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希望》读书心得7篇
 

《希望》读书心得7篇

发布时间:2024-02-29 13:01:27 影响了: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准备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期望,以便能够传达出自己的追求和动力,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希望》读书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希望》读书心得7篇

《希望》读书心得篇1

阅读了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本书之后,我想先列几句印象深刻的话:

1、不做被喂饱的熊。

2、用严厉和冷酷改正自己的缺点。缺点就如身体的肿瘤,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影响自己的健康。

3、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

4、超越生命的临界点。

5、好书如挚友一般让人心安。

6、人一旦被物质所控制,就会失去独立精神、主动精神。生命就会扭曲变形。

看了这么多的励志书,我一直在思考,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满意,让他人认可。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克服自己的缺陷,让自己不断进步。无论是什么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人以为富人就可以高枕无忧,穷人就困难重重,其实不然。人面临的问题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自己的欲望。一旦松懈,欲望就会战胜个人的理性,一发不可收拾。努力克制自我,战胜各种欲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例如减肥,很多人就是吃太多,动得太少。个人欲望就是希望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那些热量高的东西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又希望少动,多走几步会觉得累。如果可以少吃多动,就是在像自己的欲望宣战,再加上坚持,好身材会如期而至,也可以收获健康。

本书虽然分为了三个部分,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其实还是像个人回忆录,这也是俞敏洪的书籍和大部分励志书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俞敏洪的经历,很有特色,出生于农村,家境不好,但是有做事坚持的.父亲和品行美好的母亲,支持他,鼓励他。因为从小受过苦难,面对成长以来的各种困难可以咬牙坚持,而且他在书中说到的临界点,让人有共鸣。每当我晨跑的时候就会出现跑不动的那个时期,如果咬牙坚持下去,随后的几圈会轻松自如,一旦放弃,就功亏一篑。哪怕俞敏洪获得了成功,依旧每天坚持读书,锻炼,磨练自己,这才更有人格魅力。

《希望》读书心得篇2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想起了高二的时候俞敏洪先生曾到我们学校做公益演讲。

他的公益演讲,对于公益二字,当之无愧。他并没有炫耀他的新东方,也没有要我们去报班,买书,就是纯粹的演讲,讲他的经历。那时的我还不太懂什么是创业的艰辛。只是感觉他过去不太顺利,高考考了三次,后来吃了一番苦获得成功。但是他当初举的例子记忆犹新:当你处于最后一名,后面没有别人,你会孤独寂寞,唯有向前跑,超越他人,你才能俯仰人群,并且要不断向前,才能不至于落后。大学的时候看中国合伙人电影,才更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市面上充斥各种鸡汤文,成功学,但你去看看那些作者,他们受了什么大灾大难,一点小挫折就好像天塌下来,无病呻吟,又没有多大的成就,妄想成为他人的导师,这样的.人我看不惯,甚至厌恶。看俞敏洪的作品,虽然也属于励志书,但是他是以真诚的心,讲述他的事业,讲述他的挫折,他的人生感悟,因为他有资本,一方面是事业的钱财的资本,一方面是他的个人修养,他的道德品质,他的好习惯,让我们由衷佩服。即使是上市公司的老大,也不奢侈,大忙人一个还看了很多书,这才是典范。

俞敏洪说到他的其他合伙人,他想表达的是浓烈的感谢。他从这些朋友身上学到了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他向他的老师学习到的是坚持阅读,一有钱就买书,有空就读书的好习惯。他说自己家里有很多图书,女儿看到家里有这么多的书,加上自己平时的阅读,让她也形成了良好的爱读书的好习惯。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当一个人经济富足了,他可以选择到外面去饱餐一顿,或者去旅游,享受自己的诗和远方,但能够用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最低的方式还是读书。其次,他从另外一个朋友身上学会了自我批判精神,这不是自创,早在几千年前的论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去抱怨。

《希望》读书心得篇3

?信心与希望》读后感

近期在党员读书活动之中,我拜读了《信心与希望》一书,此书是根据温家宝部分访谈内容整理出版的,该书的阅读,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自信、坚定、务实、平和、亲民的形象和爱国爱民的情怀。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访谈实录》一书约7.5万字。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入今年2月27日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二部分收入去年2月28日温家宝第一次到中国政府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记录;第三部分是去年12月27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就当前形势和2010年经济工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内容。本书还收录了新华社有关这三次访谈活动的报道,以及访谈时的照片和温家宝近期考察调研工作的部分照片。

