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孔六庆艺学散言】 散言
 

【孔六庆艺学散言】 散言

发布时间:2019-06-30 04:08:25 影响了:

  孔六庆,1955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江苏省高淳县,自号无事居主人、虚静斋主。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专史》编委会副主编。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黄筌画派》、《徐熙画派》、《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画之道—创作与学术的互动》、《李长白研究》、《民国早期瓷绘风俗画研究》(合著)、《春秋花语》、《孔六庆工笔花鸟作品集》、《中国美术家档案·孔六庆卷》等。
  一
  2009年8月,我在南艺学报《美术与设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同一期有孔六庆的花鸟画专题介绍。通常我对画家的专题介绍都不太关注,因为很多名过其实。但本期扑面而迎孔六庆画作,却因其格高品洁、清新俊逸而叹服不已,是为认识其之学、艺之始。
  孔六庆,无锡人,祖籍高淳县漆桥镇,少时下乡九年。1977年冬恢复高考,次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过两年,凭依志趣,入工笔花鸟画大家李长白教授主持的工笔花鸟画班学习,从此一生笃定而不移。又过两年,学成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生命几无跌宕。
  孔六庆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前约十余年光阴,是做“加法”,重技;后自1994年始至今,是做“减法”,重道。十余年间,他息交绝游,潜心学问,前后撰《中国工笔花鸟画史》、《黄筌画派》、《徐熙画派》、《继往开来—明代院体花鸟画研究》、《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李长白研究》以及《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等专著,个案与通史并兼,可谓成果丰硕。其中,《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着力尤多,洋洋四十余万言。孔六庆治史非立志要成为卓越的美术史家,而是为通明中国花鸟画史借此丰厚自己的学养,反哺他的创作。所以,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他枯坐书斋,静心问学,看似与创作若即若离,实则贴之紧密。后迂转而回花鸟画创作,一举别开局面。
  我尝与孔六庆言:“品画首重气格。气,赖于天资,天资有清浊善恶之分,故气清气浊,气雄气弱,全由天资来定,这是后天难以改变的;格,则赖于学问。治学的目的是会通画史,幽察本质,本质无藤蔓缠绕,合精、纯、粹之众美,无以加矣,故怀道味象,能自觉清除物外之华饰,见出生命合道之韵律。这一韵律再外化于笔端,也随之而有精、纯、粹之艺术表现,气韵生动,非俗流可及。”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术性”。气格唯以学养、眼界为支撑,并以天资拨开缠绕在本质上的藤蔓,方可沿云梯直上,立一高格。故言立格必秉于气性,成于学养。我年初于其宅邸获观他作于1980年夏的一件草虫写生长卷,用笔遒劲、神态各异,虽有草虫数千只,却繁密不乱。此时他不过是一大二学生,可见孔六庆天分很高。他重高雅,反雅俗共赏为雅俗不共赏,不屈就于俗眼与市场。他为人也气格清高,画如其人,文亦如其人,皆清雅可爱,清通透彻。
  二
  孔六庆自号“无事居主人”,“无事”非真晃荡而无所事事,全因息交绝游专治一事无杂念而成无事,故他之“无事”实为无俗事。而无俗事相扰,即能清理杂欲,端俨守一,以孤寂与奋苦澄怀味象。此“象”对其而言,大概不是他要表现的自然界中的那些花鸟之象,而是历代经典花鸟图像。他的目的大约是以品鉴历代经典花鸟画,明其要理,终究转通于道。所以,孔六庆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作品的剖析和表现要理的阐释上,而不是像其他理论家那样将重心落于画家的生平考证与梳理,这是他著花鸟画史与别家不同的最大特点,是一部真正的花鸟画史及风格史。此著文字清通,不造作,更无诡辞满篇、扭捏作态以显高深的“理论家”做派,加之其于花鸟画析理深透,故明澈见底。我读他的《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常生感叹。此录一段,以见其功力与分析之妙:
  “洗”之减法的残意,与宋亡给钱选带来的伤感不无联系。多洗之处,把纸上所勾染的形象洗成若有若无的痕迹,其中洗不掉处,落下自然晕染的斑迹,得虚中有物,虚处不空的实感。这与一般画面惯用的或少费笔墨、或不费笔墨的虚,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少费或不费笔墨的虚,有一种飘飘出尘、大气本无的朗净感;画得很深处、很实处然后再尽力洗去的虚,有一种伤感。与一般不运用“洗”技处理画面显出虚中之虚相比,经“洗”技处理的画面的虚显出实中之虚;前者本在超然之境,后者正在离尘除垢。这很符合钱选洗却宋人艳丽“近体”,追求清新脱俗之路。
  上文言宋末元初钱选花鸟之“洗”技,通脱深透,没有深厚的技法功底和从事花鸟画艺术创作的长期经验,以及对技法的深入研究,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最多也就浮光掠影式的“虚实结合”、“清新脱俗”而已,然何为“虚”?如何表现“虚”?并在“虚”中如何表现丰富的意蕴和情感?莫不轻轻带过,留下一笔糊涂账。但凡治学与品鉴,最见功夫的不是自圆其说、语言如何流畅优美、见解如何具有创造性,而在于从常人不太在意和看不见的细小精微之处,阐发意蕴。绘画同样也不例外,最见功夫者都在点线皴染,笔笔清晰精到,美蕴其中,毫不含糊,方为佳品。“美至微”,由画家完成;在微处见出大美,则由学问家和鉴赏家完成。孔六庆以厚实的学问以及鉴赏家细入毫微的眼光阐发经典意蕴,别说一般人做不到,连有工笔画经验且对画史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也未必都能做到。
  我读过不少美术史著作,坦率地说,这些书中做得最好的是画家生平事迹的考证,最差的是作品赏析以及内蕴表现的阐发,多只能言其大体。西方美术史家由于不从事绘画创作,品评能力更差,多流于表面。凡言大体,作品与作品、画家与画家之间的差异性往往被消解,同样一个“气韵生动”可以到处套。所以,如果将主语去掉,常常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一家作品。今人写艺术评论亦如此,许多文章换个姓名,略加改动,就可以应付不少艺术家了。孔六庆以工笔花鸟画家出身,并以十余年创作经验与体悟作铺垫,治中国花鸟画史,分析、评述及总结精到,实在功莫大焉。他的治学不为成见和定论所囿,更不投机取巧走捷径,俱以目见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图像资料为准,服从客观。且所遇问题,每每追根溯源,弄清理脉,再阐而发之,故言之深透,创见甚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