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浅谈历史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浅谈历史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2-07 04:06:07 影响了:

  世界各国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就是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却长期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教学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追求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居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河北省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始新课程教学,但笔者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自己的历史教学,注重通过自己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给自己准确的角色定位
  
  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笔者深刻认识到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历史专家,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教给学生一种历史思辩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课程实施由关注教师准确传递信息变为学生高效获得信息;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学生由被动接受教科书中现成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结论”,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手脑并用等具体行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课前布置几个研究主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探究主题。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多种类型的信息源和学习工具,如历史辅助读物、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历史文物等。课前可让学生充分自学,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本课内容的参考书,让学生去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另外,可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去校外进行实地考察。例如,讲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时,课前让学生搜集学过的课本中涉及的词曲作者的代表性词曲作品,组织学生参观邢台的郭守敬纪念馆,登临观星台,从而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题材的丰富;在讲到抗日战争时,提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血战台儿庄》和《地雷战》,让学生感受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在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了一个课后题,“为什么美国在二战爆发前后推行的中立政策和英法的绥靖政策实质是一样的,美国中立政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美国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其中立政策的?”让学生分小组从网上搜集资料,各组以小论文形式给出最后结论。
  2.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重视学生参与质量。
  (1)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历史现象,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边展开联想。那么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呢?重要的方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宋金对峙的历史时,可讲一段“泥马救康王”和电影《飞天神鼠》的故事,突出康王(即宋高宗赵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辜负上天重托的思想,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宋金对峙形成的过程、原因和影响。另外,还通过角色扮演等手段巧设“历史情景”,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兴趣。如讲春秋战国时期中的百家争鸣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历史人物,走上讲台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样辩得学生兴趣盎然,辩得学生个个动容,加深了对各家各派观点的认识和理解。
  (2)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灵活,课堂教学气氛必须活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对教材知识提出疑问,相互提问,或向教师请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爱护、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积极思维,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在探究中那种“违反常识”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针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例如,在讲授德意志统一时,可以让学生评价俾斯麦这个人。评价时可以不按照教材的观点,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分析评价。
  
  (三)注意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历史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其自身的发展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有了人社会才变得丰富多彩,只有人类才会用行动书写历史。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历史本身也证明了人的伟大作用。凡是认识到人的力量,以人为本地采取相应政策的国家才会走向富强。反之,泯灭人性的存在、蔑视人的力量的时代终究会被历史吞没。从中国历史来看,历代初期的几位皇帝都很注重人民的生活,实行与民休息,国家便逐步走向繁荣,“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都是这个道理。但随着统治者个人权力的膨胀,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的政策相应出台,最终使国家走向灭亡。秦末农民大起义、黄巾军起义等,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人对历史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是人创造的,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是社会兴衰的动力、社会前进的必要因素。因此,人文精神应当贯穿整个历史教学内容的始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