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初中数学情境导入
 

【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初中数学情境导入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7:11 影响了:

  一、问题情境与情境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或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且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
  情境意识即设计和维护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发现和探索是学生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设计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依托情境,对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至关重要。设计问题情境,是最能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像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问题情境与数学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达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
  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产生的背景,个体以有的认知结构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对概念的理解以丰富的经验背景作支撑。只有当学习被镶嵌在运用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中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有了问题亟待解决之时。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表现出高度集中、高度振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只有把知识和情境结合起来,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知识带有情绪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往往重教学过程的形式,忽视教学有效性——有情境却没有问题,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一般地,问题情境的设计遵循这样几个基本要求:(1)以“问题”为导向;(2)以一定的数学知识点为依托;(3)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从而设计故事化的、生活化的、具体化的、多变化的、可延性的问题情境。
  3.设计有效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
  3.1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设计什么样的情境
  3.1.1 设计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设计情境是为了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问题,产生求知冲动,因此情境的设计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学生把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才会产生求知欲。“情境”不能为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要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1.2 设计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情境。情境的设计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情境应该是学生所熟悉或可以理解的不容怀疑,然而还必须注意,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必须对学生又必须是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什么样的情境都是好情境。当有些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时,教师恰到好处设计的设计问题情境,有助于更好的调动其他同学参与到问题的研究解决之中来。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乐趣,就会产生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进一步的学习。
  3.2 设计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问题情境因根据需要而设计,可适度形式化,但切忌哗众取宠,要讲究实效,恰到好处。
  (1)利用实验设计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利用新科技成果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创造的崇尚;
  (3)联系社会、生产、生活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利用新旧知识矛盾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5)利用数学史设计问题情境,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6)通过设计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
  其中,变式是条件开放性问题,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层次的施展。
  (7)通过读文章,讲故事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3 设计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通过问题情境进行创新教学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操作简单,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3.3.1 方向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境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3.3.2 科学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即所提问题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情境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3.3.3 层次性策略: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时,应该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
  3.3.4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策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切忌将知识奉送给学生。
  4.在设计情境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4.1 准确把握学生的情况实际。“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应用,实质上是把启发式教学原则具体化和形象化。在情境设计时,教师应该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经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要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为依据。要充分估计学生“想”的可能情况。把握好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想”的质量。
  4.2 注意提出的问题的系统性。教学在情境中的问题即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是线索,因此在教学中,情境能比较容易的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思维,抓住问题的关键。还应加强情境与问题之间保持一定联系、难度与速度,兼顾个人与集体,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4.3 设的情境必须在教师的调控范围之内。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学生思维的方向性,活动的可自控性,以及探索的目的性不是很强,所以教师题情境近可能不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
  4.4 注意问题情境的实际意义和情境与情境之间的连续性。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在各环节的情境设计时,注意其中的相互衔接和过度,让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问题情境相互呼应,成为一个系统。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设计有效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原创造”过程,努力去发现问题并利用问题为学生精心设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再创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