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中生关于手机调查报告1500字(精选多篇)_高中生调查报告
 

高中生关于手机调查报告1500字(精选多篇)_高中生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4:54:14 影响了:

第一篇:调查报告的1500字

扬州市文物保护方法调查报告

(前言:文物保护团队的同学请注意,以下是调查报告团队部分1500字,请参考并酌情增减,然后加上自己的500字感悟即可。建议自己的感悟分正反两面,其中以正面为主要,并且具体举几个例子增强论证性)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民族精神的载体,保护好它们,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使命。而科学的保护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文物,履行先人遗留下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化1101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从实际出发,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特点,制定了比较符合我们的活动主题————扬州市文物保护方法调研

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将活动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扬州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市民的满意度,方法是问卷调查

第二步,按古木、木制文物、木质建筑、纸质文物、金属文物、玉质文物、瓷器和土石文物8个类别,分别实地走访该类文物保护的现行办法。

第三步,宣传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一些义务劳动

经过了20天的四处奔走和调查总结,我们团队很好地完成了以上“三步走”战略,取得了如下的成果: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市民对扬州市文物保护现状持肯定态度,只有大约3%的市民给了差评(估计他们没有认真回答问卷,只是应付地胡乱填了答案);而对于文物保护的发展倾向,见解分歧就大了。35%的市民认为应该合理开发,用于旅游,以增加收入,减少文物保护的支出;30%的市民认为应该收藏在博物馆内,适当观赏;20%的市民认为收藏于民间也是不错的选择,少数人认为保护文物费钱费力,没有必要。 其次,通过实地走访各个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咨询了一些专家学者,经过我们的总结和整理,得到以下文物保护的要点:

① 石质文物:表面去垢,使用有机材料保护膜,改善周围环境

② 金属文物:表面镀层,使用缓蚀剂,及时除锈

③ 玉质文物:保持一定湿度,防止碰撞,避免灰尘,避免阳光直射

④ 纸质文物:保持一定湿度,通风良好,避免光照

⑤ 瓷器:防止碰撞、防止摔碎

⑥ 古木:及时施肥,定时除虫,支撑拉吊,避雷

⑦ 木制文物和木质建筑:杀虫,使用保护膜

最后,活动中我们团队组织和发起了如下有意义的活动:

① 组织参观了扬州工艺坊、扬州佛教博物馆以及东关街等历史名胜

② 发起了一次清理运河垃圾的活动

③ 为双博馆义务做贡献,清除玻璃柜上的灰尘

④ 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自制传单并发放

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虽然是遗憾但也催我们奋进: 我们的化学专业知识还是太过浅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方法的化学原理,一我们的知识很难解释,一般只能够回到学校问老师或者上网查找资料,这令我们很郁闷,也

使得我们意识到学海无涯,我们还很嫩。

无心插柳柳成荫,此次活动,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比如团队意识,比如分工协作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惨的教训,比如那次去双博馆,事先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了解到26路公交车改了路线,结果我们大家在大太阳底下步行了四十多分钟,又累又热,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那时心里不住地暗暗定决心,下次不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免得再遭这样的罪。

第二篇: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500字

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要求1500字,适合高中学生的,满意答案: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不知不觉之中,暑假又到了,回头想想自己大一的生活,又想想自己将如何面对暑假,是回家还是在外面找工作,一时茫然,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500字。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所以要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己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所以我向家人宣布趁着暑假有这样一个机会,好好的大干一场。放假之后的一个星期我都在市中心找工作,可是要不是工资低的养不活自己,就是怕自己累到。到最后三天过去了,我还是一无所获,我终于知道原来自己一直是眼高,觉得只有那种体面的工作才适合自己,眼看我就要放弃了,可是又想到我和家人说过我一定会找到工作,仍而他们却笑我不出一个礼拜就会放弃。我就不放弃,我就要做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我能行!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次我不再把眼光放的那么高,我想到自己是学市场营销的,所以我就专门去找那种大型超市,看下是否需要导购,终于在一个商场里面找到了一份导购工作。第一天工作就是小组主管交我商场里面的规定。1.严格遵守商场的规矩。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然,作为一个单位也有相应的规定了。2.做事勤快,不能偷懒,不仅要做好本职作,还要帮助其他人.3.虚心向别人学习,努力完善自己.4.对待客人要面带笑容,耐心服务.5.要与同事和睦相处,争取在大家心中留存一个完美的形象!就这样我开始了工作,也许是由于自己制定了完善的计划,所以工作还是很顺利的,虽然有些客人很叫真,很难缠,只要耐心解答就会解决问题;同事还是很友好的,也许是由于我的工作时间短,对他们没有竞争吧!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有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社会实践报告《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500字》。 在经历了这次的工作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与我们的想象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一个小小的商场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有细心,还要有策略,谋划。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才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处世的能力。让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我们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让我们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希望以后学校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从各方面锻炼我们!相关问题:谁能发片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范文给我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怎么写啊?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谁给我拉几篇?高中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3000字左右)高中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转载来自于: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搜搜问问

