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中华论文网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中华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9-08-03 09:37:51 影响了: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汤 俊,封智勇(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汤 俊,封智勇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当前我国各省市纷纷提出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结果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这有悖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探讨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就两者之间的三大矛盾,提出四点化解之道。

【关键词】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柱产业

【中图分类号】 F416.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151(2005)09-0170-02

【收稿日期】2005-07-28

【作者简介】汤俊(1979- ),男,湖南常德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行业。特别是在2000年前,汽车行业的利润平均高达20%以上,于是各省、地市政府纷纷上马汽车项目,全国31个省中有20多个省把汽车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给予优惠政策,投入巨大资金支持其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极大的拉动了钢铁、石油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引导整个行业的变化和转型,带动了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能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有悖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间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汽车产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矛盾

(一)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造成资源过度消耗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资源的过度需求和消耗,必然导致我国资源耗竭。2004年全国汽车产量突破500万辆,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必然将加速石油能源的消耗。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据海关最新统计,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到1.2亿吨。以广州市为例,2003年广州市的汽车产量为19.2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65亿,比1998年增长了1640%。2003年广州市成品油消耗355万吨,其中全社会汽车耗油量占55%,约195万吨。而2004年广州市的成品油销售440万吨,同比增长24%,远高于广州市的GDP的增长速度。广州市某石油公司作为广州地区成品油的主要供应商(市场分额60%左右),近两年明显感到了保证市场供应的压力,每年都有部分加油站出现排队加油或脱销的现象,成品油零售的快速增长使部分加油站的销售能力达到了极限。根据广州市有关部门预计:继日本本田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合资以后,日产汽车落户花都,日本丰田也落户广州,到2007年广州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2010年汽车产业产能将达到130万辆,那么广州市2010年成品油的需求量将达到800万吨。

(二)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来城市环境污染

如今高大建筑物充斥城市,改变了原来城市的环境,道路被建筑挤压而变窄,塞车现象比比皆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城市环境。“汽车尾气”已成为我国主要大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区,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据国家环保总局预测,2005年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将达到79%左右,城市污染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化。据各地检测分析,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大气污染85%左右,如北京市中心二氧化硫浓度日超标率达10%至15%,一氧化碳日超标率达60%至70%,上海市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四川机动车每年排放一氧化碳142万吨,其他有害物质超过60万吨,这表明,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是重中之重。此外,汽车排放的NOx及柴油车排放的二氧化硫,可以加剧酸雨、酸雾的发生,破坏生态环境。汽车在污染大气的同时,还对周围环境形成噪声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交通噪声污染占整个环境噪声总量的20.1%,2004年超过30%,而在车辆密集的地区,车辆噪声污染远大于此。

(三)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导致交通事故增多

据公安部统计,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各省市把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追求产品的数量而不是产品质量,与德国、美国的汽车产业相比,汽车安全性不够,质量不过关,技术落后,因此交通事故也多。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美国、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分别为4万人和

2.6万人。通过分析近80年以来交通事故与社会汽车数量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交通事故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成正比关系,汽车产业发展越快,社会汽车保有量越多,交通事故越多。

三、化解“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间矛盾的有效措施

(一)全面限制省市盲目投资,培育汽车产业集群

由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会牵涉到能源、采矿、钢铁、化工等一系列行业,各省市盲目的把汽车产业当作支柱产业,不仅会造成盲目投资、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各地政府形成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扰乱经济秩序。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发展的规律,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培育汽车产业集聚,使汽车产业具有较充分成熟的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专业化程度高,企业运营成本低,经营效率高,在细分的专业业务上做出最优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使得规模相对大,经济效益好。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出台优惠政策促使产业集中,在全国形成几大汽车生产基地,如长春、上海、广州、长安。在产业基地周边城市形成几大零配件生产商,促使专业分工,达到规模经济,同时提高汽车产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批,加强监管,防止各地方城市盲目将原有重工业向汽车产业转型。这样既不会造成过度盲目投资,又会促使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

(二)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缓解城市环境压力

城市居民购买家用轿车的原因是为了出行更加方便,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小轿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每天到处都在堵车,不断没有使出行更加方便,反而造成环境污染,像广州、武汉、南京、上海等汽车多的大城市,一年四季都笼罩在灰蒙蒙的污尘之中,很少出现蓝天白云的美景。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投入,在大城市修建地铁、轻轨,开通便捷的公汽路线,如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铁开通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而且无污染;其次,必须改进交通状况,交通拥挤是造成汽车尾气污染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广州某石油公司的分析,广州地区成品油销量10%以上来自交通拥挤,在大城市修建高架桥、交通建设合理规划以及实现采取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都可以改善道路状况,减少堵车现象,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三)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务,促使资源合理利用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驾车外出旅游、商务用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地政府可以出台有益于城市环保和城市交通状况的措施,鼓励汽车租赁业务的发展,降低私人租车的费用开支,提高租车的便利程度,以减少商务和私人购车需要。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务可以减少社会汽车的保有量,使社会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同时减少交通拥挤和尾气排放,降低个人用车费用。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可能像其他一些国家一样家家户户拥有小汽车,那根本不符合我国国情。

(四)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发展新型环保汽车

由于汽车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对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基本实行的是欧洲Ⅰ号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北京是我国第一个提出从2008年起开始执行欧洲Ⅲ号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欧洲2000已开始执行)的城市。而汽车进入家庭以及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为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我们必须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开发新型环保轿车。这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日本丰田新开发的混合动力轿车,每百公里仅耗油4.3升,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气汽车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2.大力发展柴油车。这样既能降低油耗又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2004年在欧洲,柴油车在新车中的比例达到了45%,部分国家新生产的轿车采用柴油发动机的比例超过了60%,有效的降低了汽车尾气污染,而我国只有个别汽车生产厂家推出采用柴油发动机的家用轿车。

3.限制大排量、高耗能汽车的发展。作为一个能源紧缺,对外依存度高的消费大国,我们必须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限制大排量汽车的发展,作为家庭轿车,1.0-1.6升排气量足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普通商用车,2.0升可以满足需要,而我国目前许多汽车厂家都生产豪华型、大排量、高能耗的汽车,其排量远远高于日本、欧美等国家,因此必须出台措施严格限制高排量、高能耗汽车的发展。按比例,可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20%以上,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压力。

4.大城市公共汽车采用绿色环保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公交线路不断增加,公共汽车已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共汽车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排放,降低汽车燃料费用,缓解汽油供应矛盾。

【参考文献】

[1]李萌,等.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控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4).

[2]苏杨,等.关于当前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讨论[J].经济研究参考,2004,(10).

[3]张满凡.中高档轿车销售剧增中产成消费主力[J].新经济,2004,(3).

[4]胡安生,等.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读[J].上海汽车,2004,(10).

[5]魏名山.美国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4,(3).

[6]李倩怡.汽车尾气的危害与控制[J].广东科技,2004,(7).

[7]潘燕.战略升级一个新战略态势的出现[J].瞭望,2005,(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