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林彪用兵 十大元帅谁最有实权
 

林彪用兵 十大元帅谁最有实权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1:44 影响了:

  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引人关注的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文章写道: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还有林彪。
  值得注意的是,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曾任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朱德、彭德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最后了。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同时也说明中央军委对他评价的历史公正性。作为开国元帅之一,林彪的军旅人生可谓辉煌:不到18周岁,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不到20周岁,参加享誉中外的南昌起义;不到21周岁,担任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团团长;不到23周岁,接替朱德担任红四军军长;不到25周岁,接替朱德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不到29周岁,担任抗日红军大学(抗大)校长;不到30周岁,担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刚过38周岁,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刚过41周岁,担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恰好42周岁,担任中南(包括豫、鄂、湘、赣、粤、桂六省及广州、武汉两市)军政委员会主席;不到52周岁,担任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国防部长。毋庸讳言,林彪一生既有野战之功,又有中枢之劳:挥戈中央苏区、驰骋长征路上、奏捷平型关下、扬威解放战场、主持对印反击、协调抗美援越、组织对苏防御。在浴血战火、主掌戎机中,林彪锤炼出克敌制胜的谋略艺术。目前,还没有官方出版的林彪传记,但从已出版的元帅传记、红一方面军战史、八路军第115师战史、第四野战军战史中,仍可领略林彪作为一代名将的风采。
  诱敌深入,后发制人
  1936年12月,在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毛泽东对抗日红军大学学员说:“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所谓“十六字诀”,本质就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策略思想。林彪对这一策略思想心领神会,在作战中始终一以贯之。
  1934年夏,在李德的盲目指挥下,中央红军“以堡垒对堡垒”,进行“短促突击”,结果根据地日蹙。面对被动局面,林彪、聂荣臻(军团政委)决定放弃“短促突击”,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策略。这年8月下旬,敌李延年集结4个师于福建朋口、连城向长汀城南部方向进攻,与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的红一军团、红九军团、红24师对峙。为诱使敌人大胆冒进,林、聂命令部队加强伪装。8月31日,由于红军主力隐蔽得好,敌第3师2个团从堡垒线出动,一下子就跃进10里到达温坊,脱离了其主力的筑垒体系,相对成了孤军,为红军提供了打运动战、歼灭战的良机。林、聂立即靠前指挥,命令两军团及红24师断敌退路,并准备打击援敌。从8月31日21时战至9月2日拂晓,2个团敌人已大部被歼。9月3日,敌第3师、第9师又集结3个团再犯温坊。林、聂采取同样的战法,诱敌先头团深入,再后发制人将其歼灭。至此,温坊战斗胜利结束,红军以伤亡700人的代价,毙伤敌2000多人,俘虏敌2400多人,缴获各种枪炮1800余支(门)、子弹更达44万发。温坊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更是背离“短促突击”的作战指导思想才取得的,在当时影响很大。
  1945年11月21日8时,面对国民党军积极抢占东北,林彪致电中央军委:“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惶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因此,在沈阳、营口各地之我军,不必赶来增援,应就地进行装备与充分训练,养精蓄神,特别加强炮兵的建设,以待以后之作战。”显然,他认为对付国民党军重兵进攻,应该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策略。12月25日,在东北我军营以上干部会议上,林彪总结与国民党军作战的经验,更明确地提出“忍、等、狠”的作战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就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敌之暂时猖狂进攻坚持忍耐的方针,避免过早地使用主力与之决战,而应诱敌深入,等其分散,再寻找有利战机,集中优势兵力,狠狠打击,各个彻底歼灭之。
  1946年5月19日夜,东北民主联军保卫吉林重镇四平失利,国民党军又向长春逼近。为彻底改变战局,林彪、罗荣桓(民主联军第二政委)果断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策略,连长春也放弃,战略退却到松花江以北,退守哈尔滨,待机反击。当时,民主联军司令部有人不解,认为“一仗未打便撤到松花江以北”,“是不是撤得太多了”。但对林彪的决策,罗荣桓却认为非常高明,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讲:“主力北撤是对的,在中央苏区,前四次反‘围剿’,我们都是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取得了胜利。回去以后,你可以组织同志们读一读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特别是其中‘战略防御’这一章。把这篇文章学好,对北撤就自然会想通的。”最终,东北民主联军战略退却到松花江北,果然让进攻之敌战线拉长、兵力分散,达到进攻顶点,很好地达到了“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目的。在养精蓄锐、敌消我长后,东北我军逐渐夺取战争主动权,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穷寇必追,歼敌务尽
  《孙子兵法》有言,“穷寇勿迫。”就是说,对于穷途末路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防止敌人困兽犹斗。后世兵家深以为然,又衍化出“穷寇莫追”。显然,如果照此来打仗,指挥员顶多能把敌人击溃,不能把敌人歼灭。所以,在自己的军事实践中,林彪始终提倡“穷寇必追,歼敌务尽”,这也就是毛泽东指出的:“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