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投名状》的伦理叙事 叙事伦理概念
 

《投名状》的伦理叙事 叙事伦理概念

发布时间:2019-06-30 04:01:36 影响了:

  摘 要:《投名状》以伦理道德的矛盾冲突为基点展开叙述,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三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在感情、战争和政治三大背景下,三兄弟所代表的江湖侠士和职业军人身份在政客的残酷镇压下被碾碎;在悲剧发生的过程中还交织着大哥和二哥、二嫂之间的三角关系。整个故事的讲述采用了倒叙式回忆结构模式和因果式线性结构模式。
  关键词:三兄弟;身份错位;投名状
  作者简介:肖艳平(1983-),湖南岳阳人,安康学院中文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影视美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中国文化是以伦理为本位的,这就使得中国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伦理色彩和内涵。陈犀禾在比较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时曾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电影理论在本体上的区别,那么中国的电影理论是以伦理精神为核心的功能美学,而西方的电影理论是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实体美学。”【1】在中国的电影发展史上,伦理叙事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现代话语权力。伦理叙事在中国的电影发展史上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变迁,以《孤儿救祖记》、《姊妹花》为代表的早期中国电影伦理叙事采取了与社会思潮相调和的策略,将社会问题、个体命运置于家庭伦理的叙事模式之中,用道德伦理的完满或残缺来代替形而上的思考和批判,让大众的集体情绪在可接受的影像审美中得以宣泄,同时强化着电影叙事中伦理的感染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艺术目标的双赢。新中国成立以后,伦理话语被革命话语所置换,电影叙事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影环境的改变使伦理叙事在自省中重获发展的可能。【2】新世纪伊始,伦理叙事在电影创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从《英雄》到《夜宴》再到《投名状》,伦理叙事呈现出愈加强大的生命力。对个人伦理道德和人性复杂的关注与突出代替了以往那种突出历史和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
  《投名状》的故事背景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张汶详刺马案”。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遭遇刺客。刺客杀人后并不逃走,反而高喊:“刺马者张汶详也!”后来张汶详被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被处决。在官方说法里,马新贻是好官,张汶详是逆贼。然而,纸包不住火,事情的真相是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和结纳权贵。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吃了败仗。被俘以后,变节投敌,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接着由他的土匪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朝廷,这才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前来投靠。谁知马新贻诱杀兄弟,占其妻室。张汶详命大逃脱后,立誓报酬,这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刺马案”因为集结了阴谋、战争、刺杀、情色、背叛、政治等诸多元素,因此成为笔记、小说、戏曲、电影创作者热衷的题材。其中最经典的电影版本当属三十多年前导演张彻为邵氏所拍的《刺马》,影片围绕三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的故事展开,风格血腥刚烈,推出之后很受欢迎。此次陈可辛拍摄《投名状》,也是为张彻版《刺马》所触动,但因为整个故事做了很大改动,所以他并不认为《投名状》是《刺马》的重拍版本,“张彻版本里历史背景被淡化,正邪分得太明显《投名状》提供了清晰的历史背景,想表现战争这样极端情况下,道德、情谊所面临的困境”。
  “投名状”语出《水浒传》林冲投奔梁山时“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的典故,所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投名状》里的三位男主人公,比照梁山好汉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鲜血立下投名状。李连杰饰演的大哥庞青云要杀掉下山遇见的第一个人,结果竟碰上他以前的恩人。为了表示兄弟义气,他不惜杀死恩人立下“投名状”。陈可辛认为,正是“投名状”左右了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片名从“刺马”改成“投名状”,陈可辛觉得能够更准确传递影片要表达的讯息。投名状是像梁山好汉那样的江湖侠士们义结金兰约定同生共死的一纸契约,江湖人士把投名状看成是最高的义气,是要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所以,在庞青云游说赵二虎兄弟们投靠陈公,而赵二虎的兄弟们并不信任庞青云这个以前的清军将领时,姜午阳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纳投名状”。在赵二虎和姜午阳看来,纳了投名状就要一辈子誓死遵守它,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姜午阳才会以“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的名义杀了大嫂,又以“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而坚定的要刺杀庞大哥。但是,正如三弟后来在回忆中所说庞青云并不相信投名状,他只相信人,相信赵二虎和姜午阳。投名状对赵姜来说是为最大的义,是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盟约;但是对庞青云来说根本就没有约束力,他当初立下投名状只是环境所逼。后来,上级官员要求新任的两江总督庞青云严惩在南京城“私分官银”的赵二虎,实际上这是朝廷要清除庞氏三兄弟的一个阴谋。庞青云战功赫赫,于情于理都应该加官晋爵,所以朝廷不得不封他为两江总督;但是,对朝廷来说,他是一个“外人”,在朝中既没有靠山也没有关系,而且又手握兵权拥兵自重,理所当然他不会受到朝廷和各级地方大员的信任。所以,朝廷才策划了这么一个阴谋,让庞青云以军法来处理掉赵二虎,这样一来姜午阳肯定会执行当初义结金兰的盟约去杀掉“乱我兄弟者之兄弟”,然后再以刺杀两江总督的罪名处决姜午阳。这样一来,庞氏三兄弟自相残杀,庞家军顿时群龙无首土崩瓦解,朝廷除了一股异己的力量。职业军人气质的庞青云根本就不懂政治斗争,他天真地以为除掉赵二虎就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所以,他悍然不顾当初结义时立下的投名状,向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下了毒手。庞青云撕毁了投名状,姜午阳誓死捍卫投名状;他们的伦理价值取向是不同的。电影之所以取名为《投名状》其着重点亦在于此,在投名状背后,是在面临利益时,江湖侠士和职业军人展现出的道德上的规范和取舍。在三兄弟的情谊和进退之中,还穿插着一个三角恋的故事。深受赵二虎爱恋的大嫂根本就不喜欢大大咧咧的赵二虎,却喜欢上了感情细腻的庞青云。这段感情戏加重了文本的伦理色彩,使得庞青云设计杀死赵二虎的事件看上去多了争风吃醋的因素。电影的伦理叙事要求一定要讲好故事。总的来说,《投名状》的故事讲的还是很好的,扣人心弦又能动之以情,引发观众的思考。但是也有瑕疵,由于时间的限制,电影把大嫂爱上庞青云的过程压缩为一个偶然的放纵。所以,看上去有些不合情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