第三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500字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对于一位知识青年,当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了解及社会、锻炼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历练,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二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 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调查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 一个“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14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

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三 、 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 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才是目的,而不仅是单纯提高gdp。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期打算,要有信心,有决心打好这场仗。祖国的未来离不开新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时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

第四篇:【政府经济学】(1500字调查报告)

城市旅游和谐发展对公共管理体制的外部现象

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关联性特点愈来愈明显。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业,旅游资源同有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外部性现象。从中体现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外部不经济性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负而影响。科学分析和应对旅游业的外部性现象,对建构高效的公共管理体制是推进城市游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需要兼顾相关群体的利益。

从资源的归属来看,旅游资源无论处于何种开发状态,其根木属性是城市公共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当的开发或过度商业化现象,既破坏了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可供个体居民或部分居民消费或使用,而不需要或不能够让这此居民按市场方式分担其代价或成本费用的产品。不同类型的旅游组织或旅游地,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尽相同,而且以不通的行为主体为中心会涉及不通的利益相关者(1)这就要求在识别利益相关者时,不能仅重视正式的组织而忽视了非正式的利益相关者组织的重要性(2)。

(二)旅游产业要素的“交叉治理”,需要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

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公共资源,在管理权归属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少城市的景区景点类资源属于园林管理系统,宗教文化资源属于宗教管理部门。旅游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这种管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的政治地理范围内,同一旅游资源虽然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在规划和开发无法阻止“搭便车”的现象,以政府主导为核心的旅游业运行体制既是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条件,也是旅游业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3)。政府统筹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集合各方力逞,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区域旅游发展的“屏蔽效应”,需要加强管理上的统一协调。

地理差异性是旅游资源的显著特征,但旅游资源所在地理区域与行政辖区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城市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旅游区的空间位置关系,导致由于一个或几个旅游区的存在而对某特定旅游区形成空间竞争态势,并使之处于劣势的现象,形成了旅游区的区位屏蔽现象(4)。而旅游资源是以内在物质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同于行政区域的分布规则,旅游区之间在通过各种渠道弱化“界屏蔽”效应的同时,应该发挥边界重组相邻区域空间结构的基础性治理功能(5)。这种治理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资源无论是城市内部的资源位置差异还是城市之间的资源差异,在进行开发利用时都应树立“大旅游”和“一盘棋”思想,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跨越行政地域界限的旅游资源,要紧紧围绕资源本身的价值进行开发和利用。区域问题的统一协调、互惠互利,可以有效解决体制上、管理上和经营中的一系列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

和协同发展。

(四)旅游产品的促销层次性,需要进行有机协同和统一的旅游形象宣传。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互相补充。旅游产品的促销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第一层是旅游形象宣传,如国家旅游形象、省级旅游形象、地区旅游形象;第二是跨区域旅游线路或旅游大区宣传,这是仅次于形象宣传的旅游促销内容;第三层具体到企业的产品促销。显然,政府主导进行的宣传主要是第一、第二层次,其中旅游形象宣传是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即政府出面组织大型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企业通过缴税或上交特殊费用等方式统一为促销贡献财力;跨区域旅游线路或旅游大区的宣传主要是政府间的合作、协调,强调的是采取统一行动、保持统一步调。

参考文献:

