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6:54 影响了: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改下如何适应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也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爱因斯坦则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都强调要使学生乐学。有了兴趣的激发,有了乐学的欲望,整个学习气氛自然会和谐、愉快起来,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当然会提高了。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语文的基础性作用。有人说,知识如三层楼,最高一层是专业知识,第二层是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最低一层就是语文,这比喻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深刻,盖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基础。其次,生活处处皆语文。尤其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你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语文知识,比如,使用手机时就有很多语文知识蕴含其中。此外,现实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中考时,语文必须要有一个好分数,才能保证取得高分。明确了这几点,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如果有说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就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用电教手段创设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当然,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 “辅助”,教师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表现重点、难点、主要逻辑框架,给老师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尽可能的有所变化,不要让学生产生听课疲劳。
  二、教师应该具备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现行教材中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去热爱它,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与思考。这些都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付出极大的努力,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并始终使学生保持着一种兴奋的状态,才可以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可能。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时刻注意使学生的人格能得到有效的尊重,使学生的高见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适时的启发,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到有序的教学过程中。其实,学生厌学往往是从丧失信心开始的。教师在教学中讽刺挖苦的语言往往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它丧失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要去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去鼓励他。当学生失去自信心的时候,开导他,当他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就热情地去赞扬他,使他看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学习的挑战。
  再次,教师还要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不仅会使教师精神焕发,还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假如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师生都没有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如何谈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起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率。
  三、注重课后反思,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学设计上的思考,还要有教学后的反思。教后反思是教师课后的认真总结,把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疏漏之处或本节课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反馈于下一节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法、学法,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写好教后反思,也有利实现创新教育。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来反思,如反思环节设计、语言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教师给出解答是否正确、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很好地记录分析原因,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来指导所上的每一节课。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就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
  总之,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充分。课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具有灵活机智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后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就一定能成为一个轻负担、高质量的好教师深受学生欢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