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校学生主要创新模式 略论“90后”高校学生管理方法与模式
 

高校学生主要创新模式 略论“90后”高校学生管理方法与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21 04:11:56 影响了:

  摘 要:当前,“90后”青年有些已经步入大学校园,鉴于他们世俗化、独立化、理性化、稚嫩化的群体特征,结合现在高校的学生管理现状,从更新理念、完善制度、转变方法、拓宽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管理途径,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90后”一代在高校获得真正的成长,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以人为本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73-02
  2009年、2010年,随着1990、1991年出生的一代集体步入大学,大学的主力军也逐渐由80后向90后过渡,伴随着“90后”入学后针对这一群体的相关议论,人们将视野逐渐集中到新生的青年一代上,他们有自己不同于70后、80后的特点,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因势利导,充分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才能在管理上得心应手。
  1 “90后”大学生特点及生活背景分析
  就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和文献搜集来看,从管理客体的角度而言,“90后”群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价值观较为功利,理想观较为世俗,他们这一代的价值观更为现实,对得失的计量更多,表现出了较强的功利倾向,许多“90后”大学生相对于荣誉更看重现实,在学习和生活中更看重于那些能取得立竿见影成绩的一些举动,在评优评奖、集体活动、社会实践中计较太多,价值观严重缺失。
  (2)主体性过分强烈,集体感极为薄弱,更加独立化。从群体上看,“90后”大学生表现出性格独立的特征。他们在活动中积极表现、争强好胜、乐于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展现给大家,对一些国家大事、社会事务、学习生活的看法更趋独立,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但在集体生活中个性的强烈使得他们不太会过集体生活,不太看重集体利益,对别人的事务漠不关心,对与自己无关,但与集体利益相关的事务则刻意避开、相互推诿,不注意与别人的合作,大局观不强。
  (3)权利意识浓厚,规则观念强烈,更加理性化。“90后”大学生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有更高的诉求,而且有明显的契约观念。“90后”在面对异常激烈的职场竞争,他们的心态更加冷峻、更加淡定。在行动层面上更加重视规则,在机会面前更加注重实力。
  (4)抗压能力不强,心理较为脆弱,更加稚嫩化。“90后”这一代成长之路一帆风顺,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都比较优越,面临的坎坷和困难较前辈更少,因此在成长的社会化方面显得尤其稚嫩,缺乏了在逆境中的淬炼和教训,他们在面对一些挫折时,容易迷失自己、消极颓废,不能很好地在心理上应对挫折,对一些必须面对的压力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抗压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亟待提高。
  “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形成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也是影响他们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大的方面讲,30余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富足、宽松的家庭环境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背景。“90后”大学生既无饥寒之苦,也无失学之痛,挫折和锻炼严重缺乏,他们没有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这些逆向的成长因素的缺乏使得他们的人生张力不足,抗压弹性不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物质需求丰富的同时,造成了心理能力的短缺。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到了转型期,政治文化发生极大变迁,社会价值观也纷繁复杂,造成了“90后”这一代价值观选择余地较大,也促使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变,加上“90后”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性格独立、个性强烈,更愿意个人单打独斗,在集体和组织中很难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对团队和组织的向心力不够,难以融入组织文化,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稀薄,对自己不同角色所担负的责任容易逃避,社会责任、公民义务观念较为淡薄。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影响“90后”大学生个性形成的学校因素。新世纪前后全中国推进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形成和独立思考的养成,强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主张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各种竞争中完善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些无疑使得学生更加独立自信,但是在各种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所谓的德育教育多流于纸上空谈,与真正的社会生活有较大的脱节,对德育的考察也只能跟其他学习科目一下参加纸上的考试,难免在实践上投入不够,造成这代大学生中出现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标准失范的现象。
  2 “90后”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90后”大学生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对传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90后”大学生的各种特点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多样化、道德观念碎片化、自我意识凸显等种种特点都使得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难以相副。面临工作对象的新特点,结合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现状,“90后”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以下挑战:
  (1)管理理念的挑战。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许多高校都在学生管理上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近几年来各高校均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但行政体制的僵化,管理方式的教条化使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管理工作多少年来一直停留在“管人”的阶段,管理中的平等理念和服务理念仍然缺乏,青年并没有成为管理工作的主体, “管住青年”的理念忽略了青年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青年的才干,削弱了青年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2)管理方法的冲击。“90后”一代思想开放、个性活跃、追求自由、不受束缚,这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思政教育以“灌”为主,不注意“疏”,教育者居高临下,对管理客体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因势利导,不注重青年的感受和反应,缺少与青年沟通、互动,这种方法很容易引发“90后”青年的抵触情绪。传统的“教化”模式对注重平等、强调民主的新一代显然已不太实用,当代青年已不再满足从管理者居高临下的传授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不习惯自己的被动地位,他们已经习惯运用知识网络的力量和自己的甄别来获取知识,现代社会的娱乐消费化使得青年一代很自然地学会消费一切,包括思想、文化、价值观,因此,管理者面临从传统的以管理者为中心、青年被动服从管理的教育管理方法向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成长、注重以青年为主体采用综合管理方法的转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