【1】 李正欢,郑向敏. 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4(10):85-91

【2】 江若尘. 企业思维模式的新趋势: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6):35-41

【3】 曹国新. 解析中国旅游商品的政府失灵【j】.旅游科学,2014(4):6-9

【4】 杨新军,张族群. 旅游屏蔽区的城市空间拓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1)74-77

第五篇:高中生感恩节作文1500字:感恩论

高中生感恩节作文1500字:感恩论

摘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衷衷父母,生我够劳!鹿乳奉亲剡子思,卧冰求鲤王袢孝。苍生兮,父母之恩,能不报乎?诸君唯心怀感恩,发奋图强,学有所成,兹方慰父母之心也??

感恩论

《增广昔时贤文》有言曰:“羊有跪乳之思,鸦有反哺之义。”此乃中人当心怀感恩,恩报昔时所受之恩也。诚如斯言,人生在世,你往我来,倘非宽民相助,于穷困之日解襄以趋,相濡以沫,则安能越山跨坎,济沧渡海乎?故既受恩之生不可寡,则受恩于人亦字不遗旧情,耿念在心,思来日倍极之是也!然情有情分,恩有恩别,以余为,人生天地问必想之恩有四:感恩父母美育之恩,感老师教育之恩,感同友关爱之恩,感社稷优政之恩。

首曰父母美育之恩。中划蒙童读物《劝报亲恩篇》末诗曰: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厚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美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是哉!兹言道尽天下亲情之无私,亦劝诫世子当以孝道回报,以真心关怀之也。父母者以余见,世至尊。何也?试问君,汝父母曦未盈而去,暮既至不归;千路奔波,万里劳碌,淬心沥血,栉风沐雨、莫于何者?甭虑,皆为其子费女安于学业,丰衣足食,不愁来日衣不裹体,食不足腹也!然天下父母索儿女之报者何人?怨劳怨倦者何人?父母犹桑蚕,星月耕耘不辍,为圆莫愿,唾沫湿亮锄楔棘,及心枯血竭,丝尽方止。问苍茫大地,兹心谁者堪媲?故为人儿女,倘忤逆不知孝敬骨肉之亲,则诚犹言“罪逆天”矣!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衷衷父母,生我够劳!鹿乳奉亲剡子思,卧冰求鲤王袢孝。苍生兮,父母之恩,能不报乎?诸君唯心怀感恩,发奋图强,学有所成,兹方慰父母之心也!

次曰老师教育之恩。常言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此乃传人继师之道而不忘师之恩赦也。师为园丁,子为蓓蕾;师既摩顶放踵真心育贤才,汝当韦编三绝全意求渊知,方为尊师,之道,感师之恩。教师之本分,然其但教汝等书乎?非也!于学校,师既为师,师又为父,师又为母,师又为汝等前涉指

标导航之前辈。故为师非常务之《圣经》“孝为百行之首”申之孝敬父母,以“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襄萤映雪”励之奋发图强,以雷锋、张思德、焦裕禄教之为人民服务。师可谓尽其心焉矣!倘学生犹不尊师道,则其末来不良不莠,甚乎行不法而擒,跟跄入狱,亦不能罪师之过也。身为学生,试使尊师重教,心怀感恩,坚拼不懈,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虽则穷寒,然终被褐胚王,亦无憾矣。

故吾曰:“千山万水有穷时,只有师恩无尽处。”

再曰同友之恩。孔夫子曰:“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罗曼?罗兰则言:“拥良友,生命方尽显其值。”斯托贝犹言:“财富非朋友,而朋友真财富(本文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莘莘学子,起卧行坐于校园,进出学习莫乎同友之间。倘于学校之内无一好友,则将焉生活、学习也?既为好友,则当至帮至助,你我关心,“疑难相与析”,欢乐共与之。失败之时,同友一言勉劝重振雄心;寂寞之时,同友一语搭讪心

