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5篇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5篇

发布时间:2022-04-28 16:38:29 影响了:

通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相信学生们一定都学习到不少,那么心得体会都是如何写的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5篇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1

一直以来,人们对孩子的健康日益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注重。无论是身体还是身心都应该兼顾。尤其是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也要非常注意。不然很容易得心理病。现在很多城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奠定基础。对此以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子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四、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2

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培育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呢?

要树立“大健康”观念。大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我们应该在关注“三高”、肥胖、近视等身体问题的同时,关注我们的情绪、动机和人际关系等,身心两健才是真正的健康。

不歧视心理有问题的人们。心理问题和身体上的感冒发烧一样,非常正常,主动求治,积极配合,是可以好转的,我们要共同营造一个包容接纳心理患者的社会环境,不歧视他们。

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有心理问题并不可耻,主动面对的同时,还可以第一时间想到求助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走出低谷,走向康复。

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建立健全心理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心理服务网络,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有需要时,能够及时方便的找到身边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

文明城市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不歧视心理有问题的人们,自己心态失衡了,也要正确面对,主动求助,建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真正做到“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3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我们不能仅根据一人的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其次,“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或交叉的状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严重的心理疾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到心理健康良好,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这两极之间只有相对标准,没有绝对界限。第三,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心理健康的状态并非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

心理学家说:“随着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人们的生理疾病。”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正视此类问题的存在,并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它。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4

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第一个细节,在某种意义上,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反而应将之作为一把利剑悬在心头,时时警醒,时刻打磨。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就进入了学校的视野。无论是心理辅导室的设置、教师的专职培训,还是开学期末检查、督导评估,都少不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诸如心理健康智能云平台县市互联互通工程等,成为学生分享心事的温暖地方。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重形式,还得看实效。检验的标准,不只是看有没有心理极端事件的发生,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新一代。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光是思想重视要“加倍”,教育载体、方式方法也得“加分”。

2022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5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常态化,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既要整合优化教育环境,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也要将心理卫生知识渗透到学科教育中,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既要唤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也要帮助他们找到科学合理的情绪疏导方法,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既要为普遍性心理问题“对症下药”,也应有的放矢地对个性异常心理进行有效诊疗,帮助他们走出困惑、解开“心结”。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倍加关注他们的心态,倍加尊重他们的意愿,倍加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条件,或春风化雨,或暴风骤雨,或分步骤有计划实施,这考量的是教育智慧和能力,也能看出我们对下一代所持的教育立场。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