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提升方案精选范例】 方案范文
 

【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提升方案精选范例】 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19-06-22 09:14:54 影响了:
文章摘要: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方案【一】墨翰乡中心校内涵发展项目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全市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会议精神,将全市启动学校内涵发展以来举办的各类培训知识运用到我乡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师……

学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学校的发展进步尤为重要,那么小编这里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提升方案的相关范例,有需要的网友快来看看吧!

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方案

【一】

墨翰乡中心校

内涵发展项目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全市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会议精神,将全市启动学校内涵发展以来举办的各类培训知识运用到我乡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学校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逐步缩小我乡小学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根据永善县教育局(永教通)[2013]87号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两大主题开展学校工作,以全市开展的学校内涵发展培训为抓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管理水平上台阶和教育教学水平有新发展,校园面貌有新改变。

二、方法步骤

(一)成立学校内涵发展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刘伯对(中心校校长)

常务副组长:黄顺鋆(中心校副校长)

副组长:刘兴元(中心校副校长)

何官琴(中心校教导副主任)

成 员:杨兴猛(中心校后勤主任)

安订全(中心校总务副主任)

潘杰宁(中心校办公室工作人员)

冷世界(中心校出纳)

宋昭莲(中心校办公室工作人员)

各村校长、校点负责人

刘 艳(中心校数学教师)

孙光荣(中心校语文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校教导处,由何官琴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星翠、肖丽仙、谢光辉。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和收集、处理、上报相关资料。领导组成员职责: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校内涵发展的全面工作。常务副组长负责此项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编写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并负责具体的落实,副组长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过程管理、总结反馈,各成员根据组长和副组长的安排落实具体工作,负责各自学校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成立我校学科课程实施方案撰组

语文组长:孙光荣

成员:段升蕊杨德荣 王仕慧 胡太勇 晏清琴 卯明秀 何桂花 罗雁 王玉 雷天书李燕

数学组长:刘艳

成员:殷国辉 谢忠艳刘鑫王丽 罗南星 刘清坤 冷世香 赵娜 刘成彬 贺春丽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宣传动员、学习。

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根据县教育局要求,制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研讨学习。围绕学校内涵发展,开展“学校内涵发展,我该怎么办”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教育内涵,内涵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内涵发展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有哪些途径,如何实现本校的内涵发展。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1日—11月30日)初步运用阶段

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召开我校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学以致用的两个会议。

一是2013年11月15日召开学校毕业班工作研讨会。

二是2013年11月21日22日召开学校内涵发展推进会和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第三阶段(2013年12月1日—12月30日)查摆问题和撰写课程实施方案阶段

根据毕业班研讨会、内涵发展推进会、高效课堂研讨会发现的问题各自查摆自己在内涵发展中的不足,写出心得体会。

根据各自原来平常教学工作的问题,依据内涵发展的新要求,撰写好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上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第四阶段(2014年1月1日—1月30日)实施阶段

依据课程实施方案开展教育教学。

第五阶段(2014年3月1日—5月30日)实施阶段和回头看。对活动开展情况及特点,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学科撰写的方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进行全面总结和汇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和内涵发展之路,真正做到我校在学科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与撰写上有新的突破,并始终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第六阶段(2014年6月1日—7月15日)建章立制阶段

建章立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细化各类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特别是细化常规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有关制度,为实现管理精细化奠定基础。用制度来使我校一直走内涵发展之路。强化、细化学科方案的过程管理,不断修订和完善学科方案。

三、学校实现内涵发展达到的目标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指路标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各项考评制度,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立“一切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一切为了适合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争创标准学校,创建规范学校,让学生成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确立“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及人才观。积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二)实现学校文化建设有新突破,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文明幽雅的物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争创一流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应当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具体的做法:

整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坚持学习与反思、创新与实践相统一,搞活学校观念文化;坚持知识与能力、智慧与道德相结合,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通过主题鲜明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点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和严谨规范的学校制度文化。打造校园精神,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血脉,要打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构建简单、和谐、融洽、便于沟通、利于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把校园环境作为“第二支教师队伍”来建设。校园景点设置力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让每面墙壁、一草一木都能说话,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砖一瓦皆可育人,从而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

(三)实现管理制度化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要进行重新梳理,注重实效性,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保证教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通过宣传和教育把执行制度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加强执行制度的公信度,制度执行坚决。

(四)实现管理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重大问题请示党委政府和教育局决定。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通过民主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工作更严谨,人际关系更和谐,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劲。

(五)实现学校班子配备更科学、合理、务实、高效。

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一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全体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工作局面。一是行政要加强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六)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今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并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每位教师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接受观摩与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课堂观摩学习。使学校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校内公开教学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教研课、示范课、青年教师竞教课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大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奖惩,注重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健全师德师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重视与中老年教师的沟通交流。具体的做法是: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总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深入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3、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互动、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4、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5、建立教学活动体系,包括专题教育活动和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6、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7、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竞赛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七)实现学校德育和学生德育的再提高,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提升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确立“小学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我校六年中,通过学习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美好的灵魂,让其一生受用。一是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加强德育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关心学生,关注生命。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各项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活泼、聪明、向上。三是形成各方参与的大德育网络,多方形成合力,与家庭、社会联合打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指导。四是加强团队建设,丰富团队活动,发挥团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效能。五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随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不健康的心理苗头要及时给予纠正,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实现教育质量再提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中之重。

