府提出“就地城镇化”的设想,即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形成河南特有的五级城镇体系:郑州、其他17个地市、县、乡镇、新型农村社区。
  “社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上与城市一样,每个社区会配置管委会以及党委,另按照每千人一名民警的比例,提供治安等公共服务,除了没有人大,这些社区与乡镇几乎无异,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张占仓说。
  河南各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不一,最基本的方式是以乡镇为单位建设新楼,农民通过宅基地退出,以成本价获得相应面积的楼房,同时获得城镇户籍,其承包地权益不动。
  虽然河南官方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会强迫农民。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农民“被上楼”现象。
  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投入动辄千万元,如何平衡资金成为难题,也导致一些县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热衷。
  “长期来看,一些村庄的消亡是大势所趋,但应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为撤并村庄,会埋下一些隐患。”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此颇为忧虑。
  但对于城镇化需求旺盛的河南来说,已经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势必要进入城市化进程。“集体土地入市是个总趋势。”张占仓说。此前,集体土地参与城镇化的合法途径只有征地方式。但随着征地成本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南需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