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把握好尺度的例子 [把握好物质奖励的“尺度”]
 

把握好尺度的例子 [把握好物质奖励的“尺度”]

发布时间:2019-06-12 04:20:19 影响了:

  赏罚分明,赏罚有信,这是班主任有效治理班级、管理学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笔者更倾向于用奖励的方法去达到教育目的。正如清朝的一位教育家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地激励,正面的激励(奖励)就如冬天的一抹暖阳,会抚平学生心灵的阴霾,使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地成长。物质奖励作为一种评价和激励的手段,确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效果更为显著,起码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所谓物极必反,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对物质奖励的运用不加节制、操作不当,反而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笔者认为,运用物质奖励,应把握好以下尺度。
  尺度一:勿“早”
  早,即发放物质奖品的时间偏早。
  研究资料表明,整堂课里,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前15分钟是最集中的。因此,应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尽量放在前15分钟进行教学。在后半节课中,学生往往会出现疲劳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随意讲话等不良现象。这时也正是运用物质奖励的最佳时期。通过颁发物质奖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平稳度过疲劳期奠定了基础,也使后半节课的学习有了保障。
  如果物质奖品发放的时间偏早,即在前半节课就大量运用,一旦学生到了疲劳期,就会对物质奖品失去新鲜感,必将使物质奖励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尺度二:勿“滥”
  滥,即不加节制地大量使用物质奖品。
  课堂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了发给其奖品;声音响亮了发给其奖品;坐得端正了发给其奖品;认真听讲了也发给其奖品;或者像本课中学生每答对一道题都会得到奖励一样。只见教师满场转,奖品满天飞,殊不知过量地使用物质奖品,至少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负面影响:1.课堂宝贵时间的流逝。2.降低物质奖品的激励功能。3.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因此,发放物质奖品既要把握一个度,也要掌握一个量。要控制好奖励面,每次中奖率既不能太低,也不可太高。中奖率太低的话,会使奖励与大多数学生无关,大家可望而不可及,久而久之,会使大部分学生麻木不仁,对奖励变得冷漠,大大减弱了其教育激励功能。中奖率太高的话,就会使得奖过于容易,从而对激发学生的潜力有所影响,也会减弱奖品的吸引力。如果课堂上有学生确实表现突出,能起模范作用,发奖品也能使其他学生心悦诚服,对这样的学生应大张旗鼓地进行奖励。不仅要语言激励而且要给以物质奖励,使物质奖品的激励效应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当然,对于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也可进行奖励,避免奖品发放有失公正。
  尺度三:勿“重”
  重,即使用比较贵重的物品作为物质奖品。
  一方面,使用贵重的物品作为奖品不具有长期使用性,而且学生获得奖品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功利”行为——为“利”而学习。
  物质奖品应以教师自制的手工制品为宜。如用彩色纸做的“小红花”、“小五角星”;用卡纸做的“OK牌”、“大拇指”、“笑脸牌”等。当然,学生喜爱的、价格便宜的贴花纸也可作为物质奖品,在中低年级的教学中,随手贴在学生的脸上、衣服上等,深受学生喜爱。
  尺度四:勿“空”
  空,即教师承诺发给学生奖品却没有兑现。
  这种情况多半是教师忘记了或奖品发完了,虽然教师是无意的,却也将会给孩子们造成些许的伤害。“师言至尊,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家长经常如是说。学生如此尊重、信任教师,教师又怎能失信于他们呢?失信于学生就等于失掉了威严。
  总之,物质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是可行的,尤其是在低年级,效果更是显而易见的。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与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发挥物质奖励的刺激作用,又要防止学生陷入“物质至上”的误区,变得急功近利,不讲精神文明。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如果每节课仅仅依靠物质的刺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不够的。我们教师一方面应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在自己的课上多下工夫。如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案等。只有从多个角度出发,多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责编 黄 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