扉淌朗。故同友之恩,亦堪深厚,汝当抢恩勿念,受惠莫忘,方为君子之行也。故曰:“投之以桃当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末曰社稷优政之恩。古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兹,国乃家之本也。设若无国,家将焉存,人将焉生?故倘渚君学有成,技有所湛,则于社会之中当不忘社稷之优政,时刻恩报方是哉!譬如华罗庚、钱学森、邓稼辛于世享有盛誉之数学家、科学家,其虽曾留学国外。待遇优厚,然思国之人才紧缺,其遂舍弃一切!诸君倘诚及兹,则梁王公之谓“少年中国”指日可待矣!社稷之兴,望在红日;红日破晓,其道大光。故无论何时何地,俱当心系社稷,心怀感恩,心思贡献方为豪杰。

感恩者,心之善

第一篇:调查报告的1500字

扬州市文物保护方法调查报告

(前言:文物保护团队的同学请注意,以下是调查报告团队部分1500字,请参考并酌情增减,然后加上自己的500字感悟即可。建议自己的感悟分正反两面,其中以正面为主要,并且具体举几个例子增强论证性)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民族精神的载体,保护好它们,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神圣的使命。而科学的保护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文物,履行先人遗留下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化1101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从实际出发,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特点,制定了比较符合我们的活动主题————扬州市文物保护方法调研

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将活动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扬州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市民的满意度,方法是问卷调查

第二步,按古木、木制文物、木质建筑、纸质文物、金属文物、玉质文物、瓷器和土石文物8个类别,分别实地走访该类文物保护的现行办法。

第三步,宣传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一些义务劳动

经过了20天的四处奔走和调查总结,我们团队很好地完成了以上“三步走”战略,取得了如下的成果: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市民对扬州市文物保护现状持肯定态度,只有大约3%的市民给了差评(估计他们没有认真回答问卷,只是应付地胡乱填了答案);而对于文物保护的发展倾向,见解分歧就大了。35%的市民认为应该合理开发,用于旅游,以增加收入,减少文物保护的支出;30%的市民认为应该收藏在博物馆内,适当观赏;20%的市民认为收藏于民间也是不错的选择,少数人认为保护文物费钱费力,没有必要。 其次,通过实地走访各个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咨询了一些专家学者,经过我们的总结和整理,得到以下文物保护的要点:

① 石质文物:表面去垢,使用有机材料保护膜,改善周围环境

② 金属文物:表面镀层,使用缓蚀剂,及时除锈

③ 玉质文物:保持一定湿度,防止碰撞,避免灰尘,避免阳光直射

④ 纸质文物:保持一定湿度,通风良好,避免光照

⑤ 瓷器:防止碰撞、防止摔碎

⑥ 古木:及时施肥,定时除虫,支撑拉吊,避雷

⑦ 木制文物和木质建筑:杀虫,使用保护膜

最后,活动中我们团队组织和发起了如下有意义的活动:

① 组织参观了扬州工艺坊、扬州佛教博物馆以及东关街等历史名胜

② 发起了一次清理运河垃圾的活动

③ 为双博馆义务做贡献,清除玻璃柜上的灰尘

④ 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自制传单并发放

当然,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虽然是遗憾但也催我们奋进: 我们的化学专业知识还是太过浅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方法的化学原理,一我们的知识很难解释,一般只能够回到学校问老师或者上网查找资料,这令我们很郁闷,也

使得我们意识到学海无涯,我们还很嫩。

无心插柳柳成荫,此次活动,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比如团队意识,比如分工协作等,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惨的教训,比如那次去双博馆,事先准备的不够充分,没有了解到26路公交车改了路线,结果我们大家在大太阳底下步行了四十多分钟,又累又热,这次第怎一个惨字了得,那时心里不住地暗暗定决心,下次不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好充分地准备!免得再遭这样的罪。

第二篇: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寒假实践: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

查》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受关注。原来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寻求一条适合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务之急。

从繁华都市到卫星城镇,你总会看到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搞建筑、送牛奶、卖小吃、当服务员、做清洁工??他们不知疲倦,风雨无阻,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苦活;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是从农村流入到城市的新生劳动力,他们就是为生存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成俗为“农民工”。置身繁华都市,漫步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工作中的劳累,但我们却看不到他们相隔千里、日夜思念的家乡。

农村现在随比原来有所改变,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大的很。当前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农作物,玉米、棉花、小麦;养大棚种植蔬菜,豆角、茄子、黄瓜等;,牛、羊、猪、鸡等;外出打工,建筑工,清洁员等;自主创业,开小超市、做小生意、理发等。

