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经济效益【让Linux更具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让Linux更具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2019-03-14 04:16:29 影响了:

  越来越多的Linux企业级应用的成功案例让很多人看到了Linux的勃勃生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应用了Liunx系统的企业对于Linux管理工具的渴求日益强烈,而它们的这种需求能否被很好地满足,有可能在未来左右Linux的命运。
  
  相比于Windows、Unix等商业软件,Linux以其免费、源代码公开和可以自由传播等无以伦比的优势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随即,Linux热如潮水般涌来并不断蚕食着其他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Linux市场2006~2010年预测与分析》显示,2005年中国Linux市场收入达到1180万美元,较前一年增长了27.1%。IDC预测,2006~2010年中国Linux市场将以年均复合增长率34.0%的速率增长,到2010年有望达到5110万美元。专家也断言,随着Linux市场的快速发展,Linux管理工具市场也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早在去年的Linux World Beijing 2005大会期间,人潮涌动的会议现场便让人们强烈地感到Linux应用热潮已经汹涌而来。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性能,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企业纷纷将部分业务从原来的Unix和Windows平台转移至Linux平台。目前的Linux应用已渗透到了政府、教育、媒体、公共服务、金融、电信、制造等多个行业。Linux服务器在高端行业中逐渐站稳脚跟,在一些企业的支撑业务中起到重要作用,Linux服务器产品及相关服务的销售则构成了Linux厂商主要的收入来源。可以说,中国Linux市场已然取得了稳健的增长,整个产业链也更趋成熟。
  Linux自发布以来,可以说是一直顺风顺水,越来越多的Linux企业级应用的成功案例更是让很多人看到了Linux的勃勃生机。然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应用了Liunx系统的企业对于Linux管理工具的渴求日益强烈,而它们的这种需求能否被很好地满足,甚至有可能在将来左右Linux系统的命运。平心而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请听笔者慢慢道来。
  
  Linux的“短板”
  
  著名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水桶到底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箍成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长那块的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Linux最终能否取代其他一些主流的商业操作系统,可能也同样并不取决于它显而易见的诸多长处,而在于它的劣势。对于Linux系统的优势,很多媒体都已经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地数说过,可是Linux系统的“短板”却一再被厂商、用户和媒体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可能是一种善意的做法,但是在真刀实枪的市场搏杀中,Linux却难以回避对方重拳击打自身的“软肋”。
  在笔者看来,虽然凭借着强大的功能、卓越的稳定性以及其开放源码的基础,Linux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的操作系统平台,但企业在应用中普遍感觉缺乏Linux管理工具却是不争的事实。有人可能会说:Linux下不是有非常多的低价格或者免费的管理工具可供选择吗?不错,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其中的绝大多数管理工具都不是企业级的,只适用于那些小型或者并不重要的应用环境。
  Linux的发展初衷之一是谋求为用户节省费用,并增加灵活性,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支持和管理需求的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抵消掉这些优点。一些专家认为,只有当Linux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得到很好的管理,它才能够帮企业省钱。也正是因为缺乏专业级的管理工具,虽然一些大型企业使用了廉价甚至免费的Linux系统,但是管理成本却一直居高难下,由此Linux厂商宣扬的所谓低成本优势也被微软等公司攻讦和嘲弄。不过对于那些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来说,Linux还是可能会成为主流平台的。由于中小型企业一般不大会使用企业级的管理工具,因此它们完全有可能采用开放源代码或者共享件管理技术来管理Linux。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现有的手段同以前的管理技术没有冲突。
  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Linux厂商之一,Novell公司对于Linux管理工具有着很深的认识。该公司中国技术总监李岩表示:“Linux已经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统,并早在2003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获得业内的广泛认可,其中管理工具的完善和丰富将会更大规模地促进Linux在关键业务中的应用,改善应用和管理环境。管理工具将是一个将Linux推向一个新高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如今高级先进的系统管理工具确实使得Linux管理变得迅速、高效并且廉价,单就这一点来说,Linux管理工具居功至伟。
  
