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穿行在历史和艺术的双重咏叹中】双重曝光图片
 

【穿行在历史和艺术的双重咏叹中】双重曝光图片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6:54 影响了: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
  
  (一)关于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呜沙山东麓。莫高窟上下最多有五层,南北长约1680米,高50米。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相传一位法名乐樽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有壁画和雕塑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如果将莫高窟的壁画展开排列起来,长度可达30千米,仿佛一座巨大的“墙壁上的图书馆”。二十世纪初,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公元4~11世纪的经卷、文书、文物等6万多件,世称“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但是,因为清王朝的衰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莫高窟有上万件难已估价的珍贵文物被外国人掠走,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莫高窟实在是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
  
  (二)关于《莫高窟》
  课文《莫高窟》用515个文字(含标点)极其简洁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记录着民族耻辱的藏经洞,展现出这一艺术宝库独特的魅力,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文脉络分明,结构清晰。从全篇看,作者先总体介绍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完好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分述其艺术和历史,最后总结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分为3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它的概貌。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再现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历史,唤起学生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总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的构段很有特色。从整篇来看,课文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叙述。就每一个自然段而言,同样也是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如课文第2自然段,首先点明莫高窟保存了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接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具体描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然后细写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最后用“栩栩如生”和“啧啧赞叹”来赞美莫高窟精湛的艺术。再如第3自然段。它同样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从总体上介绍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描写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然后集中描写壁画中的典型代表“飞天”,展现敦煌的壁画艺术;最后总结:看着这些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课文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让人身临其境,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敦煌莫高窟是西北的一颗明珠。”开篇定性,将莫高窟比作西北的明珠,自然地唤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再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一连用上五个排比句式,描绘了飞天多姿的形态,铿锵有力,余音绕梁。二是课文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旬,将上下文有机联结起来。最为典型的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承接上文的彩塑,引出下文的壁画,使得课文由彩塑自然过渡到壁画部分。三是整篇课文语言简洁、精炼。课文多处运用了四字词语,如描绘彩塑就用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它们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彩塑的特点,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味。再如对于记录着中国人民耻辱的藏经洞,关于这一段的历史,作者仅用了这样的25个字,“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就对文物流失的原因和结果作了客观的描述,字字含痛,言简意赅!
  关于文本的理解,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艺术,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让学生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藏经洞,感受敦煌莫高窟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其艺术与历史的咏叹中穿行,并在这种咏叹中拨动学生心中那似乎沉睡已久的爱国情弦,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构想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有人说,老师是点灯的人!而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点亮的是文本语言的灯,用语言之灯照亮故事的情节,照亮人物的形象!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凭借语言,感悟内容。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抓住“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一句,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彩塑和壁画,感悟敦煌艺术,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藏经洞,感悟敦煌历史,感受清王朝的腐败,激发学生为国努力的情感。指导学生利用本篇课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完成课后作业题。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品味,让学生穿行在“莫高窟的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中”,从而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4、学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读永远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就是教学中让学生触摸语言,在语言的涵泳中感受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方案
  
  (一)从单元入手,揭示课题,概括了解莫高窟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再到祖国西北甘肃敦煌走一走,去看看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板书课题:莫高窟
  关于莫高窟,课文这样介绍(出示最后一段):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齐读。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彩塑和壁画。
  
  (二)走进彩塑和壁画。感受其为“举世闻名的艺术 宝库”,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走进彩塑。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彩塑和壁画?(第2、3自然段)
  ②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③学习“彩塑”部分。
  A、品读四字词语,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
  什么是“精妙绝伦”?(精致巧妙达到了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两千多尊彩塑,每一尊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尊都有独特的神态,如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神态安详的卧佛,这样的精致巧妙真是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这是直接描写彩塑非常巧妙,非常逼真,这是直接描写;“啧啧赞叹”,用游人的赞叹,从侧面说明莫高窟的彩塑的精妙绝伦,这是间接描写。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关注表达方法,感悟写作特色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本段的结构上,看看作者为了让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是怎么介绍的呢?先来看看每句写了什么。
  第一句:介绍莫高窟保存有两千多尊彩塑。
  第二句:概括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第三句:具体介绍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面的描写)。
  第四句:介绍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点的描写)。
  第五句:惟妙惟肖的壁画赢得游人啧啧赞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从这五句话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先总体介绍莫高窟壁画的数量和特点――接着具体介绍莫高窟的壁画(面的描写,点的描写,点面结合)――最后总结,彩塑惟妙惟肖,赢得游人的啧啧赞叹。从这样的描写中,总结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分总。而这样的表达,是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运用的,我们可以以此为范例,学习作者这种“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走进壁画。
  ①仍以过渡句导入: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②介绍过渡句的作用并引出下半句: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读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说明敦煌壁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呢?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有30多千米长。从十六国经隋唐到宋元,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构建了一条富丽华艳的画廊,因而被誉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我们来看一段当年季羡林先生参观敦煌的感受:
  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小册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墙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艺术家决不吝惜自己的光阴和生命,把墙壁上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得满满的,多小的地方,他们也决不放过。
  ――季羡林《在敦煌》
  “宏伟瑰丽”这里指壁画宏大雄伟,珍奇美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作一些批注。
  结合学生的圈画、批注,讨论: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洞窟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富丽多彩的图画世界。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楼台亭阁、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使这些神秘的洞里出现了一派佛国风光。有的洞窟则使我们看到人们打猎、织布、建造房屋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世间的画面。有一幅胡商遇盗图,生动地反映了中外交往的情景。492个洞窟,展现的人物是那样繁多,场面是那样富丽,色彩是那么鲜艳,它不仅是世界佛教的宝库,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最好资料。让我们由衷地对这些艺术家表示敬意。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敦煌飞天是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师补充资料:飞天是佛教中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化身。天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天乐神负责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端。他们原是一对夫妻,后合为一体,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变为飞天。敦煌飞天没有翅膀和羽毛,借助云彩却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变万化。
  在课文中作者一连用了5个整齐的排比句式,介绍了飞天的千姿百态:采摘鲜花的飞天,轻拨银弦的飞天,白天而降的飞天,漫天邀游的飞天,翩翩起舞的飞天,他们的多姿多彩,通过这一组排比句,通过这一连串的四字词语已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这一部分。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
  关于赫赫有名的藏经洞,作者仅用99个字作了一番简洁的介绍。自由读这一段话,哪些词刺痛了我们的心?“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这里的“曾”让我们看到了昔日的敦煌艺术,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如今,留给我们的却是“它们默默地留在了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仅存的部分经卷……”这里的“仅”让我们读出许多的无奈与酸涩。
  师补充相关的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经卷、文物九千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六千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件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精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如今的藏经洞旁,有一个陈列馆,陈列其中的展品都是临摹品,真品全部流落到了国外,而且样样都是精品,价值极高。
  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黑咕隆咚的小洞,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是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四)总结全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填空,总结全文。
  课文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敦煌莫高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____________,展示出莫高窟的辉煌的艺术和悠久的历史,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根据上面的填空练习,提问: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3~5自然段)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3段,并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本段用3个自然段讲了3层意思:一是莫高窟保存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二是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三是藏经洞有六万多件珍贵的文物,但大量的文物已被帝国主义掠走。)
  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将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段落提纲。
  
  (五)从读到写,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参观了敦煌莫高窟,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在莫高窟外,有一个“敦煌留言”簿,每一个参观者都会在此留下自己的感受。现在,让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三个字(即课题:莫高窟),聆听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与艺术对话,与历史对话,并将它们写下来,最好仿照课文,用上“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