第一个种植农作物,生产资料价格的猛增,电费增加,柴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影响到农业机械在耕作方面的价格昂贵,使农业成本大幅增加,然而小麦、玉米、棉花的价格一直是徘徊不前,我们不妨算

一下一亩地一年的收入,秋季玉米产量1200斤/亩,现在是市价1.06/斤,收入是1272元,种子60元,农药25元,化肥200元,水电费30元,播种、收割脱粒125元,合计440元,仅剩800元;夏季小麦亩产1000斤/亩,市价1.09/亩,收入是1090元,种子60元,农药20元,化肥180元,播种,收割脱粒140元,水电费30元,合计430元,仅剩600多元,也就是说一年收入是1400多元/亩。

第二个,种植大棚蔬菜,由于本人家乡种蘑菇的多就所说蘑菇吧,一般种植蘑菇种植成本是一万左右,现在每斤是2.5元左右,每个大棚一般产量为4500斤左右,一年两个周期也就是仅剩10000多吧。

第三个,养殖牲畜,一头牛一般是静挣2014元左右,一头养猪静挣300元左右,养蛋鸡静挣20元左右每只。

第四个,外出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占绝大多数,我们这儿一般一年收入在4万左右,别的地方真不知道。

第五个,个体商户,他们收入不等,多的在10万以上,有地1万也挣不了,主要是从事行业不同,收入也是不等的。

现在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1.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增加;2.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显现,近年来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农村落后的现状,目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尚未起作用,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是很低,3.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许多人难以顺利就业,一方面原因是农民对期望的收益较高;另一方面,虽然农民有就业的冲动,但是就业适

应性较差。4.农民自主创业和基本技能较差。在农村文盲半文盲占绝大数,即使有文化也只是点点滴滴,因此“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占绝大数。

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1.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尤其是种植农作物受自然环境影响最明显。如今天气变化无常,时常发生旱涝灾害,假如有的土地遭受灾难,也许减产,也许是颗粒无收。因此,农民这部分收入没有保证,自然灾害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2.农民收入来源和产业结构单一;自古以来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庄稼地,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慢慢有了种植大棚,养猪、牛、鸡等,还有外出打工的。即便有了这样的收入,农民的收入还不是很高,缺少一定的科学方法。因此解决农民收入来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3.受农业生产成本的制约;虽然在种植业方面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会增加很多。例如大棚蔬菜子,原来的时候七八元一袋,但是现在得三十多一袋,一个大棚成本是一万七八,一家至少盖两个大棚,这就得三万多,再加上化肥、农药、水电费等成本就更高了。所以最后一年基本上赚不到钱,因此,成本的制约也是遏制农村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4.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民几乎都在从事最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他们对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对高技能的获取,经济的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是有限的。这就是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机会的获取和工资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有一重要原因。

因此,1.农民应种植一些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产品;既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想办法改变种植品种,来适应环境,多种植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品种。2.扩大产业结构;农民的收入不能单靠种植业,要多开发些收入来源。比如代加工,现在农村妇女多收人代加工手套和做一些简单的工艺品,男士则帮别人加工半成品。还有养殖业,现在随着品种的越来越广泛,对养殖业的要求越来也低,靠水养鱼靠平地种菜等等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不错选择。3.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包括贷款、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补贴。因为现在物价在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收入增加缓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对(请收藏本站:Www.HAoWORD.cOM)农民生产生活进行支持。比如控制农药和农用材料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减少成本,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很多。对农民的补贴不只是发钱,也可以发放一些农药、化肥、或者农具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大大减少成本的增加,对有需要的农民发放贷款,使他们更方便的去生产或去创业。4.提高农民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从身体素质方面,多建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供农民娱乐休闲。多引进一些健身器材,供农民锻炼,也可以专门组织大家学习将身操或者健身舞蹈,这样可以消除一天的劳累疲惫是第二天能更好的投入生产。从科技素质方面,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和一些专业技术工作,集中培养一部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以后做到科学养殖和向高技术领域迈进。从文化素质方面,以前由于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不能供孩子上学,以至于现在许多农民文化水平很低。种植业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收成很少。甚至在打工是也不能到工

