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金融IC卡时代真的来了] 重生1997之投资大亨
 

[金融IC卡时代真的来了] 重生1997之投资大亨

发布时间:2019-03-03 04:24:28 影响了:

  VISA与中国银联之间的争端一度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虽然最终以双方的低调处理暂告结束,但是双方的利益之争仍旧是暗潮汹涌,甚至业内人士将银联力推金融IC卡升级换代看成了银联的反制措施。
  不管是否是反制措施,凭借安全性和便利性上的优势,中国金融IC卡产业正在全面爆发。进入2010年以来,福建、广东等省市纷纷推出了社保结合金融业务、公共交通结合金融业务的金融IC卡产品。
  
  标准化促金融IC卡提速
  
  2002年,信用卡欺诈率曾经一度高达1%的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第一个进行银行卡EMV迁移的国家,之后该国国内银行卡诈骗案件发生率锐减96%。中国的第一张银行IC卡,也早在2005年就发出了。如今,从全球来看,第一波的EMV迁移进程已经接近尾声。
  但由于部分地区和银行因为伪卡欺骗未造成大规模危害和基于成本考虑,仍未完全启动迁移计划。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间金融交易业务量迅速上升,对银行间交易处理能力和安全要求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据了解,自EMV2000规范颁布之后,全球各个主要的银行卡组织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对EMV规范进行了细化和本地化,其中包括VISA推出的VSDC、MasterCard推出的M/chip以及JCB推出的J/smart等,从而进一步明确了EMV规范中一些通用的定义,并且把一些发卡行可以灵活定义的选项给予了明确的约定。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保证同一个银行卡品牌在全球各地的成员银行间进行EMV芯片迁移时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应用中更好地实现互操作性和通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国际间的金融合作。近几年,国际上银行卡向IC卡迁移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特别是在EMV组织推出了实行激励与惩罚机制之后,银行卡的IC化已成为支付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
  1997年,《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0)》的颁布规范了IC卡电子钱包电子存折交易,也标志着中国金融智能卡时代的开始。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又组织制定并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这更进一步为我国金融IC卡与世界IC卡规范的通用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09年,中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已经超过21亿张,虽然其中芯片卡的发卡量并没有形成规模之势,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中国各方已经看到了它未来发展的潜力。
  2007年年底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了金融IC卡的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是:一、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大局,谋划IC卡与RFID产业的创新发展;二、实现IC卡“一卡多用”,在发行“多功能卡”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服务共享;三、坚持标准先行,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四、加快银行卡芯片化进程,促进银行IC卡与行业性IC卡应用的结合与共同发展。
  随后,中国银联积极制定策略,推广PBOC、qPBOC的借贷记和小额支付规范;中国银行还在宁波开展了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这些动作都表明了国内金融界对芯片卡迁移的决心,以及金融IC卡与公共服务行业相互促进的设想。
  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批能够配合中国银联标准工作,并且出现了诸多成功应用产品。如金融+移动安全产品――SDpass银联手机支付卡;金融+安全互联网交易统一平台――URpass,多样的产品理念和形态也为金融IC卡市场进一步打开了局面。
  