?信心与希望》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觉到这是一部好书,好就好在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让人了解的思维和风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看到他平和言语中的真诚、期待与激励,让大家要时不我待的把握好读书的三要义:第一,要处理好读书与人生的关系,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第二,读书要选择。如果你到国家图书馆转一圈,可以看到浩如烟海的书,恐怕每个人倾一生时间都不可能把这些书读完......因此要选择好书;第三,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读书,从事业上看,可以改变人生,可以改变世界;从日常生活上讲,正如温所言:"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所以说,我们对读书一定要十分珍惜和予之努力。

阅读《信心与希望》,给了我一次不可多得的与温"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信心与希望》权威、真实、生动,让我对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对进一步认清社会转型期并存着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新的认识。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阅读是千百年来人类赖以进步的阶梯,对任何一个正在追赶先进国家的民族而言,其意义皆为重大。不要遗忘读书的真正乐趣和重大意义,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希望》读书心得篇4

俞敏洪,一位充满正能量的企业家,教育家,很喜欢他身上那种坚持不懈,积极乐观向上的品格,也特佩服他的为人和处事。最近又重温了他写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感觉心潮澎湃,一股正能量的光和热油然而生,他的话语总能让我能在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在绝望中燃起走向辉煌的希望。

全书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浮躁的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他的文字有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阅读他的文字,能让人感受到向上的张力,昂扬的态度和智慧的人生哲学。他说:“我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不要太相信三十而立之类的话,不要太给自己压力,生活是慢慢成功的。他30岁时还是穷光蛋一个,只要保持努力心态,坚持目标不放弃,早晚都会成功。”每当看到这时,心底里都会闪烁一片希望的光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所说“你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需要有安排。一生何其短暂,我们不可毫无方向的忙忙碌碌磕磕碰碰。人生需要好好规划。在不同阶段更要有不同阶段的计划。

俞敏洪曾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一手创造了中国外语培训的航母――新东方,亲身演绎了一段传奇。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乐于把经验与众人分享。他告诉我们在创业的艰难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最重要的是坚持,他善于在演讲中激励学生,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大树小草”:“人的生活方式人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小草一样活着,尽管你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也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做事像山,做人像水。”如果有一个目标在你眼前,你就要坚定不移的追求,像山一样坚强坚定。但做人要像水,水是流动的,水是变化的,水是往低处流的,如果你把自己放得很低,你的容器就会越来越大,你会容纳越来越多的东西,你的胸怀将变得宽广而仁厚,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很好的修养,总之放下手中的书,心里面充满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那种坚忍不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但愿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向他那样,在绝望寻寻找到希望,让自己的人生从此刻开始改变,一步步走向灿烂辉煌。

《希望》读书心得篇5

?希望教室》读后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选择的是教育这份职业,是从事培养人的职业,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要终身学习的目标。在《希望教室》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也在平常的教育中进行着,疏于不知对错,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做法与苏老师相类似,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书中更多的是苏老师独到的教育策略,读着能让我的教育思路豁然开朗。正如苏老师在书中说到的:喜欢上阅读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你可以从书本中,得到许多的乐趣。而那种乐趣,是你明白了、重视了作者的意境,并且在故事中完成了一趟精彩旅程的乐趣。我觉得这种与大师心灵交流的过程,的确能让人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希望教室》这本书以教给学生成长的36种能力为主轴,另附用爱救回孩子 两个记录问题孩子成长的故事和父母sos老师与家长亲情互动的内容,为我们娓娓叙说有关希望教室的故事。

读这本书,我惊叹于苏老师文学底蕴的深厚,遣词用句的精当。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的36个小故事能写得如此精彩动人,用爱救回孩子写得如此推心置腹,父母sos考虑得如此面面俱到,很多语句我觉得是那么脍炙人口,而在他的笔下也许信手就能拈来。我就把这些经典的话语划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希望今后在自己的故事中能应用,并能应用自如。(我喜欢他的话语:

1、用阅读的方式,反过来治疗没有耐心、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这招叫做以彼之道还治彼身。2、好的学习课程,总会激起良善的涟漪。3、这两个孩子,像是悬在我心头的天秤,永远在摇摆、晃动中。期待他们能顺利站在正确的支点,学习如何取得人生的平衡!4、虽然未来的变化很难说,但是我的内心却是感动莫名,澎湃万分!5、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其实都知道:读书只是一种工具,让我们站在比较好的位置的一种工具。于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未来、更好的梦想,再痛苦、再辛苦的历程,也都得撑过去。)