务必使教学常规落在实处。以教导处为管理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中心,采取随时查的方式,向常规管理过程要质量。实行三个不定时:学校领导不定时听课,掌握课堂教学现状,教导处对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听课结束后,随即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并纳入教师常规工作考评;教导处不定时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掌握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状况;不定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映,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实行周检查制,考核结果学校在每月末教师会上公示。教学常规检查将严格按照学校奖惩制度执行,做到奖罚分明。举行学生作业展览评比制。学校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作业本保洁,字迹书写,作业格式的指导,在每年四月、五月、九月、十一月举行作业展览,展出优秀作业。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推进学生的钢笔书法学习和练习工作。

聚焦课堂,优化教学策略以各教研组为主要阵地,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自我更新,自我重建。在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积极、自觉地开展日常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主动和充分关注实践中新教育理念的综合渗透、研究实践和反思重建。

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每学期听随堂课不少于20节(其中教导主任、副主任等每学期不得少于30节),被随堂听课教师不得少于全校教师总数的80%,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学校将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和组织能力,着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实现讲练结合。

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促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使学校涌现出更多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九)逐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鲜明个性,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办学特色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决不能走“特色肤浅化、局限化”之路。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一是将继续贯彻校本培训为教学、科研课题为教学、教学研究为教学的“三为一体”的教育理念。二是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三是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学校内涵发展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在不断的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中固化形成,我们将致力于探索这一崭新课题,实现学校发展新的突破。

【二】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八项措施

文/智夫勤

一、促进教育干部的内涵发展

教育干部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教育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1.提高教育干部管理素质。要抓好教育干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靠良好的干风影响和带动优良的师风。

2.促进校长内涵发展。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师者之师”。校长是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统一体,掌握着决策、指挥、实施和评价的权力,肩负着培养人才、发展学校和激励教职工的责任。因此,校长必须要静下心读书,沉下心思考,安下心总结,虚下心借鉴,狠下心磨练,努力提高管理素养,力争做到精通教育科学,精通教育技术、精通教育艺术,并具备教育探索与研究的胆略、作风和能力。

3.完善教育干部内涵发展机制。要建立健全教育干部的培训、学习机制,促使教育干部在专业阅读中厚重管理底蕴,在学习借鉴中拓宽管理视野,在交流研讨中开阔管理思路,在总结反思中提高管理水平。

二、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教师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教师的内涵发展首先是职业理想的提高,其次是专业素养的发展。

1、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三讲三比一争创”活动,培育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遵纪守法、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要突出抓好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读书活动,以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要把教学基本功、教学常规落实当作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要在提高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上下苦功夫,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扎实开展以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教材分析、教案撰写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展示和比赛活动。扎实开展“磨课”活动,不断完善“磨课”的形式,开展校本“磨课”、区域“磨课”、网络“磨课”。不断丰富“磨课”的内涵,要引导教师磨出教学理念,磨出教学素养,磨出教学技巧,磨出教学模式。学校必须创设读书、研讨、交流、借鉴、引领、磨练、反思、写作的契机,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平台。

4.建立教师内涵发展新模式。积极构建“在专业阅读中获取专业素养、在专业写作中发展专业素养、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提升专业素养”的教师内涵发展的新模式。

三、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

学生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的落脚点。

1.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尊重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2.确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在活动中培养品德,磨练意志,启迪智慧,提高能力。

3.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养鱼养水,养花养根,育人养心。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必须用高尚的道德来培育和塑造,必须用圣洁的情感来感召和陶冶,必须用书籍的甘露来滋养和润泽。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领学生以书籍为友,以思考为乐,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创造精彩的人生、塑造美好的心灵。

四、促进课堂的内涵发展

课堂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检验学校内涵发展的载体,课堂能充分体现校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实施和学校管理的情况。

1.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确立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的“四全”课堂教学理念。全员,指全体学生,抓落实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类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面向最后一名学生。还要以中等生落实的效能为标准,定容量,定进度,真正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全程,指课堂全过程,从课堂每一秒钟计算,对每个教学专题、教学环节、教学子目标,都要优化落实方法、程序、手段,做到惜时如金,追求落实效能最大化。全方位,指学生、教师感官和教学用具等资源,教学上教师要综合利用手、口、眼、耳、腿、脚和教师的教学用具等资源和阵地;学习上学生要综合利用手、口、眼、耳及其书籍、资料、用具、包括伙伴。落实教与学的目标必须全方位,做到口头与书面表达整合统一,练习像考试一样,训练像考试一样,像考试要求一样抓规范落实。全面,指“三维”教学目标,既要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落实,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建构。

2.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学校要引导教师实现课堂教学观念的“两个转变”,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由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向育人课堂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创造时机让学生阅读、叙说,提问、做题、思考、合作、辩论、实验、总结、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教材中比较明确的育人素材要重点讲,教材中蕴含的育人素材要挖掘出来讲,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育人素材要补充进来讲。