  一卡多用世界风行
  
  随着智能卡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卡多用、多应用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银行卡是各行业中发卡量仅次于电信的IC卡产品,在多应用融合的过程中其必然会成为多应用的重要载体。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安全支付与可信计算产品总监林立峰向《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表示,银行和公交是智能卡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领域,但是,二者对于智能卡的性能要求各有侧重,银行卡基于安全的考虑,适用于商户消费,对交易速度的要求不高;而公交应用对交易速度的要求较高,一般会要求在200毫秒之内完成交易,否则在客流高峰期会造成排队刷卡或者人员拥堵。
  资料显示,VISA从2008年开始在美国的洛杉矶、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进行测试,试图将其PayWave功能应用于公共交通,但效果都不理想。其中Oyster是伦敦交通卡项目,已发行M1卡1000万张且逐步向CPU卡迁移,运营商在2008年尝试用Visa PayWave卡实现交通卡的功能,但是由于交易时间超过250毫秒无法满足客流高峰期的要求而放弃。从国外EMV迁移的经验来看,各银行都在探寻一种商业模式,以便能够平衡EMV迁移带来的投入,虽然其中包含减少欺诈损失的因素,但是银行还是希望能够在这个功能强大的芯片卡上面挖掘更多的潜能。在一个芯片上同时支持EMV应用和公交应用成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于是,基于EMV的多应用产品“EMV+”随之出现,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俄罗斯UralSIB
  该产品将EMV与社会保障功能融为一体,除了具有银行卡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实现公共事业支付、交通优惠、医疗信息服务、退休金和个税账号的功能。与原来的人工管理方式相比,基于智能卡的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强了安全性,降低了欺诈风险。
  •土耳其Asya银行卡
  土耳其的Asya银行于2008年发行了具有Mifare的银行卡,其中Paypass功能用于银行卡支付;Mifare用于实现公路收费和公共交通应用。这是万事达卡多功能融合的最典型的应用。
  •EMV+Calypso
  法国的ASK公司根据EMV规范和欧洲的交通规范Calypso开发了EMV+Calypso的新产品,并在法国和意大利开始使用。
  •泰国Blue Wave信用卡
  Visa、曼谷银行和曼谷公交系统(BTS)推出了曼谷银行Blue Wave信用卡。 这一Visa payWave卡把信用卡、ATM卡和BTS公交卡的功能集成在一项简单的设计上。泰华农民银行(Kasikorn Bank)通过其K-Wave卡的首次展示,也在泰国启动了Visa payWave项目,有多家商家接受Visa payWave卡,包括星巴克、汉堡王(Burger King)、麦当劳、百诺肯(Paragon)、Big C以及Levi等。
  •土耳其PayPass非接信用卡
  PayPass已经应用到各类书店、玩具店、机场、海运码头、移动电话零售商、公交车,以及各类影院和剧院,并且发行了卡片、标签、手表、钥匙袋。Garanti银行和Turkcell移动电话公司合作,将信用卡植入移动电话,发行移动电子钱包。
  •新加坡Visa白金信用卡
  新加坡星展银行根据新加坡当地交通规范CEPAS,在当地第一家推出了Visa白金信用卡,此后,新加坡其他银行业比如Citibank,大华银行(UOB)和华侨银行(OCBC)也相继发行了融合CEPAS功能的信用卡,全面实现了新加坡金融IC卡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多应用。
  凭此信用卡,持卡人几乎可以在当地任何支付地点使用:可以在银行的ATM机转账还款,还可以在商场的金融POS上进行接触和非接触的消费,可以坐公交、地铁、出租车,开车出行支付停车费用,以及在咖啡店、便利店消费购物。
  
  中国蓝海已经到来
  
  为适应国家社会安全支付的需要,推动金融IC卡的健康发展,中国银行业期盼了已久的金融IC卡迁移已经在2010年大规模启动。
  2010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10年版),《规范》立足中国金融IC卡发展现状,采用国际先进IC卡技术,总结国内金融IC卡应用试点经验,修订了中国金融IC卡应用的行业标准,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性,体现了中国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最新进展,为中国金融IC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记着了解,从2010年7月1日起,新投放的POS机和ATM终端应具备金融IC卡受理功能;存量直联POS终端应在2010年年底完成金融IC卡改造;存量间联POS终端应在明年年底完成金融IC卡受理改造;ATM终端和非现金终端应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金融IC卡受理改造。预计到2015年,银行卡将全面实施银联PBOC2.0标准的金融IC卡。种种迹象反映出目前各方对中国金融IC卡迁移的迫切和关注。
  如今,在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社会成本,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大方针下,智能化和移动化是个人金融支付手段的必然趋势。林立峰认为,通过非接触式支付和小额支付应用等新兴技术,金融IC卡能与行业多种应用相结合,达到促进行业合作、提高银行卡附加值的目的,实现“一卡多用”。无论是从资源节约还是方便持卡人的角度考虑,“一卡多用”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那么,如何实现多应用发卡,市场上可以实现哪些多应用产品呢?
  林立峰说:“目前看来,单一应用发卡流程较简便,卡片的管理、回收比较容易操作。对于卡片的发行者来说,无疑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式。相比之下,多应用发卡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尝试和多方配合来完成。举例来说,发行者可以先完成金融应用与交通应用的双界面产品联合发卡,用户可以在购买银行卡的同时得到交通应用的卡片,好处是交通卡也可以做到实名应用。我们如果丢了银行卡还可以实名挂失,对卡片的安全使用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另外当有了银行交通双应用卡片后,用户可以直接打电话进行钱包转账,还可以在银行的POS机上为交通卡充值,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交通卡充值的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林立峰认为,金融卡与社保应用结合,无疑会为银行争取最大最广泛的客户群体。目前,中国城乡社保体系不健全,覆盖范围狭小,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消费需求的增长具有局限性。虽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险"制度覆盖面近几年来扩大速度较快,但总体来看仍然十分狭窄。所以千方百计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是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保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从2000年提出至2009年,已制作发行的社保卡有6000万张,到了2009年进入了发卡黄金期。
  从2010年年初开始,福建省已经开始了全省范围内的“银行+社保”的金融IC卡发放,发卡将覆盖全省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发卡量将超过3000万张。“银行+社保”的方式无疑为百姓的社保缴费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可以用银行的账户缴纳社保的费用。目前社保卡可以做到身份识别,但还是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现金,如果银行卡能跟社保结合起来,那么最终可以实现用银行卡上的现金去冲销医疗的费用。
  