资待遇高的工作,职位职能是最基础的。现在农村应开设一些专门给农民上课的学校,可以有经验丰富和学历高的人,对村民进行讲授和培训,这样农民的文化水平会不断增加。

通过这次调查,农民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农民的收入增加速度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很多,而且还发现了比较可喜的问题,现在农民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只要有能力都会供孩子上大学。以后工作即便是大工也会找到职位比较高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的收入问题会得到解决,农村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第三篇: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6.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7.农民工地位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子女教育无着落,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权享有城市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稳定,甚至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资。

二.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2. 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3.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4.推进乡村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可以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为,同时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庄,政府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参加选举。通过上述措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6.社会保障措施不力,致贫因素增加。由于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在住房、医疗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外,国家出台的一些保障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执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实际收益不大,像农村合作医疗,仅从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看,同一品牌和剂量的常用药,从定点医疗机构购买的,药价即使扣除报销部分,往往比从药店购买的还贵,因而其最大受益者并非农民,而是医院。

7.农民工地位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子女教育无着落,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权享有城市居民的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而且工作很不稳定,甚至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基本的低收入工资。

二.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 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例如在大年陈乡建立水果加工企业,在何坊乡建立蔬菜加工企业,在石庙镇建立桑蚕加工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

2. 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3. 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4.推进乡村民主建设,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对于村干部选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对于出现“贿选”现象的村庄,可以在村内设置观察员,监督村里的选举行为,同时加强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严厉打击“贿选”行为。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村庄,政府应加大对其民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参加选举。通过上述措施,切实选出高素质的村干部,使其真正发挥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5.加大师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前来任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使之健康成长。

6.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制度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减轻农民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规范制度体系,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7.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施,切实选出高素质的村干部,使其真正发挥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5.加大师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前来任教,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使之健康成长。

6.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制度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农民生产和生活,减轻农民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规范制度体系,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农民真正从中受益。

7.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第四篇: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align=left>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社会实践报告《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暑期社会实践》。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第五篇: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及负担调查报告

我来自农村,农民的收入影响着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他就是我的费用的全部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家系的全部的经济来源,农民是我国一个大的集体,占有我国人口的60%以上,也是我国政府备受关注的一个集体,在近几所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减免税收,向他们发放经济补助,

尽管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城乡差距还是很严行,这些都体现在交通,素质,人口的流动,思想等这些方面,

在农村,交通不是很方便,不能达到很好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产品不能运送出去,外面的好东西也不能运进来,导致产品的收入不是很高,而且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快,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在这些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是自己自足,从而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民工,到外面做工,农民工在外面赚的钱才是村村的主要的经济来源,用来供自己的子女读书,和家用。存款几乎是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农村父母送子女读书走出农村思想的力量的源泉,

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在家乡的都是一些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而老年和小孩占总人口的85%,在这种比例下的生活素质总会提高呢,而且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在农村得不到普及,和发展。这样看来,农村也是各大商家的替在的市场,所以经常会有家电下乡的活动,在这些看以好的东西,其实和城市比已经落下了一个层次,而且在现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农村有很多的人不知道用手机,他们所了解的手机在他们的概念里,仅仅只是能打电话和接听电话而已。在这几年,电脑在全国的普及很快,但是农村也不是很多人会使用,这也为高速的信息发展提供了障碍,

人口的流动在农村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有一定经济积累的农民,就搬到城市定居,尤其是这几年政府的政策有所放宽,这样的事情是越来越严重了。

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

第一,农业集约化生产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存在矛盾。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中国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

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中国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

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政府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国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

第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之间存在矛盾。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

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中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政府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

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

第三,农村村民自治和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之间存在着矛盾。村民自治在中国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中国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政权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政权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政府”,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乡镇政府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

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中国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政府的行政权力,那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

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中国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政权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中国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