  工具也是服务
  
  虽然Linux以其开源、免费等特点赢得了用户的广泛青睐,但是现实问题还是不能不提:由于Linux很难像Windows、Unix等商业操作系统那样通过出售产品或专利而获利,那么提供Linux系统的厂商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利模式?Novell公司亚洲区总经理张先民博士就认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现在都在走服务的道路,而服务也将是Linux获利的源泉。在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服务”的概念扩大化,因为对目前的Linux管理工具从诸多角度进行分析,我们都会发现它已经具备了“服务”的基本特质,而且正在成为不同Linux厂商之间的重要区分界限。
  基础架构和应用管理厂商显然也都已经注意到Linux管理工具这一发展趋势,并且有所动作,很多国际厂商(比如BMC、CA、HP等)都开始为Linux系统提供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此同时,Linux系统厂商们也通过提供“管理工具服务”尝到了甜头,开始把管理作为潜在的利润增长点,纷纷踊跃地通过自我开发或是其他方式(譬如委托其他公司代为开发或是购买第三方开发的、现成的管理工具),为用户在Linux软件包中提供一些管理工具。而对于那些缺乏明确产品导向或是急于找寻新突破口的软件公司来说,开发Linux管理工具也正在成为它们认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那么这种Linux管理工具的开发热潮会给国内厂商带来什么呢?“带来挑战。”李岩如是说:“国内厂商习惯于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修补或做一些整合工作,但是目前没有先进的Linux管理工具的开源技术,所以要开发出好的管理工具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软件的技术积累,所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确实如此。伴随着迅速增长的Linux系统应用,企业IT经理需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适应与管理Linux环境。然而由于Linux在管理工具方面起步较晚,在此领域较为成熟的公司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不过,市场总是会与需求相协调一致的,也终究会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热衷于为Linux提供各种管理工具,并不断地对这些工具进行改进和完善。正如李岩所谈到的:“操作系统总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系统的易用性,而在管理工具方面以及管理工具的合理性、易用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基于Linux平台的软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有人大胆预言,基于Linux平台的软件市场最终将发展成为整个软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其中,Linux管理工具肯定会抢占到非常显眼的战略地位。
  我们相信,随着影响力的扩大,Linux管理工具的开发与商业化正在逐步满足技术巨头们的战略需求,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激起了厂商们一波又一波的开发兴趣,汇聚在Linux周边的力量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无疑,开发Linux管理工具最终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绝大多数软件厂商的高度关注。并且,这样的吸引力还会继续强化下去。
  
  春天来了
  
  通过几年的发展,Linux在行业应用中已经有了许多颇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令人信服的应用效果、周到及时的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很好地扩大了Linux在业界的影响。我们可以说,目前用户对于Linux的认知度和信心度已经有了显著提高,而在这当中,Linux管理工具功不可没。
  如今Linux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关代理、FTP服务器、新闻服务器等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而且目前多数主流软件厂商都推出了支持Linux的管理工具。目前,市场上常见的Linux管理工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软件包及补丁管理工具。这类工具强调在单机环境下对软件包以及补丁的管理,由于广大用户越来越重视安全以及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厂商们会不断发布安全更新,而对于这些安全更新,用户往往需要通过客户端的软件包以及补丁的管理工具来进行获取。譬如Patch management of ZENworks Linux Management、YaST Online Update以及Red Hat Network等均是如此。
  (2)单机统一管理框架。这类工具强调在单机环境下对服务、软件、硬件以及其他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典型的产品包括Novell SUSE YaST等。
  (3)企业级资源管理解决方案。这类工具强调在企业内部对资源的集中管理,典型的代表就是ZENworks Linux Management。
  目前,企业应用最为普遍的Linux管理工具主要包括:Novell陆续推出的SuSE YaST(Yet another Setup Tool)、YOU(YaST Online Update)以及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 (YUM);Red Hat的RHN(Red Hat Network)和RPM(Red Hat Package Manager);Debian开发的APT(Advanced Packaging Tool)等。这些管理工具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侧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企业的管理操作与管理流程。
  当然,除了Linux厂商持续不断地开发新的Linux管理工具以外,其他一些软件厂商也卓有成效地进行着多个种类Linux管理工具的开发和支持服务工作。这些厂商提供的管理工具包括监控类管理软件Nagios、Groundwork,性能表现类管理软件Velocity Software公司的Esalps,智能配置、碎片管理软件Levanta Intrepid M以及Opsware服务器自动化系统等。这些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在Linux的应用中提高对于关键事件的集中关注程度,并且解决企业内部规定与相应管理不协调的问题。
  许多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则更“钟意”于接受大型管理工具提供商提供的产品,诸如IBM的 Tivoli、HP的OpenView以及CA的Unicenter等。这些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在无须过多技术性扩展的条件下方便地对超大型异类环境进行管理,允许企业可以应用与管理Windows、Solaris、AIX、z/OS或其他系统几乎相同的方法方便地管理Linux系统,而这无疑给企业的Linux应用带来了无比的便利与快意。
  各种相关产品的不断问世,似乎预示着Linux管理工具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产品的选择
  
