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从思维素质拓展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从思维素质拓展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6:15 影响了:

  摘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该站在“人生连续性”的高度,着重拓展受教育者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建设性思维,提升其思维境界、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维素质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学生思维素质的拓展越来越需要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的“内发动力”和“永动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首先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个层面的含义。广义的思想教育是指对人的各方面思想、观点产生影响的教育,狭义的思想教育指形成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有目的地使人们形成一定的政治思想、政治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其性质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广义的政治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由此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认知教育,更是一种方向性教育,其作用不仅在于促进价值意识的觉醒,传递一定的价值标准,更重要的是传播主导的政治观和民主法制观,维护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政治稳定,其本质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因此,教育对象能动地接受影响并自觉转化为行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观,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观,即实际效应、效率的观念。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界定、价值目标的确立以及价值的实现等内容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观。面对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实效,是否能够切实实现其意识形态功能这一本质功能,教育者是否能始终秉承实效观,能否找准提高教育实效的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维素质拓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于切实使教育对象能动地接受影响并自觉转化为行动,即认同主导的价值标准和政治观,并自觉维护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政治稳定。随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加剧,以及“文化中心战”“文化殖民”对认知域的争夺,思想政治教育“授渔”的任务更为艰巨。其中,受教育者思维素质的拓展,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内动力”和“永动力”。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它以内隐的或外显的动作或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其素质至关重要。思维素质可以涵盖思维语言、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以及思维境界等诸多元素。思维素质拓展正是在准确理解记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体悟理论蕴含的思想精髓,掌握思维语言,改善思维方式,增强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境界,将政治理论内化为政治信仰、精神指引,进而启动自身内在的长效机制,促进其思维的科学、积极、永续发展。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益,也将是受教育者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三、拓展思维素质的三个着力点
  (一)拓展战略思维
  拓展战略思维,才能开拓视野,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思维境界。受教育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也将是党的创新理论等宝贵精神成果的传承者。但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是当代青年学生,呈现自我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弱化、实用主义思想明显、人际交往虚拟化等思想特点。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要引领他们超越个体,强化战略思维,站在家国、世界、未来的高度,心存忧患、谋划发展。战略思维的拓展,需要针对受教育者强化时事政策分析、引导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政,强化自我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意识。
  (二)拓展辩证思维
  拓展辩证思维,才能明辨得失、利弊、是非,强化思维能力。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与辨别能力有限,在社会迁移过程中容易受多元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对社会现象形成消极或悲观的认知。同时,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促使他们标榜个性,向往时尚自由的生活。面对被多元思潮与多元价值观充斥的海量信息,容易形成偏激的固执己见。因此,辩证的看待现象和问题,从更为客观的视角展开思考,有利于受教育者克服极端思想。
  (三)拓展建设性思维
  拓展建设性思维,才能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思维方式。“创新”是时代的主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文明需要创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更需要创新。面对如此强烈而迫切的需要,理论界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角度,在激发青年学生思维的想象力、独立性、求异性、探索性等方面有诸多深刻地论述。在此,以“建设性思维”强调创新的价值取向。建设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在于前者倾向于肯定性思维,行为目标更具体、行为态度更坚定。受教育者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甚至困境与绝境。政治课以及学校教育都不能传授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所以,只有不断强化建设性思维的思维方式,才能确保其在复杂的现实问题面前抵制各种消极论调,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与信心,始终带着创新之气,开拓进取。这种思维品质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思维主体能否突破困境、事业有成、关键时刻担当大任。同时,建设性思维还强调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进而将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果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胡斌武.“大德育”视界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的比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
  [2] 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客观考量[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 金明华.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观[J].理论探讨,2001(2).
  [4]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1.
  (责编 闫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