第一篇: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从题型来看,这是一道仿句题型,而仿句,我们是从小学就接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称之为“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后二年级,开始练习造句,从三年级开始成为习作。这是从基础阶段就打下的基础,写句子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得满分的学生只有19人,也就是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近17%。剩下83%的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分。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学生填空填不满,题目要求要仿写四句,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个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几格,这样的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人、诗歌了解少之又少。5%的学生一个空都没有填,脑袋中古诗空空如也。52个人虽然填满,但是33个人的仿句却因为诗人与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辞不优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过以上数据,我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触即发、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悬一线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第二篇: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触即发、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悬一线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8篇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一篇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八篇,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八篇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从题型来看,这是一道仿句题型,而仿句,我们是从小学就接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称之为“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后二年级,开始练习造句,从三年级开始成为习作。这是从基础阶段就打下的基础,写句子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得满分的学生只有19人,也就是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近17%。剩下83%的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分。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学生填空填不满,题目要求要仿写四句,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个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几格,这样的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人、诗歌了解少之又少。5%的学生一个空都没有填,脑袋中古诗空空如也。52个人虽然填满,但是33个人的仿句却因为诗人与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辞不优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过以上数据,我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触即发、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悬一线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8篇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一篇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八篇,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八篇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合肥寿春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寿春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从题型来看,这是一道仿句题型,而仿句,我们是从小学就接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称之为“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后

二年级,开始练习造句,从三年级开始成为习作。这是从基础阶段就打下的基础,写句子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得满分的学生只有19人,也就是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近17%。剩下83%的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分。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学生填空填不满,题目要求要仿写四句,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个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几格,这样的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人、诗歌了解少之又少。5%的学生一个空都没有填,脑袋中古诗空空如也。52个人虽然填满,但是33个人的仿句却因为诗人与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辞不优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过以上数据,我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四面楚歌、一触即发、朝不虑夕、岌岌可危、危如累卵、命悬一线、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8篇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

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一篇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八篇,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八篇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是针对青少年特定人群阅读状况开展的调查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家长与孩子在课外读物方面的沟通与理解,更好地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次调查从2014年11月1日起至11月16日结束,以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和父母母人群为调查对象。截至调查结束,共收集到有效样本149份,其中高一学生样本56份,父母人群样本93份。

一、被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56份高一学生有效样本中,从性别来看,男性21人,占37.5%;女性35人,占62.5%。

149份父母人群有效样本中,从文化程度看,中专以下学历92人,占61.7%;大专、大学学历44人,占29.5%;大学以上学历13人,占8.7%。从职业看,单位管理者12人,占8.1%;一般职员67人,占44.9%;自由职业者36人,占24.1%;无职业者34人,占22.8%。

二、高中生阅读状况

(1)绝大部分高中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在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回答有课外书阅读习惯的人数为52人,比例高达92.8%。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对于“子女是否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的问题,回答有阅读习惯的为124人,占83.2%;14人回答“没有”,占9.3%;11人回答“说不清”,占7.3%。

(2)绝大部分父母为子女买过课外书,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在主导子女阅读方面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回答父母为自己买过课外书的有48人,占88.8%。对于“是否喜欢这些课外书”的回答中,39人回答喜欢,占69.6%,可见,父母的选择并没有完全得到孩子的认可。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主动为孩子买过课外书的有105位家长,占70.4%。调查显示,父母学历越高,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的比例越高,中专以下学历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的比例仅为54.1%,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比例超过85.0%。同时,随着孩子学龄

的上升,父母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的意愿也逐步降低,在小学阶段,家长主动购买的比例为98.2%,初中为87.7%,高中为70.4%。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长担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随着学龄的上升,孩子自主购买行为的增强所致。

对于“孩子是否喜欢读这些课外书”的回答,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中,有121人回答孩子喜欢,占81.2%;9人回答“否”,占6.1%;19人回答“说不清”,占12.7%。其中,随着孩子学龄的增长,他们对家长为其购买课外书的喜欢度相应下降,在小学高年级,喜欢度为88.3%;到初中时为76.0%,再到高中的69.6%逐步降低,说明孩子随学龄增长在课外阅读方面自主性和偏好逐步形成。

(3)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在学习之余经常阅读课外书,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明显下降

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有27人回答在学习之余经常读课外书,占48.2%;14人回答偶尔读,占29.1%;11人回答周末或假期读,占19.6%;只有4人回答没时间读,占7.1%。在阅读数量上,有10人回答一年读5本以上课外书,占17.8%;16人回答3-4本,占28.5%;25人回答1-2本,占44.6%;3人回答很少读,占5.3%。