3.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必须“教有模式”、“教学有法”。各类课型的课堂教学的建模至少包括九个方面:创设情景,展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交流,矫正反馈与点拨深化,典型问题和题目解析,巩固性活动,应用性活动,总结与检测。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努力探讨课堂教学“三个环节”的最佳实施方法,即学习环节、展示环节和反馈环节。

5.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学校应组织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优质课、“磨课”和全员“赛课”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施学校“系列名师”培养工程,增强教师对课堂研讨的积极性。“系列名师”包括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系列名师”的评比以课堂教学为主,“系列名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其他教师研究课堂教学。

五、促进课程的内涵发展

课程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课程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保证。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在认真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进而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2.扎实做好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校本课程开发要坚持“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原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校本课程要包括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要做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的整合工作。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要建立健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重点看教师的实施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成果,如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成绩。

六、促进管理的内涵发展

管理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保证。只有积极探索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1.实行制度管理,规范管理行为。首先,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要涉及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管理的各个要素。包括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总务后勤管理、干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等等。学校要明确各部门、各类工作人的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细则。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常规、教学质量、考试评价、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学习研究、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其次,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制度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突出实用性,突出效能性,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突出科学的全面的质量意识。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利于师生全面健康发展。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汇聚民意,要集思广益。再其次,制度的执行要科学。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制度的制定公开、执行过程公开、执行结果公开。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一定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

2.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一是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学校制度的制订、决策的形成,都要依靠大家“商量”出来。凡涉及全校教职员工利益,或重大决策,都要提交教代会讨论决定。二是要实行校务公开。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务公示栏的作用,将全校师生关注的招生、收费、评优、提干、考核、职称评聘、党员发展、物资采购、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后勤保障、办公会议纪要等内容,全部公示出来。为了消除文本公示周期短、更新快,不便于外出教职工知晓的弊端,可以实行网上公开,大力开展网上点题互动交流活动。三是要实行民主监督。在实现文本公开、网络公开的同时,学校教代会代表教职员工对所有重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教职工工资和职称的变动、财务支出、建设工程招标和投标等工作实施过程监督。

3.实行人文管理,激发管理活力。学校领导要尊重教职工的人格、能力、智慧、荣誉,要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执行制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充分体现制度的“柔性”一面。管理者要以心换心,用真情实意来打动教职工,用有效的人文关怀鼓舞教职工,以增强教职工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出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七、促进文化的内涵发展

文化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表现。学校文化是师生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的聚合体,它决定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教育行为、物质载体之中。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东西在于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是学校的责任,愿景是学校的蓝图,价值观则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评价标准。

1.精心打造精神文化。学校的干风、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办学经验、也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更能体现出教育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人生观、价值观。各学校要充实、完善和解读干风、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使之具有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气息,同时,要加强干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广泛开展干部修官德、教师修师德、学生修品德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

2.精心打造制度文化。制度与文化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制度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守护者,制度作用的发挥同样会受到文化的保护和滋养。各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职工综合评价机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教学创新机制、全员育人机制和各部门、各类人员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形成制度文化。

3.精心打造物质文化。建筑和教育教学设备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和设备本身就富有文化气息和鲜明的个性,我们要使它们具有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含量和时代的气息。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在育人和教学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种设备管理使用的制度,明确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大设备使用的领导和监管力度,增加设备使用在教职工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要让教育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服务。要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科学探究室、综合实践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书法室等各类功能室要定时向师生开放。教师上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借鉴、研讨和写作的作用。既要抓好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发挥各种设备的作用,如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也要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引领社团成员利用教育教学设备开展学习、探究、实践活动。在总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各类教育物质的管理和使用的文化。

4.安全工作是学校文化的精神护卫。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安全工作是校园和谐的保证。学校要大力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全力消除学校危房和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形成强有力的责任体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健全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优化育人外部环境。

5.确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学校的管理既是行政的管理,也是理念的管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管理。因此,学校必须精心打造精神文化、核心理念文化、集体风纪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教研组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文化和各种物质文化等,通过文化的打造,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八、促进特色的内涵发展

特色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彰显。学校特色不仅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效益,更能体现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特色创建的基本原则。各学校要依据先进性原则、校本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群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努力在育人、教学、管理、课程、教师、学生等某一方面创出特色。

2.特色创建的基本内涵。学校特色项目的选择要以办学经验、教师优势、学生特长和教育教学资源情况为基础,要彰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校本特色、生本特色,要有群众基础,要得到师生的认同。

3.特色创建的基本要求。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有评价的过程。特色的创建工作必须有物质的载体、制度的保证和精神文化的支撑,要舍得物力、财力、人力和精力,要凝聚学校的办学经验,要凝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要凝聚学生的聪明才智。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特色的创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iqi_q^Ouoo]N?ڮj駉]+vuiiWjݪ?iii]+vڮi]+viZ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品格教育特色。

⑷实施“快乐审美艺术教育”,以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活动为平台,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习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