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新课程能力培养数学六年级上答案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能力培养数学六年级上答案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4:19 影响了: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的,学生亲历知识的过程,从中发现知识。科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对自然生活实际的观察,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认清事物的本质。可见,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科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科学学科特点;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48-02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的知觉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验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科学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当然,也可以先理解科学的结论,然后通过观察来验证这些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就拿到了通往知识之门的钥匙,就能把摆在人们面前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带进科学王国,去探究规律,发掘特点认清实质。
  科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观察和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在上课时曾有意作过这样的实验:老师拿起盛着硫酸的试剂瓶,把瓶盖取下,放在桌上,然后,往试管中倒硫酸溶液,倒完后,又盖好瓶盖。整个操作过程在全体学生的观察下静悄悄地进行着。这时老师突然提出两个问题:①刚才倒硫酸时,试剂瓶的标签朝着什么方向?对不对?为什么?②瓶盖是怎么放的?对不对?为什么?对这两个很简单的问题,回答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要求老师再重新操作一遍,因为事先不知道老师要提问,所以没注意观察。第二种,观察到了老师倒硫酸溶液时,试剂瓶的标签朝下,没有对着手心,瓶盖也没有倒放,但由于实验知识没学好,所以不知道对不对。第三种,不仅观察到了老师的整个操作细节,而且正确地指出了老师操作中的错误和害处。可见,对同一个实验,由于观察能力的不同,通过观察达到的效果大不一样,有些学生虽然亲历了知识,但无收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过程,从中发现知识,但由于学生观察能力的薄弱,无论是得到知识的过程还是得到知识的结果,都是被动的,都和新课程强调的以生为本的概念相背。所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迫切。
  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学生的有意观察
  科学中的观察和平时说的看见是有一定的区别,通常说的看见是指无意观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要看到许许多多的现象,但对这些现象或事物恐怕是视而不见。我们每天过马路,天天要看到交叉路口的红绿灯(假如是竖排的),如果要问上面是什么颜色,下面是什么颜色,能回答的不会很多。科学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观察,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奥妙,认清事物的本质。
  科学研究或探究中,观察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自然现象生活实际的观察;另一种是借助于实验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这两种观察其对象虽然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找出科学现象的规律或得出结论,为人类服务。
  1.1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最初是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基础之上。古代,许许多多的现象人们无法解释,只得借助鬼神去解释。就像对月食的解释是天狗吃月亮。一些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推演之后,得出一些简单的规律。例如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面出现的圆形地影推论出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眼光探讨地球的形状。对于青少年而言,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时刻摆在面前,只是没有进行有意观察和进一步的分析探究,也就不知道其原理和实质了。科学新课程强调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研究对象广泛,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体温的控制"课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下任务,让学生测量自己一天内不同时段的体温,并用画图表示出来。并且故意把这节课调到体育课之后,充分利用学生刚获得的亲身体会,使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学生从头至尾专注于问题,在发自内心的支配下,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引导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露、雾、白气、霜的形成,冬天窗玻璃上的水珠是在外面还是在里面,冰箱的工作原理;学习了气压后,研究输液器的工作等等。这些观察不仅使学生能顺利地获得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有助于在未来工作中去发现,去创造。
  1.2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自然现象不会总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要找出一些现象和规律,就得通过实验,创造一个对人们要研究对象或课题观察的机会,让人们借助仪器,进行直接或间接观察。所以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定律、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离开了实验,科学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学生,要想继承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要想真正学会它,同样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通过精心的实验,高效地重复前人所进行的通向成功的类似观察,再经过思考,可以迅速地得出结论。所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主要的。课堂中的实验观察有两类: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这两类实验观察都有非常清楚的目的。
  先谈演示实验。例如,将固体的金属钠放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与水发生反应非常剧烈,变成银白色闪亮的小球,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而且越来越小,反应完成后,滴入无声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从观察到的现象之中,可以学到以下新知识:钠的密度比水小(钠浮在水面上);钠和水是放热反应(反应激烈);钠的熔点比较低(反应过程中被熔成液态,又由于表面张力而成球状);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气体(小球在水面上不断的游动);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滴入无声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等等。可见,通过对金属钠和水反应的观察,学生认识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该反应现象很多,容易遗漏,如果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抓不住关键就只知道好看,别的什么也不会,纯粹是外行人看热闹,如果学生观察目的明确,那他们在观察时就能马上抓住关键,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是内行人看门道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