关于“希望孩子课外书的阅读频率”的问题,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有96人选择“经常阅读”,占64.4%;26人回答“偶尔看看”,占17.4%;11人回答“以教材为主,少看课外书”,占7.3%;16人回答“不要看课外书”,占10.7%。其中,随着家长学历的上升,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也相应上升,初中及中专以下学历的家长69.57%支持孩子经常阅读课外书,大学大专及大学以上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则上升到91.62%和91.49%。另外调查发现,随着孩子学龄的上升,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则明显下降,在小学阶段,支持小学高年级孩子经常阅读的比例为96.93%,初中为78.57%,高中为63.64%。其中原因与家长焦虑课外书对孩子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在被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希望孩子一年读“5本以上”的有58人(38.9%),回答“3-4本”的有46人(30.8%),回答“1-2本”的有45人(30.2%)。其中,随家长学历的上升,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数量的期望也相应上升,初中及中专以下学历的家长有56.52%希望孩子一年阅读5本以上课外书,这一比例在大学大专学历的家长中则上升至65.95%,在大学以上则上升至75.32%。同时调查显示,随着孩子学龄的上升,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数量的期望值相应下降,在小学阶段家长有71.47%希望孩子一年阅读5本以上课外书,这一比例在初中阶段下降为54.55%,而到高中继续下降为44.16%。其中原因与家长焦虑课外书对孩子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4)绝大多数青少年和家长都认为读书对个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读书对个人发展的作用”的问题,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回答“非常重要”的有36占64.2%,回答“重要”的有7人,占12.5%,回答向“一般”的有5人,占8.9%,回答“不重要”的有3人,占5.3%,回答“没影响”的有5人,占8.9%。

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有102人回答“非常重要”,占68.4%,18人回答“重要”,占12.0%,13人回答“一般”,占8.7%,6人回答“不重要”,占4.0%,10人回答“没影响”,占

6.7%。对该问题的回答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即无论哪个特征人群,都非常看重青少年读书的重要性。

(6)青少年阅读以提高自身修养为主要目的

对于“阅读的主要目的”的问题,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回答“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15人,占27.2%,回答“提高自身修养”的有20人,占36%,回答向“满足家长、老师要求”的有1人,占1.6%,回答“娱乐、放松”的有17人,占31.1%,回答“其他”的有3人,占4.1%。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48人,占32.69%,回答“提高自身修养”的有64人,占42.77%,回答向“满足家长、老师要求”的有3人,占1.68%,回答“娱乐、放松”的有31人,占20.97%,回答“其他”的有3人,占1.89%。

(7)高中生普遍喜欢小说类、励志类、人文社科类读物

对于“自己更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从高到低对喜欢图书类型的排序为 “小说(22.04%)、人文社科(17.33%)、文艺(11.09%)、励志(10.9%)、青春读物(10.49%)、科普(9.88%)、生活(7.6%)、其他(5.78%)、政治军事(4.81%)”。

被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科普”的有29人(19.6%),回答“励志”的有25人(16.69%),回答“人文社科”的有24人(16.12%),回答“小说”的有21人(14.23%),回答“生活”的有12人(7.82%),回答“政治军事”的有10人(6.9%),回答“文艺”的有9人(6.55%),回答“其他”的有8人(5.89%),回答“青春读物”的有8人(5.76%)。

与高中生对该问题的回答相比较可以看出,高中生与家长在课外读物的选择排序上有一定差异,高中生对各类读物的偏好前四位分别是小说、人文社科、科普和励志,而家长的意愿前四位为科普、励志、人文社科和小说。可见,高中生与家长在对课外读物的排序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尽管如此,两类人群在排列前四位的读物种类上是一致的。

调查显示,小说类、励志类、人文社科类受欢迎程度较高,而政治军事类读物普遍关注度不高。

(8)多数家长不支持孩子在网上阅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父母人群中,高达65.3%的被调查者并不支持孩子在网上阅读课外书,支持的仅有18.8%。这可能与家长认为网上阅读会伤害到孩子视力,以及网络游戏、黄色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充斥网络,会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有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