  背景资料
  EMV标准
  EMV标准是由国际银行卡组织――Europay(已和万事达合并)、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共同发起制定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目前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其目的是在金融IC卡支付系统中建立卡片和终端接口的统一标准,使得在此体系下所有的卡片和终端能够互通互用,并且该技术的采用将大大提高银行卡支付的安全性,减少欺诈行为。目前正式发布的版本有EMV96和EMV2000。
  EMV2000标准是国际上金融IC卡借记/贷记应用的统一技术标准,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联合制定,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借贷记应用交易流程、借记/贷记应用规范和安全认证机制等。
  EMV迁移是按照EMV2000标准,在发卡、业务流程、安全控管、受理市场、信息转接等多个环节实施推进银行磁条卡向芯片卡技术的升级,即把现在使用磁条的银行卡改换成使用IC卡的银行卡。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EMV标准的完善及国际ENV迁移计划的实施,银行磁条卡向IC卡的迁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链接
  金融IC卡的两种平台技术
  目前,金融IC卡主要分为Java Card和Native Card。前者是基于Sun微系统开发的Java Card Platform Specification的智能卡产品,是Java平台中的最小子集,能够安全运行Java应用程序(Applet),同时Java Card支持Global Platform Specification,是专门对卡片应用进行安全管理(下载、安装、个人化、删除等)的通用规范。
  Native卡是和Java卡两者是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所说的Native卡是指卡片的COS(卡片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紧密相关,卡片不具有通用性和二次开发的API接口,应用的开发和底层COS密不可分,而且多数的Native卡仅支持单一应用,即便是支持多应用也是事先固化在芯片里的多应用,不能够像Java卡那样支持多应用的动态下载。
  就应用场景而言,Java Card和Native卡片都能够支持接触、非接触以及双界面的应用要求,两者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
  Java Card优势:
  •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 安全的编程平台;
  • 硬件无关性;
  • 与操作系统无关;
  • 支持多应用;
  • 支持Applet安全装载;
  • 开放的标准。
  • 由于使用开放的标准,同时利用Java语言的特性,Java Card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和平台无关性。支持多应用,相同的应用能够在不同供应商的Java Card平台上很好地运行而不需要任何定制化修改,同时能够在卡片发行后进行应用下载和删除,实现动态应用管理。
  Native卡片优势:
  • 优良的性能
  • 能够直接访问硬件,提供更多的定制服务;
  • 对智能卡硬件要求较低;
  • 能够支持多应用共存。
  • Native卡片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以为不同的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基于硬件的编程环境,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硬件的性能,提供更高的运行速度。
  由此可见,Java Card和Native卡各有优劣,卡片发行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现有的成熟方案,灵活地选择卡片平台,来更好地支持业务推广。
  中国国内最大的金融IC卡解决方案商之一――握奇公司,就为印尼Danamon银行提供了Java Card与Native卡结合的产品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Java Card的特性支持标准Applet应用,利于Native卡的特性提供可定制的通信速率和ATR修改,二者结合很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除了这两种平台技术外,中国银联也于2009年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智能卡多应用平台――N3。面向Web的N3平台可将银行柜台、POS、ATM等传统支付渠道与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电视银行等新型支付渠道整合在统一的架构之下,为持卡人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
  由此可见,选择何种技术的金融IC卡,完全要从应用场景、成本、交易速度、灵活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权衡和考虑,力求花最少的成本实现最适合的优质产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