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农地保护的内涵_我国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农地保护的内涵_我国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2 03:55:32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365-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数量和规模不断加大,中国的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而耕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保护耕地意义重大。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耕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进行探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得出对耕地保护和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开发;措施;河南
  耕地是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结果,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耕地紧缺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剧。为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必须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目标和措施,对耕地进行合理的开发。
  一、河南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分析
  (一)相对优势。
  1.耕地面积大和产量大。河南省的耕地面积为687.1万公顷,仅次于黑龙江省,名列全国第二。总播种面积达1207 万公顷,其中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是全国粮食产量超过3000万吨大关的三个省区之一,可以说河南是中国的粮仓。
  2.耕地法律制度保护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围绕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做出了多项重大决策,一是主动提出在河南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二是省委、省政府全面确立了国土资源“两保一高”的目标要求。三是探索推进“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经济发展模式。四是积极主动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出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整合使用各类土地专项资金,积极聚合其他涉农资金,统筹协调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二)相对劣势。
  1.耕地质量偏低。河南省耕地质量偏低,2007年中低产田面积433.1万平方米,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5%;高标准基本农田不足耕地面积的30%,建设标准低。同时,河南大中型水库病险率高,水利骨干工程完好率不足50%;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只有63%,还有近37%的耕地“望天收”。
  2.耕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目前河南省耕地流转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流转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对耕地流转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耕地流转不规范。部分乡政府和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对耕地流转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流转主要在农户之间自发地进行。
  (三)机遇和威胁。
  1.“三农”问题备受重视。近年来,“三农”问题已经提升到全党和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高度。2004年以来,中央已连续发布了几个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这些部署和战略举措为河南省耕地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河南省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2.城市圈建设占用耕地。为了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河南省各个市县也在大力实施“大工业”、“大城建”、“大旅游”发展战略,这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河南省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一直较快,特别是交通用地也在迅猛增长。
  二、中国农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做到切实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稀缺的耕地资源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提高人们对耕地保护意识。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宣传、教育,强化全民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既要保护好经建立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又要保护好未列入基本保护区的耕地,不能随意占用。让所有人都意识前对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严格控制非农建用耕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使用地保护好耕地资源,促进中国经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2.建立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保护耕地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的责任。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农田的持久性,但在实际中忽视的也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主体。农民对耕地投入不足,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因此,借鉴国际经验,改变我国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现状,建立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障制度。
  3.改革和完善农村耕地确权工作。中国同时存在城乡土地管制和用途管制两种管理模式。这种特殊的政策模式,在农民、体和国家之间的产权界定方面,带有与生俱来的先天模糊性,不仅导致资源配置率低下,还为产权的侵犯提供“方便”,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城市与农村土“区别”对待,也使得土地规划受制于产权性质,不利于科学规划的实施。
  4.通过优惠性税收政策实现耕地保护和开发职能。虽然优惠性税收政策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耕地保护作用,但是仍然可以作为配套措施,促进耕地保护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与展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特别是耕地是提供粮食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全新的改革和管理方式要既可以保证农民生存的问题,又可以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的开发耕地的最有力武器,不是仅靠划定耕地红线,而是充分地赋予和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以及采取正确的措施,我们应该站在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耕地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国平.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3年。
  [2]张凤荣.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张安录.美国农地保护的政策措施[J],世界农业,2000年。
  [4]何来芳.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
  [5]张合林.农地非农化流转宏观决策理论模型构建[J],财经科学,2008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