读这本书,我佩服于苏老师教育的睿智、幽默、明快与轻松。这36种能力中,大部分是直接教给孩子的。如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他让孩子们整天在胸前背一个重重的书包以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为了学习贴近父母的心,他设计了为父母洗脚活动用来触发孩子对于孝顺本身的极大共鸣;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同理心,他设计了以假如我没有双手为主题的体验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压,他设计了搞怪的作业 大笑三分钟……他的这些活动与作业天马行空,给孩子们生动的教诲、动人的回忆。其中倾听,让关系更密切主要是教给父母怎样去关注孩子的,孩子有时限的成长期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就浪费了上天赐给他们享受美好幸福的机会。还有好几种能力虽是教给学生的,但我看主要还是先得教给老师,是老师用怎样的一种心态来面对学生,就会出现学生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如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想法,一天一天慢慢进步,就看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答错题的方式;记得微笑,尝试驱散所有负面情绪,面对任何苦闷,作为老师也不能情绪进课堂,展现在孩子面前的应该是微笑,保持好心情……

读这本书,我感动于苏老师博大的爱心教育,在苏老师身上教育的大爱精神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苏老师对成绩再糟糕的孩子,他都会反复向孩子表述:老师没有放弃你,所以你也不可以放弃自己!因此他每天放学后一个小时给上不起补习班的、数学成绩差的孩子免费补习。对品行再不良的孩子,他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挽救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导、真心诚意地安抚,面对两位逃学学生,苏老师虽然也被搞得心力交瘁,但苏老师一如既往的坚定性终于让两个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那位女学生,从最后一名越到了中等水平,先前逃学混混的生活习性也荡然无存了,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要彻底改变自己,还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那时孩子已离开苏老师进了中学,但苏老师仍然继续关注着这位女孩,这是一种爱的延续。

掩卷沉思,我思绪万千,读这本书我收获的不应只是感动,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践行的。只要心中充满爱,我想我的教室里也能像苏老师的希望教室一样飞出最美的天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生注定了我们的生命就在希望教室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撑起我手中的那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将是我永恒的足迹。

《希望》读书心得篇6

最近我在读一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一本书,书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来装饰,没有生动形象的修辞,但它从质朴的语音中传递哲学,传递真理:它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去寻找属于我的梦;在这本书上我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俞敏洪身上的“永不言败”的精神,读它的书就像和他相处,我如果不读这本书也许我会认为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很高傲的,不易中得到更多的知心朋友!

农村与城市相比,在条件上确实有不少的差距,虽然我们不能决定我们追逐梦想的起跑线,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速度,跑得快不如跑得久,当我们低下头慢慢的往前走时,不知不觉的我们就超越了目标;也不可以停下来,不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相信,只要跑下去,坚持下去,早晚会到达你所向往的终点。

曾经的我,花着爸妈的钱,却不好好读书,做了一个混蛋,这些像刺一样扎紧了他们的的心,但我在这本书中可以感受到他的质朴与真诚,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而成功者的背后不是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而是他们所具有的品质。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懂得尊重,懂得谦让,他们也有失败的那一次,而他们对失败的态度不是气馁,不是抱怨,而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问题,从中寻找错误及时改正,他们面对生活的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在交往有更好的收获;曾经还以为这世界上一个人开开心心就够了,可是这样我明白我亏欠的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也太多,而今天的我愿意努力读书,让爸妈不再担心。

在这个充斥这不安感的浮躁社会,我希望三中面临中考的同窗,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给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希望》读书心得篇7

鲁迅《希望》赏析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散文诗《希望》中所引用的来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1847年7月17日致友人弗里杰什-凯雷尼信中的话。意思是:绝望即是虚妄,这一点正与希望就是虚妄相同。理性一点理解,在《希望》中鲁迅先生是想说,他曾经对世事有着非常大的希望,然而经历过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如今发现那些希望最终成了虚妄。当鲁迅处于绝望的迷茫之中,本以为最终的一切不过都是要以进入坟而终结,但却又发现这绝望原来也不过是虚妄&b&b这样看来,绝望与希望皆为虚妄,倒不如选择怀抱希望,只是鲁迅先生面对身体和灵魂均已渐渐衰老的自己,选择了把希望寄托在了身外的青春——青年人的身上。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

