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改名_可以改名的七种理由
 

改名_可以改名的七种理由

发布时间:2019-06-20 04:14:15 影响了:

  《水浒》中的英雄被问到姓名时,常放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洒家某某的便是!”听起来豪气万丈,却又不知这豪气何自,更名改姓与“大丈夫”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姓,在一个人出生前就注定,是家族的标志;名,则是出生以后由族中父老所起,受之父祖。姓是家族的尊严,名是个人的尊严。但是姓可以改,名也可以改,改名更常见。
  史籍上记载的改名,总出于君王。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在中国出现得很晚。依周代的封建古制,天子富有天下,诸侯立国,大夫立家。以后就成了家有家长、国有国君,家大了就是国。帝王们凌驾于家法、国法之上,为所欲为,挥手之间即可族灭千口之家,至于为臣子们改个名字,污辱其尊严,更是天经地义。
  西晋之后的“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混乱时代,以至于前世的三国、后世的五代十国,与之相比竟仿佛太平治世。
  其时中国北方诸路“六夷”如同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有个向来盘踞在辽西冀东的鲜卑政权,后来曾数度控制中原,史称“前燕”。前燕景昭帝慕容,是慕容之孙、慕容之子。作为慕容氏的子孙,慕容虽没有祖、父的雄才大略,但他抓住时机排闼中原,却也开创了鲜卑慕容的大局面。《资治通鉴》中就有几处慕容为下属臣子更名的记载。
  将军宋晃是慕容手下大将,驻扎在冀东一带。当中原后赵势力最强盛时,石虎的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东攻城拔寨,宋晃迫于形势,献城投降。此后,慕容氏全力反攻,将失地一一收回。叛臣宋晃只得东奔高句丽,但没多久高句丽也被慕容鲜卑攻克,高句丽王只身逃奔,连自己的母亲也被鲜卑俘获,宋晃也成了战俘。
  在那个动辄成千上万坑杀降卒的时代,叛臣宋晃却幸运地活了下来。饶了宋晃一命的正是慕容氏,或许是想让宋晃重新做人时永远记得开明圣上的宽赦,他把宋晃的名字改作“宋活”。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慕容第一次为臣子改名,这次改名还有些道理,毕竟宋晃叛变在先,改名强过杀头。
  此后,慕容大军继续向西攻略,打到勃海时,遇到了固守堡垒拒绝投降的逄约。慕容军中的封奕与逄约是旧交,派人给逄约捎话,说大家本是乡亲,两军阵前也可以好好聊聊。于是逄约出垒,骑马在阵前与封奕谈家常。谈着谈着,封奕把逄约引到自己阵边,预先设伏的武士策马驰出,将逄约生擒回营。
  逄约名字中的“约”字,有诚守信诺的含义。此时守信用的逄约却被封奕使诈,从而无奈投降。慕容于是把逄约改名叫“逄钓”,他这次改名改得简约,仅改动一个偏旁就记录了整个故事,这是一次揶揄的改名。
  慕容把第三次改名的权力运用到了自己的兄弟身上。前燕文明帝慕容认为自己的第五子才干非凡:“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就给他起名叫“霸”,希望日后这霸气十足的儿子继承衣钵。
  但慕容霸是第五子,依例不能成为“世子”,最终还是由第二子慕容继承了王业。因慕容霸年少时曾从马上摔下,折断了牙齿,承业以后的慕容便为这位才能远胜自己的弟弟改名叫“缺”。尽管慕容对外声称改此名是仰慕古贤人缺之意,实际则因为他无法掩饰对慕容霸的嫉恨与厌恶,以改名相辱。
  不久,慕容又依据当时的谶记,将“缺”字改成“垂”字。“垂”这个字不好,不吉祥,少见于名字,就像“萎”“蔫”“衰”这样的字很少用于名字一样。但是,《晋书》却据此将关于慕容霸的记载都记作了“慕容垂”,因为经帝王改动的名字,其本人大都没有再改回来,无论多么无聊都默认了,成为公认的符号。
  慕容霸成为慕容垂后,霸气也确有收敛,这从他的妻、子被慕容活活治死也只能吞气咽声即可看出,但他也没有完全失掉斗志。当慕容之子慕容丢掉了鲜卑江山,正是改名后的慕容垂趁机从前秦手中夺回政权,收复山河,史称“后燕”。
  鲜卑英雄慕容霸创立霸业,活在后人心中。但慕容霸与水浒英雄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就差在“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自由自在、无法无天。
  作者为文史学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