  一般而言,Linux管理工具可以分为两类:套件和专用产品。套件自然是最引人注意的产品,它们往往涵盖了众多功能,试图覆盖某一领域(存储、网络、安全性、服务器性能以及软件等)的所有管理工作;专用产品则是对于套件在重要特性和功能性上的有效补充,针对套件中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的一些元素,它们常常通过坚持某种管理理念(例如基于异常的或面向业务流程的)让自己与众不同,或者它们可能拥有不同寻常的用户界面(通常是更多的图像)或独特的特性配置(以非正统的方式组合特性)。
  面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Linux管理工具,企业在选择Linux管理工具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首先,企业需要确认的是自己是在哪里获得了Linux支持以及如何获得了Linux支持,是从设备供应商(比如IBM、HP或者Dell)那里获得的支持,还是直接从发行厂商(比如Novell、Red Hat)或是从第三方厂商(比如Oracle)那里获得的支持?其次,企业应当明晰自身的管理需求。Linux管理工具已经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应用部署和管理、IT资产管理、备份存档管理、配置管理、更改管理、桌面管理、网络管理、打印管理、补丁和升级管理等等。没有一种管理工具(甚至套件)可以覆盖所有的功能,因此企业需要搞清楚是套件合适,还是专用产品的集合更适用于自己。同时,企业还应考虑管理员的特点与需求,比如是侧重于实际应用还是侧重系统本身的使用,管理员是否有很强的Linux基础等。
  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Linux已经逐步成为较为主流的平台。TurboLinux市场部的蒋顺利就表示,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订购Linux产品与服务。然而采用开放源代码或者共享件管理技术来管理Linux,对于中小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而言,无疑还是太苛刻了一些。红旗Linux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郑忠源认为:“技术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对Linux管理工具的需求是更加强烈的,因为Linux管理工具可以很好地为企业解决系统易用性的问题。”
  目前,将Linux管理整合进已有的管理工具的举措在今天仍是格外引人注目的。因为即使Linux系统已经大量进入企业的应用范围,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将继续使用非Linux系统的服务器。客观地说,没有任何一个操作系统是所谓的“最好”,或者说它对于企业执行每一个任务、实施每一项应用都是最好的选择。多种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我们还将在很多场合看到,这种混合应用模式不可避免。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在选取Linux管理工具时考虑到对于已有的其他操作系统的支持,无疑将会减少很多成本开销。
  
  些许期待
  
  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Linux对于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性,面对Linux所具备的高性能、低成本、安全性高等优点,决策者们很难做到无动于衷。如今的Linux管理工具已经打破了传统功能型软件系统封闭的束缚,进入了更开放、丰富、独特、可伸缩扩展的软件新境界,为企业搭建高度灵活、柔性的“架构性平台”提供了可能,使得企业的管理决策更加快速有效。
  我们期待着,作为Linux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Linux管理工具能为用户在安装、部署、管理、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时推进Linux企业级应用在中国的进程。
  
  链接:另一种声音
  今年2月,企业管理联盟EMA在其公布的调查报告《获取Linux管理的真相》中,反驳了之前开放源码开发实验室OSDL的研究和“获取真相”运动(被很多人认为是微软向Linux发动的市场攻势)的观点:“高昂的系统管理费用导致了超高的TCO,使得Linux的运作成本抵消甚至超出了由于使用Linux系统而节约的经费支出”,以及“基于Linux的系统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几方围绕着敏感话题的调查充分显示出,Linux在逐渐走向企业级应用的道路上,与Windows的战火已经烧到企业管理成本问题上。
  EMA的调查涉及到200多家企业,范围从只有约20台服务器的小企业到拥有1000台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覆盖了金融、制造、零售、教育、服务、媒体以及通信等在内的多个行业。调查发现,每个Linux管理者平均负责68台服务器,而Windows管理者则平均负责32台服务器。由此可见,就生产力而言,Linux系统管理员可以比Windows管理员管理更多的服务器,Linux系统也可以完成比Windows系统更多的工作任务。当然,在管理过程中,超过80%的接受调查者反映他们使用了相关的管理工具管理Linux服务器。在系统准备方面,75%的管理者应用复杂的工具可以在1个小时以内准备好系统,1/3的管理者在30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系统准备工作。在碎片管理方面,多数的Linux系统管理人员每周花在服务器上的时间少于5分钟,系统管理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问题解决方面,超过60%的案例表明,当Linux系统出现问题时,管理员诊断并且解决问题的时间少于30分钟,比行业平均水平快8倍以上。技术管理与支持方面,在同时使用Linux和Windows系统的企业中,有88%的企业认为管理Linux系统更加省力,有79%的企业认为无须花费精力进行Linux咨询,63%的企业认为无须在Linux相关培训中花费精力。
  我们可以想见的是,调查中也许还有一些关键的因素并没有被周全地考虑进去,从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另外,EMA的TCO分析只是从成本的角度来描绘企业当前的状态,但如果想要在企业部署计算平台时能够有一个正确的选择,还应当考虑选型过程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投资回报率ROI。只有结合了TCO和ROI的全面分析,才有可能清楚地告诉企业决策层哪个系统真正可以满足本企业的计算要求。因此,对于目前这些相关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我们就兼听偏听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