这是鲁迅先生在《希望》开头的句子。寂寞来源于何处?鲁迅说他的手在颤抖着,灵魂的手也在颤抖着,头发也已经斑白,时光的流逝,青春早已不在,这是他寂寞的来源之一;其二,作者的心很平安,已经激不起一点愤怒或者希望,包括憎恨。如果说这是许多年以后鲁迅对自己现状的描述,那么许多年前,他也是充满希望,血腥和斗志的。然而也正是这些斗志之后,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但是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

鲁迅用一个反问句告诉读者,他知道青春已经逝去,但是他觉得自己身外的青春还在,这里即时指年轻的青年人们。但是,这些青春,鲁迅所看到的青年人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想象和希望的相去甚远,所以他说:虽然是悲凉飘渺的青春罢,然而终究是青春,这其实是鲁迅先生为青年人感到悲哀和内心深深的痛苦的写照,现在的青年人,已经忘记了希望,忘记了血腥,忘记了斗志......

接下来,鲁迅先生引用诗人裴多菲的诗句,又说裴多菲爱国,为国而死,又说然而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其实鲁迅是想说,现在的青年人,他们拥有青春,给了你希望,让你拥有身外的希望,但是,他们却像娼妓一样,在毁灭自己的青春,在毁灭希望,在抛弃你的希望......

鲁迅《希望》文中,两次引用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其实是表达了两种不截然不同的思想。第一次引用,他想说的是,希望和绝望都只是虚妄,因为这些青年们的行为,他们的平安,即使他们拥有青春,但是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最终和绝望一样,只是虚妄。

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第二次引用裴多菲那句话的原因吧,虽然鲁迅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青春了,但是他想以自己的笔头,尽自己最后的努力,唤起青年人的斗志和血腥,唤起他们的希望,去搏击黑夜,奋勇向前。鲁迅最后以绝望之为希望,正与希望相同结束这篇散文诗,是想告诉读者,既然绝望是虚妄,希望也是虚妄,那么为什么不在虚妄中选择希望呢?这里鲁迅是以否定绝望来肯定希望。这样至少还可以去搏击和复仇,可以去证明青春过。

这其实是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希望。

纵观全文,鲁迅先是表达了绝望,后又表达了要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思想。在作品中,作者回顾了自己青年时的心境,其时正值辛亥革命前期。同时,他又引用裴多菲的诗句来表达现在的青年人的消沉让人绝望的思想,但这也是作者写作的原因,他希望借此唤起青年人内心深处的斗志和血腥,所以这也可以说是鲁迅的希望,也是整篇散文诗的精华所在。

在我们今天看来,当年鲁迅先生所说的青年人的消沉是什么?是没有革命斗争的精神和勇气?是没有为国捐躯的胆识?还是没有承担起国家兴亡的职责?如果不细细翻阅历史,我想我们很难找到答案。

然而,对于今天的青年人,大学生来说,我们的消沉是什么?是迷恋于这个日趋发达和诱惑的花花世界?是在校不做学术,谈情说爱,考试只求通过的安于现状?是进入一所大学,从来不思考自我需要,按照一个模式组装的知识工具?还是找到一份工作,守着一份工资,安分守己和逆来顺受的劳动工具?

其实,我们都是,至少现在的青年人中,大部分如此。

这不由得又让我想到鲁迅先生文中引用的诗句: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好,变强大,但是我们做了什么?仅仅是希望而已。这中希望,充满了诱惑,充满着美丽的憧憬,然而我们在美梦中的时候,却与我们的希望渐行渐远,是那些美丽的梦想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如此?答案是后者。很多人会说,长大了反而没想法了,长大了变得稳重了,其实不然,只是,在我们用青春作为赌注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去放弃希望,去安于现状,所以我们渐渐变得没有梦想和希望了,变得大同了,也就是常说的稳重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绝望。

而我们要做的,是一次思考和大彻大悟。 钱理群先生讲座时曾说:大彻大悟之后,人们还可能出现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既然一切都如此,都看透了,那我就什么事也不做了,就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这就是《过客》里的老人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的选择。周作人就说,我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而鲁迅的选择恰好相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前面是坟,但是我还要努力地往前走,我要反抗,我要奋斗。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生存在物质文化及其丰盛的时代的青年人来说,一何种态度去彻悟,去面对未知的挑战,是我们读了《希望》之后该思考的问题。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我们要做的,只是无论在什么时候,给自己多一个希望。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

让我们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吧!

看了关于希望读书心得的人还看了:

1.读书分享会心得体会

2.谈读书心得体会600字

3.读书报告会心得体会

4.励志类读书心得1500字

5.幸福与教育读书心得3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